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例1的教学引入新课.多媒体投影屏幕显现出例1的小棒图.教师指出:1捆小棒有10根.紧接着提出问题: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学生列出“42÷2”的算式后教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我  相似文献   

2.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从算理到求商方法都比表内除法复杂,是本册书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法则,并能准确地计算。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懂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实现教学目标。 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 有余数的除法需要表内除法、乘法口诀、竖式书写及商的定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作基础。因此,首先要进行有联系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准备,分散难点。例如,①计算6÷2,14÷7,56÷8,54÷9;②在()内最大能填几?5×()<32,()×9×47,()×4<13,()×8<54等等,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将上面6÷2=3这道题改成7÷2,学生认为“不好做”。这样创设的情境,给学生造成悬念,接着可指导学生通过摆火柴棒,完成下列各题: 1.6根火柴棒,每3根放一堆,可放几堆? 2.7根火柴棒,每3根放—堆,可放几堆? 3.8根火柴棒,每3根放一堆,可放几堆? 通过以上操作、观察、思考,初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出示例题: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教师拿出两个水果盘和9个苹果,让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3.
彭文艺 《湖南教育》2002,(17):47-47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0页例题10:360-70=?属“口算退位减法”,可利用小棒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将10根小棒做1小捆,10个小捆做1大捆,共准备3大捆6小捆小棒。上课时,教师提问:“从360根小棒中拿出70根,怎样拿?有几种方法?”学生们立刻认真地操作,摆弄一会儿后,纷纷举手。教师让几位学生上讲台边讲边演示。生1:先拿出6小捆,再解开1大捆,拿出1小捆,共拿出7小捆,也就是70根,剩下2大捆9小捆,共290根小棒,得出360-70=290。生2:先解开1大捆,拿出7小捆,也就是拿出…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们从本校三年级一节《口算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也许能获取一些启示。 一、独立操作,自觉物化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把60÷3改成69÷3,得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生1:我们用分小棒的方法解决。 生2:把十位上的6用6捆小棒表示,个位上的9用9根小棒表示,合成69根小棒再分。 师:这个方法好。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生1: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应该怎样分? 生3: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师:我和大家想的问题一样,把69根小棒平均分  相似文献   

5.
1.完成计算,再填空。☆37÷5的商是________,余数是_______。☆37根小棒,每5根一堆,最后剩_______根不够一堆。□÷□=7……2,除数最小应是_______。☆写一个符合条件的算式:□÷□=7……52.仔细观察,再填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比计数器上的表示的数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0÷20=20÷40=30÷60=100÷200=”的算式并让学生计算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这些算式的商是多少?生:它们的商都是0.5。师:谁还能写出商是0.5的其他除法算式?每人写出3道题。生1:4÷8=0.5,40÷80=0.5,400÷800=0.5.生2:2÷4=0.5,20÷40=0.5,200÷400=0.5.生3:……师:那么,商为0.5的算式有多少道?生:无数道。师:写这样的算式有什么窍门吗?生1…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材第71-72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新课导入设计 出示 2捆零3根小棒图,左边放了2捆,每捆是10根,右边放了3根。 师:小红有23根巧克力棒,给小明2根,还剩下几根?指名学生列式,说算式。 师:还是这23根巧克力棒,如果给小明7根,问小红还剩下几根?应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23-7=  相似文献   

8.
位数除两位数是五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时,应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具体教学过程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1.运用类推法,教好准备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乘法知识,利用原型启发来进行类比推理: 由2×3=6→20×3=60(原型) 类推 6÷3=2→60÷3=(20)然后用实物操作进行验证。每个学生拿出6捆小棒(每捆1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让学生懂得6捆表示6个十,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所以得20。)  相似文献   

9.
我在教学二年级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时 ,先讲授了P115页的例 1,让学生知道余数的含义后 ,接着教学下面的片段 ,让学生自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我先让学生拿出 8根小棒 ,问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学生回答 ,正好摆两个 ,并列出算式。然后 ,我又让学生把小棒添加成 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 ,看各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还剩几根 ?同桌进行操作、讨论 ,也要求列出各算式。操作完毕 ,学生汇报结果 :   8÷ 4 =2 (个 )   9÷ 4 =2 (个 )…… 1(根 )   10÷ 4 =2 (个 )…… 2 (根 )   11÷ 4 =2…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年龄小,无意注意仍占优势,操作学具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往往抓不住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达不到操作的目的。因此,在学生操作学具时教师要作科学有序的指导。 一、精心设计操作导语。如教学“34÷2=?”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①把30根小棒按10根一捆,捆成3捆,再在3捆旁边另放4根,这表示多少根?②把3捆  相似文献   

