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过的第一关就是解方程.如果方程都不会解,那么要用方程来解应用题也就无从谈起.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解方程的训练.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之后,再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解一般方程的方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小朋友,"简易方程"是这学期你要学习的内容。学会了"方程",以前一些你觉得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会较容易解决了。那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你要掌握哪些内容呢?你要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李老师重点和你谈谈"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问题的基础。在解决方程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剖析学生错误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实践中反思提炼。实践证明,"先把负的变成正的""能算的要先计算"这两句话可帮助学生轻松解决方程问题。  相似文献   

4.
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结合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方程"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旨在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体验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解法;能够与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建立数学模型,简化本课知识.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是小学系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它包括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算术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大显著特征。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  相似文献   

7.
方程是一种用逆向思维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追求好成绩,许多教师一味灌输用"算术方法"解答问题,忽视了用方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索解题的技巧了,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后续(初中)对方程知识的学习。因此,加强"列方程策略解题"研究显得至关  相似文献   

8.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探索教法。  相似文献   

9.
方程是一种用逆向思维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追求好成绩,许多教师一味灌输用“算术方法”解答问题,忽视了用方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索解题的技巧了,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10.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一次突破与飞跃。它降低了分析、推理的难度,符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同时又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作铺垫。在教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作了以下尝试。一、遵循知识的构建原理,合理运用正迁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解题方法的一种能力表现,尤其是把逆向思考的算术解应用题化难为  相似文献   

11.
<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时,会用等式的性质进一步计算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新课标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嫌它"繁",书写不如算术方法简洁明快,既然题目对解题方法没作要求,那么弃用方程解为何不可?指导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简易方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在积累了较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突破算术思维方法中的局限性,由算术思维转换到代数思维,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性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清楚明白了解一个可变的量的概念。因此,理解了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列等量关系式之后,逐步培养学习尝试用方程到喜欢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必要,进而培养学生方程意识,发展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13.
一元一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学会活用这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14.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后的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关于方程这一单元的知识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笔者在执教《列两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时,经过一次次的试教、修改、失败、再探索,认为本节课应着重在形象直观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数量关系,让学生经历建构方程模型的过程,从而初步感悟方程思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利用代数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它比算术解法简便有效。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着重给学生讲清解题思路和布列方程的方法。本文拟就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17.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一时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是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这种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一、创设矛盾情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认识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动机。以生动有趣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动的实际内容(直观情境)联系起来,创设最近发展区,营造学生认知心理的悬念,能有效诱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如进行《面积单位》的…  相似文献   

18.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它的作用,把它纳入到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范畴之中。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经过一定的基本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既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又使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达到全  相似文献   

19.
郭玲 《中学生物学》2003,19(4):30-33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或基本规律,并表示已经听明白了或理解了。但一到实际应用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或基本规律去解题时又往往不知从那里下手。其实,试题中涉及的知识,学生不是不了解,只是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将其转化为各项能力。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如何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所给出的问题,并找到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呢?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通过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实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丈量土地”这部分教材,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几乎全是测测、量量,然而它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素材.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积极因素,着眼于以下几种实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