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秦汉法律简牍可以看到,秦汉时期始终存在庶人这种社会阶层,他们在政治、法律地位及经济权益上与平民存在差异,带有明显的人身依附色彩。  相似文献   

2.
秦汉生态法律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与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政策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与法律文化的角度,对秦汉时期的生态与法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第一部分从对水利资源的保护、植物的保护和动物的保护等三个方面对秦汉生态保护法令进行探研;第二部分论述秦汉的生态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的培植法令;最后在宏观上对秦汉生态法律的文化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秦汉奴婢所犯奸罪主要有强奸、和奸、禽兽行三种。秦汉法律对犯奸罪的奴婢的惩罚要重于其他人,而且会因受害者身份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法律对奴婢在家庭内部所犯奸罪惩罚最重,反映出秦汉家庭中主奴之间严格的等级界限,以及法律对家庭内部伦理关系的维护;相比之下,对奴婢在家庭关系之外所犯奸罪惩罚较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秦汉时期较为开放的社会风俗。秦汉时代社会等级制度尚未严格化,这使得奴婢的身份较易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代是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大发展时期,此时私营工商业比较活跃."重农抑商"是秦汉政府一贯之国策.具体操作中又另当别论,因而私营工商业所处法律环境相对复杂.私营工商业财产权法律规定不明确,私人产权不稳定,易被侵夺;私营工商业经营权在法律上受到限制、排挤,私营工商业平等竞争法律规范较多、较广泛,主要服从和服务于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经济;私营工商业交易关系法律达成主要表现为契约,契约是司法裁判的重要凭证.  相似文献   

5.
贾丽英博士的专著《秦汉家族犯罪研究》是研究秦汉家族犯罪问题的基础之作。著述对家族、家族犯罪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定义与界定,并将秦汉法律条文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对秦汉家族犯罪的类型逐一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秦汉家族犯罪的演变、特点、影响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而说明秦汉法律本身就蕴含了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因素,而并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一与巩固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级法律思想的大转型时代.这次大转型产生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它不但引导当时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以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活动起了指导和支配作用.秦汉时代的法律思想演变主要有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和一个反正统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的军事法制设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法制的基本范畴,在我国军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一时期的军事法律文化对军事法的不断发展和演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秦汉时期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作一分析,希望通过回顾历史总结得失,为我国军事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损害赔偿是秦汉立法所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出土的法律资料来看,主要针对财产损害赔偿,涉及赔偿的形态、范围、原则,法律还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规定了几种实现方式,并在执行环节制定相应的制度,这些内容表明秦汉财产赔偿制度已形成初步的体系。秦汉财产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物,是当时各种社会关系的直接反映,因此考察当时财产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内容,全面分析和总结它的功能,对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秦汉法律的真实面貌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汉简牍法律文献,以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文献为主体,此外还有龙岗秦简以及一些汉简中的散见法律文献等。这些简牍材料中的一些语言现象颇有特色,常用省称就是秦汉简牍法律用语的一个特点。通过文献资料考证,"斩为城旦"为"斩左止(趾)为城旦"的省称;"罚二月"为"罚资劳二个月"的省称;"院"为"越院"的省称,"夏"为"去夏"的省称;"去"为"去署"的省称;"典"为"里典"的省称;"老"为"伍老"的省称,又为"免老"的省称。明确这些省称,对于准确理解秦汉律文及了解中国古代法制,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结合课程特点开展多媒体教学,从而增强“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秦国以法家的赏罚理论为指导制定国策,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终灭六国.秦统一后,继承了法家不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加之专任刑罚,阶级矛盾激化,以致速亡.秦因法家思想而兴,也亡于法家思想.从秦运用"刑德二柄"的法家思想及专任刑罚到汉代采用礼法并用的"霸王道杂之"的转变大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这近百年的时间可以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大变化时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秦汉两代统治思想变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从出土简牍看秦汉“隐官”的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和里耶秦简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隐官”的确切记载,并可发现秦“隐官”的四个来源:冤假错案的平反者;军功以免的部分工隶臣;受肉刑处罚而后获免罪者;私属放免者。从而说明“隐官”不可能是某种机构,而应该是受过肉刑处罚,因特殊原因被官府确认为可怜悯者,并给予一定的补偿或照顾,但他们既不属黔首或庶人,也不是官私奴婢,应该是处在两者之间的身份特殊的低贱者。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是判例法的发展时期,其判例适用的方法形式多样,既有简单的援引比附,又有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的运用。判例的运用补充了法律空白、丰富了法学理论、促进了律学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由于在适用判例时技术方面的不足,没有处理好成文法和判例法的关系,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福建的民族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融合情况 ,认为在秦朝和西汉前期 ,福建地区的主要民族是闽越人 ,其主要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经济 ,而偏远山区则仍为部落经济。经过汉王朝的多年努力 ,至东汉时期 ,闽越王国的大部分越人已经融入汉族。福建地区普遍建立了县级行政机构 ,经济、文化逐步走上了与中原开放交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神话》以奇特的"穿越"构想再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难忘的秦汉往事,本剧通过一位80后主人公天马行空的经历,叙述了其思想由稚嫩变为成熟的成长经历,体现了当下青年对真情、梦想的心理期待;同时,本剧的创作过程也体现了潜藏在创作者内心深处向往自由浪漫心境的无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6.
对于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究竞是“经济作物”还是“自然植被”,王子今和陈业新两位先生有着不同的意见。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仍有自然生长的竹子,但大部分竹林已是经济作物。这些作为经济作物的竹林并不是从江南地区移植过来的,而是自然之竹在人口压力和人们的书写需求刺激下自然而然转变成的。从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由“自然植被”转变成“经济作物”的原因与过程以及关中地区竹子仍大范围生长的事实皆可见当时黄河流域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7.
“石”,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之一。在秦汉时期,作为重量单位,一石为百二十斤;应用于量制,石相当于斛,即十斗为石;应用于官秩,若干石从标识俸额多少的度量衡单位发展成为划分官制级别的秩级单位。将“石”作为一个概念,分别从度量衡和官制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秦汉时期“石”的特定内涵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咸阳都城早已毁灭,但长期以来仍有人在不断探讨它的神秘化内涵。自汉代起,有人认为“法天说”是该都城在布局上的主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且尽量地发挥和阐释,本对此提出相反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