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篇章语言学”的兴起,特别是“话语分析”的发展,使传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方法越显其局限性。本文拟探讨应用篇章语言学中有关“形式衔接”(cohesion)和功能连贯”(coherence)的研究成果以培养学生语篇能力的方法。通过对语篇表层形式衔接手段的分析,探究篇章深层语义语用连有,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成品的能力,语篇组织能力和话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从韩礼德时语言学和语言的一些基本观点,本文进一步探索贯穿于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核心。本文主要讨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六个主要思想:纯理功能的思想,系统的思想,层次的思想,功能的思想,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语境的思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思想时外语教学具有深刻地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把外语作为系统来教,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在外语教学中并重,在语境教学中进行词汇的文化和语用知识导入。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韩礼德提出的同义词库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韩礼德的机器翻译观;2)同义词库的编纂原则与体例;3)同义词库法在统计机器翻译中的应用与展望。韩礼德认为,需要从层次和系统两个维度来研究机器翻译,不仅需要考虑词汇语法的对齐,更需要考虑语篇特征,即语境的作用,从而进行更地道的翻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从中提炼出“译后编辑”和“双语对齐”的理论方法,从而促进系统功能语法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认为语法化过程中存在着隐喻的手段,语法化本身具有隐喻特征。语法化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过程:语法化就是从一个概念域(源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的意象图式的映射过程。这位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化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认为语法化过程中存在着隐喻的手段,语法化本身具有隐喻特征.语法化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过程:语法化就是从一个概念城(源城)到另一个概念城(目标城)的意象图式的映射过程.这位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化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法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认知心理过程,也是认知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主要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语法隐喻现象的语言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而语法隐喻化形成的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的语言认知过程做了解析。文章认为语法隐喻现象的更高层次即是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它们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的语言认知运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体认语言学是对国外认知语言学进行本土化修补后提出的新兴交叉学科,强调将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后现代哲学的新观点融入语言学研究之中,其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体认语法”的设想,认为语法的最本质特征为“体认性”,它是人们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在语言编码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与戴浩一“汉语认知功能语法”的思路相似。我们还认为,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和身体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便在心智中形成了“对称原则”,致使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对称结构,它可视为汉语语法的最重要手段,不仅可弥补号称汉语两大语法手段“词序”和“虚词”之不足,还可解释汉语基本句型和若干怪句的成因,可望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和教学实践开辟一个全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易勇 《教育探索》2013,(1):52-53
功能语言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从英国伦敦学派继承和发展而来的一个学派,它是从社会文化和人文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符号性、普遍性、特殊性、层次性和功能性。功能语言学语法观认为,语言是一个交际系统,我们对语法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使语言使用者进行意义的构建与交换的。将功能语言学应用于外语教学时,应使之与传统语法理论相区别,应更多地从功能和意义上对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汉语语法范畴诸家观点指出,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语法形式外延的扩大使语法范畴由综合语推衍到世界其他语言类型,其涵义及分析手段也有很大发展,从而为汉语语法范畴研究打开通道。同时也指出汉语语法范畴研究的“泛化”“散化”倾向,认为需要注意语法范畴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翻译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理解和表达。理解是探求原作全部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的过程,表达则是用另一种语言如实地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本文借助图式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连贯模式,分析《春江花月夜》原诗,对比ChadesBudd和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探讨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概念意义和艺术形式特征.并将其移植到目的语中。  相似文献   

11.
强调是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为听者或读者恰当地理解,必须突出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运用强调的手段。常见的强调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其中It is...that...强调句型和倒装是语法手段中最常见的两种强调形式。  相似文献   

12.
情态是长期以来语言学一直在探究的问题之一。传统语法教学范畴中的情态仅限于情态动词及语言片段的理解,局限于分析语法,使学生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语法教学立足于篇章整体,强调情态意义的重要性,提倡动态的情态教学。论文从功能语言学视角下提出如何在情态方面进行语法教学,弥补语法教学的不足,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情态教学开辟一条很好的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到”是汉语里的高频词,其语义从表达空间位移逐渐演变为其他领域的移动,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的虚化过程。以往研究多从传统语法角度对其词性和语法功能进行讨论。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认知心理层面出发对其词义演变过程做出系列推拟和归纳,着重对其语法化过程中的虚化机制和特征进行探讨。本研究结合历时与共时研究,以期对其语义扩展过程进行综合呈现。  相似文献   

14.
话语理解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有别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学说,而是采用功能语法学、心理语言学、解释学哲学,以及修辞学等学科的理论,试图以理论阐述而不是逻辑推理的方式,揭示话语理解的过程。探讨中首先将话语分为一般话语和修辞格两大类。一般话语理解的研究,沿句子层次的“理解焦点”,到语篇的理解和评价,逐步展开;修辞格理解的研究,分“侧重形式之辞格”和“侧重内容之辞格”两类进行。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法分析大多是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功能和形式等出发来研究的,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常常是从主要组成成分入手。在这一点上,分别由Lakoff和Goldberg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跟当前的主流理论一生成语法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后者忽略不同形式之间的语义差异,认为语言形式是独立于语义或话语功能而独立存在的自足系统,对“核心语法”中那一部分简单、规则、普遍的语言形式的研究就可以揭示语言本质。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则特别强调语言的认知语用理据,非常重视所谓语言功能与形式的整体性理解,是语用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卉 《海外英语》2013,(9X):275-276
功能语言学认为"选择即意义",语言只是话语的形式,思想意识才是话语的内容。运用评价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分析语篇中所蕴含的思想意识。在新闻报道中,报道者的态度必然通过语篇中的各种词汇语法选择形式体现出来。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将美国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对德班气候大会的报道态度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便可以把握其流露出的意识形态,从而了解其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张迪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4):121-124
语法隐喻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语体特征重要的表现形式。语法隐喻在演讲英语语篇中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体现了演讲语体不同于其它功能文体的文体特征。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分析演讲英语语篇的文体特征,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这一文体。  相似文献   

18.
张燎 《文教资料》2014,(34):13-16
本文就语义相关度和语法化程度而言,探讨邵东话助词“倒”的来源及语法化历程。邵东话助词“倒”一共具有三种功能,即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持续体标记和形尾(零形式)。这三种功能满足必要的语义关系,皆来源于动词“到”,其语法化过程是由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演变至持续体标记,最终变为形尾和零形式。  相似文献   

19.
李鑫熙  林琳 《学周刊C版》2010,(2):174-175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兴起的解释语言现象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或研究范式.其两大支柱理论——分别以Langacker和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法和认知语义学从语法和语义两个不同侧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共同奠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基础。本文试图对二者做个比较分析.以期加深对这两种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新闻报道中包含大量的语法隐喻,解读新闻报道中的语法隐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现象如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指出其在篇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