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课题:十五、探索月亮的秘密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月亮表面的一般情况。知道月亮的公转,知道月相成因 教学重点:月亮的运动 教学难点:月相的成因 教具准备:录像带,月相变化和月相成因的幻灯片,模拟月球。 教学课时:一课时  相似文献   

2.
月相成因的简易演示器湖北省郧县东河乡军家坪小学︵︶兰瑞文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五课《探索月亮的秘密》中,“月相成因”是重点,也是难点。它与“昼夜现象的成因”、“四季成因”、“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一样比较抽象,若无好的演示器,学生很难弄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  相似文献   

3.
月相一课主要研究的是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形成。根据这课的特点 ,我们一般应按照逻辑推理课的教学步骤来教 ,即 :“明确事实———分析推理———归纳概括———验证结论。”教学中要能按这几个步骤把本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 ,我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月相这课的教学是先让学生观察月相 ,然后根据月相变化的事实推论出月球是怎样运动的和月相的成因。学生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 ,一定会发现月球的两种运动方式 ,即同一天不同时刻月球是自东向西运动的 ;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要使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原因,最重要的条件是掌握月相变化的事实。如果学生连事实都不清楚,哪里谈得上找月相变化的原因呢? 《春季星空》和《秋季星空》两课的课外作业里有观察月相的内容,如果多数学生作了这项观察作业,认识月相成因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课外观察没有落实,在学习本课前半月必须要求学生补作以下观察并作为记录:  相似文献   

5.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月相变化的知识也是小学科学中最突出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内容,又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化繁为简 教材中的月相成因图内容比较复杂,既揭示了月相变化原因,又展现了月相变化的现象和规律,但是学生乍一看难得要领.运用复合投影片能依次显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和所对应的月相,有助于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在头脑中塑造出月相变化和成因的表象.最后再添画出凸月和娥眉月,就能形成月相变化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先局部后全局地系统掌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内容及编写特点 自然第五册中关于宇宙方面的课文共有五课,其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课为一个单元(第一课《秋季星空》可划在四季星座单元)。本单元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日月星辰每日的东升西落、太阳高度的变化、月相变化、月亮在天空中的逐日东移、四季星座的交替出现等现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昼夜、四季、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月食与月相     
月食与月相变化都跟月、地、日三者的位置有关的自然现象,物理课中解释过月食的成因,地理课中介绍了月相变化.但二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很多学生都不清楚,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跨学科知识点.对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在运用中扩展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正确区分月食和月相,关键要比较它们不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上册)中,“月相及其变化”是学生学习与实际观测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虽有“月相成因示意图”和“月相的变化”两幅插图辅助学习,但因“月相成因示意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实际天象观测中难以分清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区别,造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自然教材第五册里编有太阳、地球、月球三个球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规律,用来解释昼夜现象、四季成因、月相变化、日食月食。意图是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教师仅从教材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机建立月球运动模型,通过对月相变化的静态分析,在课件中进行动态演示,通过交互,可以随时显示月球在不同位置的月相在同一时间观察别的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算机建立月球运动模型,通过对月相变化的静态分析,在课件中进行动态演示,通过交互,可以随时显示月球在不同位置的月相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2.
已有经验指学生在以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体验。其中,有些经验对学习新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中纬度地区学生能明显感觉到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季节的变化,这些经验有助于学生正向理解地球运动的部分地理意义;也有些经验对学生学习新知具有干扰作用,例如,早期习得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图阅读经验对学生判读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星空图和“月相成因示意”图都会产生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已将“月相及其变化”列为必修内容,虽然《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即使要做到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也并非易事。笔者以为,在“月相及其变化”这部分教材中,月相的成因是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基础,用好教材“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是教学的关键(见附图)。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通过对月相图的判读,对月相的成因、变化、特点作开细的阐述,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即月相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有趣天象,但对月相成因的解释,中学生往往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它已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月相的变化决定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这个方向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它把月球分为向日半球和背日半球两部分。第二,是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月球的方向,对于同一地点的观测者来说,这个方向是随着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这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通过对月相图的判读,对月相的成因、变化、特点作详细的阐述,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新教材已将“月相及其变化”列为必修内容,虽然《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即使要做到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也并非易事.特别是对地理教师而言,即使受过专业训练,也很难说就一定能教好。笔者以为,在“月相及其变化”这部分教材中,月相的成因是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基础,用好教材“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是教学的关键(见图1)。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自然》教材第12册《月相的成因》是逻辑推理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上不好,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就不理想。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把它制成课件,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要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常常让老师感到很为难,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充分利用挂图,再辅助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9.
月相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球概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难点内容和实践案例。月相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学生对月相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对其了解日、月、地运动系统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数学角度分析了日、月、地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月相的形成机制和特殊月相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月相及其变化,教材中字叙述很少,主要配了两幅插图,即“月相成因示意图”和“月相变化示意图”。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三球仪进行演示或利用投影、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动感性强,学生易于理解。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读图、识图,并结合对古代诗词中月相描述的分析及实地观测月相变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