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娟 《甘肃教育》2011,(14):70-70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有人说:“教材更像个引子”,而我认为,教材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路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序幕。其实,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走向社会,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日记教学正是承载这一重任之翼。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小学抓起,并且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提高。一、指导选择体裁在指导学生根据作文命题选择文章体裁的环节中,可充分发挥学生自己选择范文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着重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课内到课外,建立联想,扩展视野。比如写《我熟悉的人》,让学生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爷爷》、《穆老师的眼睛》等课文,有时可选择少年报刊上英雄模范人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青云里小学特级教师刘汉鼎老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摸索出一条宝贵的经验,这就是“精讲、博览、细察、勤写”。精讲刘老师认为,精讲要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着力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学习读书方法。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选取鲁迅生前的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他  相似文献   

4.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5.
张伟 《甘肃教育》2023,(3):118-1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好的故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这个单元分别由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周晔回忆伯父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组成。为更好地教学《好的故事》,本研究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领学生走近鲁迅、搭建学习支架、写小练笔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初识鲁迅”的专题集中编排了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可分为两类,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后面三篇是写鲁迅的文章。后三篇文章虽然同是写鲁迅的,但写作视角各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哗从儿童和亲人的视角写的“伯父”鲁迅;  相似文献   

7.
于永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就让听者感受到于老师训练扎实的教学风格。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教师一笔一画板书,学生跟着写),注意:“鲁”字当中这一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教师巡视,表扬写得好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时,我一改逐篇按字词句段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法,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新鲜、轻松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认识鲁迅先生。课堂由"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哪篇文章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串起。课前,我了解到学生都没有读过鲁迅写的文章和写鲁迅的文章,就先让学生猜想即将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接着用幻灯出示本组教材  相似文献   

9.
梁爽 《成才之路》2013,(12):38-39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通过阅读与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只有实施这样开放的语文课程,才能让孩子爱上语文,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教科书》在教学方法要旨中提到,要“坚持知、智、能课内外多向交流的开放性教学”。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以课内为端点,四面八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阅读,并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语文能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实践证明:创造“大语文”的学习环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那么,在语文课上,学生到底应该如何读呢?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通常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先确立简单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采用"研、品、写、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阅读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篇文章都是抓住语言、动作、神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发研究型课程,使课内的学习研究和课外知识的延伸及课题研究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依托教材内容提出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关键一环就是引导学生把教材当作学习研究的对象。比如,《赤壁之战》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中考语文大多不直接考教材内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轻课内、重课外的这样一种极不正常现象,让语文学习成了无根的浮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教材,没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让教材发挥其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平台,引导学生的学习,将他们引向更深更广的语文学习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拓展。一、延伸知识,激发兴趣,引向深入语文新课标中关于文学作品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逐…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要从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规律出发,逐步教会学生读懂课文,综合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一、认读感知。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对课文获得一种初步的印象:课文写的是什么,课文的体裁是什么,课文叙述的顺序怎样,在自读课文中遇到哪些问题等。这一步的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①给学生提供关于理解课文必要的背景材料及其它资料。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并调动学生原来学习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课文的知识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6.
银松斌 《教育》2011,(27):50-50
<正>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新课标》,以教材为范本组织课堂教学,指导课内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新课标》从5个方面提出42条目标要求。读懂这42条不是问题,但把这42条有效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却不是易事。在熟读《新课标》的前提下,解读好语文教材的"单元提示"——也就是每单元写在前面的话,就可以找到研究语文教材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达2000多字的课文。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被动 ,兴趣不浓。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呢 ?我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要专心致志 ,二要边读边想 ,三要做点记号 ,四要学以致用 ,选择了“批注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一、确定目标 ,教给方法在学生初学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 ,提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你们准备重…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是在学习了课文《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回忆了妈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并想想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父爱母爱、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综合性很强的单元,围绕着"双线",既有阅读又有习作,还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单元线索,引导学生课内围绕主题展开阅读活动、课外进行综合学习的调查交流等,并通过读、做、说、写、展等方式,使学生感受传统我国节日文化,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要注意营造氛围,以唤醒学生的思维;要抓住关键,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要联系鲁迅生平,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中得到启迪,获得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