11.
调整后,本册教材结构更加合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为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提前口算教学,适当扩展口算范围。 口算乘法 例1、例2是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复习1题是乘法口诀,2题和3题是万以内数的组成,要注意加强正反两方面的练习,如:6个十是多少?60是几个十。例1是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摆3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捧,怎样计算?用加法算:20+20+20=60,用乘法算:60。怎样想: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1)按准备题指导学生操作——先分单根小棒,再分整捆小棒.(2)填空:6是由( )个一组成的;60是由( )个十组成的;6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3)用竖式计算24÷8,56÷7.出示例1改编题:把2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根?分步进行教学:(1)指名列横式和竖式:26÷2,226~(1/2).(2)让学生拿出2捆(每捆10根)又6根小棒,要求把它平均分成2份.(学生分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先整捆分,再单根分,然后合并;二、先单根分,后整捆分,再合并;三、先拆捆,后单根分,再凑捆.)(3)教师分别让上述三种不同分法的学生口述分棒过程,并引导全班学生作出比较,肯定一、二两种分法比较简便、合理.(4)教师按第一种分法分棒操作,用谈话方式讲述计算过程:要先除什么数?(要先除十位上的数2)2个十除以2得几个十?(得1个十)这个"1"(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要写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2的上面)再除什么数?……除完以后,要让2~3个  相似文献   

13.
一、指导学生用小棒“摆算式”,理解相同数位应对齐。教师出示例3:34 28=引导学生思考:34加28用笔算怎样写竖式?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算式”,操作前教师组织同桌的学生相互讨论:1.先摆出几捆几根,再摆出几捆几根?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操作时教师注意巡回指导,并抽一摆得好的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摆。  相似文献   

14.
茅卫东 《河北教育》2002,(11):35-35
一、案例师:30÷8=60÷()=()÷4,这道题括号里应填几呢?生1:因为30÷8=3……6,所以60÷()=3……6,()÷4=3……6,第一个括号里填18,第二个括号里也填18。师:有道理!(面带微笑)生2:我还有一种方法,根据商不变性质,第二个算式中的被除数是第一个算式中被除数的2倍,那么除数也应扩大2倍,因此第二个算式中的除数填16,同样,第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填15。师:也非常有道理,你真了不起,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竖起大拇指)生3:老师,他们两个说的都有道理,可填进去的数怎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1.出示??三个分数,让学生凭直觉比大小,教师不做评讲,转入下步.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捆小棒(每捆24根),将一捆平均分成4份,取出3份,并在听课本上写出"24根的?是18根".将另一捆平均分成8份、  相似文献   

16.
上课一开始,教师逐次出示三道除法算式让学生口算 6÷2= 12÷4= 60÷20= 学生一一口算,教师写上相同的得数3。 师:算这几道除法算式,大家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7.
23-8=15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三个环节组成.1.师生各拿出23根小棒(10根一捆,即两捆另3根),完成以下操作和对话.师:23根小棒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生:(摆开并考察小棒后)23根小棒里有2个"十"根和3个"一"根.师: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怎么拿最适合?生:(积极思考着).师:(边演示小棒,边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要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零星的3根不够拿,可先从两捆中拿出一捆,即10个"一"根,与零星的3根合在一起组成(10+3)13根;从这13根里拿去8根,剩下5根;把剩下的捆,即10个"一"根与这5根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导入复习10减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作好“破十”的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引起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复习过程设计如下。1.教师提问。(可插放音乐)10-9=10-8=10-7=10-5=10-6=2.教师演示:左手拿9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学生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9+2=11,共有11根小棒。教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从2根小棒中取出1根与9根小棒凑成10;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1个“十”与一个“1”就组成11。教师按学生…  相似文献   

19.
犤教例犦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现摘录以下几个教学片断。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根地摆;生2:左边摆5根,右边摆6根;生3:左边摆5根,中间摆5根,右边摆1根;生4:左边摆5个2根,右边摆1根;生5:左边摆10根,右边摆1根;生6:左边摆2个“☆”,右边摆1根;生7:左边摆一捆(把10根捆成一捆…  相似文献   

20.
《除法的初步认识》(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第3节)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材单独安排一节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等分除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的意义。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有如下新的设想。 (一)在游戏中学先用分彩棒游戏引出“平均分”。全班学生人人动手,按老师要求分彩棒。把8根彩棒任意分成2堆。根据学生的不同分法出示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