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毅 《考试周刊》2009,(12):11-11
我国的教育正处在新旧更替,大变革大发展的阶段.体育课程改革新思想在这个时候出现,是符合现代体育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规律和潮流的。一、由重掌握技术向重培养锻炼能力发展的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改革中,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呼唤着人的整体能力,特别是体育锻炼能力的发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伴随着"名诗人当教授"这一重要文学现象的出现,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校园诗歌写作--"学院诗歌"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诗歌力量,潜在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中国诗歌的格局与走向;然而,与之相乖违的是,"学院诗歌"却常常被很多人等同于带有贬义色彩的"学院派"诗歌而遭受轻慢的误读与贬损.这些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学院诗歌"这一命名的意味及其与1980年代"大学生诗派"之类称呼的语境差异?文章结合近现代以来中国"学院诗歌"所处身的特殊的大学文化及其现代历史语境,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的探讨,从而揭示人们在理解与把握当代中国诗歌方面存在的既有误区,以有助于对中国当代"学院诗歌"历史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2012,(24):65-68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3年,是隶属于河南省人民政府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在长期服务国防科技工业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军工办学特色: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学院有16个教学系部和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逐  相似文献   

4.
毛红 《现代英语》2022,(5):104-107
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够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然而,许多学者提出,在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仅不利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样也不利于对学习者文化自信的建立.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正在推动着教育的大变革,从而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在大变革时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承担着阐释教育规律、总结教育经验、引领教育改革、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国际交流等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必须拓展研究领域,服务国家发展,打造学科特色,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派。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国家教育部网站2013年5月15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当日在杭州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会后,刘延东会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一行。刘延东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国家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志."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苑中的一朵奇葩,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沉的生命意识,在字里行间召唤着人性的真、善、美,每一个中国人都无不是从小在古诗词的熏陶下长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大学--澳门圣保禄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面积约23平方公里,人口43万多,是个小地方.然而,从文化的角度,特别是从中西文化关系史的角度看澳门,它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埠.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拉丁文化与亚洲文化的融汇点,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地和桥梁,也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第一个窗口.小小的澳门有着数不清的教堂庙宇;区区几十万人信奉着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通行着"三文四语"(三文:中文、葡文、英文;四语:广东话、普通话、英语、葡语).在澳门居住繁衍了几百年的土著葡人社群是澳门的一大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体现出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培养基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数学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一、利用我国古代数学成果"数学是人类文化和智慧成就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世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大变革与中国社会的体制大转轨、社会大转型的历史时期,分析了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国高等教育必然呈现的趋势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文化在中国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的意思。英语"culture(文化)"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colere",意思是指农耕以及对植物的培育。从十五世纪以来,逐渐引申为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近代,日本人把英文的"culture"译为文化,我国也借用了日本人的译法。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人类学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一向重视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吉祥图案,是中国人用具象的花样来表征抽象的理想、意愿和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历代中国吉祥图案因能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体现中国文化内核的某些侧面,反映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迎合人们趋吉避凶、厌恶进善的心理而大受青睐,并不断传承发展.各式各样象征吉祥美好的画样,通过雕塑、绘画、建筑、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进入历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信仰生活,成为中国人祝吉祈福的精神文化.在我国文化艺术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罕见的瑰宝之一.特别是花鸟图案,在中国几千年的历程中,促进着中国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我国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和"西化"、"分化"我国图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章阐述了文化自信和新媒体的内涵,论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为,但价值观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西方文化中,人性取向是"从恶到善",中国文化中的人性取向是"从善到恶".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天人相分.在中国,人与人的关系是群体或集体取向,西方文化提倡个人主义.中国人重视过去,对时间采取的是过去取向;西方人着眼于未来,对时间采取的是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分析新建本科学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建设校园文化的原则与思路.认为,目前在新升本科院校中,存在着漠视文化建设的现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翼--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着重强化质量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转型期,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受到冲击,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尚未重新确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责任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13,(6):F0004-F0004
处于教育大变革的时代,置身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城区,学校教育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为国家、为民族、为区域发展培养既有民族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这就呼唤一种大视野、大文化的新型教育:沟通中西文明,融合本土和世界文化,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使用"支那"一词称谓中国,民间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差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日本民间使用"支那"一词称谓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日本人"崇尚、学习强者,蔑视、欺负弱者"文化特征的体现.民国时期,日本政府使用"支那"一词称谓中国,则是一种政治行为,有着更直接的政治目的,且表现出多变的态度和立场,是其实用主义侵华政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面对全球化的浪潮,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我国文化面临着选择的困惑,我国体育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对这一问题.通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析和比较,重新审视了中国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体育文化抉择及传统体育文化的位置,旨在促进体育课程改革"质"的飞跃与升华.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全球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操作内容,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是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中国的研究型大学以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教育创新理念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按照培养有中国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的定位,武汉大学及其他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正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