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雄和英雄话语是新时期以来的新历史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历史小说在解构英雄和英雄话语的同时完成了对经典化了的革命历史小说的重新建构。长篇小说《亮剑》对主人公李云龙的塑造,就体现了英雄和英雄话语在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下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的英雄崇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崇拜尼采式的超人、拜伦式的自由战士,崇拜泰戈尔式的人道博爱,崇拜哈代式的反抗悲观的勇敢。其中心线索是性灵的追求,更多体现了“布尔乔亚”的色彩。五四文坛上崇拜的英雄也几乎都是外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英杰。这种英雄崇拜导致了某些现代思想和英雄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革命英雄传奇的英雄形象塑造受到革命英雄话语和传统英雄话语的双重规约。前者起主导作用,规约作家深入开掘成熟英雄的革命性、人民性、党性等性格特质。虽然后者处于从属地位,但在莽汉英雄的塑造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革命英雄话语最终取代传统英雄话语,使莽汉英雄转化成革命英雄。革命英雄话语的强势地位也造成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某些缺失。  相似文献   

4.
对十七年文学而言,英雄人物是时代与文学的共同选择。对英雄的政治化简单理解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英雄焦虑”现象,英雄的构成被定性为阶级属性的载体,不仅体现在战争英雄的身上,也体现在现实生活的英雄身上。这种对非英雄化的排斥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它导致了英雄形象塑造中的“人”的真实性的萎缩。那些突破荚雄的创作尝试,某种意义上也只是在另一角度强化了十七年文学中遍地英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5.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创作中,其叙事角度有别于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通过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力量,全方位地塑造了毕巧林这个人物形象。对《当代英雄》的叙事角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代英雄》在现代性叙事文本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视角地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侠名家梁羽生塑造的侠客形象里,我最喜欢《萍踪侠影》里的张丹枫。书中有两句话正是他的写照,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英雄的人格魅力,往往就在于其本色的流露:于危难中,于困境里,于沧海横流之际……  相似文献   

8.
张新琦  逯艳 《文教资料》2020,(6):83-84,24
类似系列化人物塑造、不同角色、人物故事剧情联动,使"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形成了庞大、完整的体系.国内的类似系列化作品,相对水准较低.近几年如《唐人街探案》《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出现,才稍有改观.本文对"漫威"超级英雄的塑造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系列化超级英雄式人物建立的要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优势文化资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多元、系统的中国式超级英雄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亮剑》的英雄塑造对传统军旅小说的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亮剑》在英雄形象塑造手法和英雄认同标准两个层面而展开的讨论。其英雄塑造手法的翻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承接以理想英雄为中心的人物叙事模式的同时对传统叙事模式进行颠覆,在继承革命历史传奇英雄塑造手法的同时对先前的手法进行消解。《亮剑》的英雄认同观念的变更主要表现为泛政治意识和文化兼容。  相似文献   

10.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最为"耀眼"的是撒旦式的"英雄"陆承伟: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才能和具有"高大全"特点的"英雄",但他的"高大全"是一种颠倒了的"高大全;"他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兴阶层的代表人物,是一个矛盾复杂且颇具争议性的新形象;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金融资本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最精彩、最炫丽的篇章,司马迁对项羽和李广这两个悲剧英雄倾注了浓浓的爱意,是什么让司马迁如此偏爱这两个人物?本文分别从他们绝世的奇才、缺陷的性格、不幸的人生三个角度分析了这些悲情英雄身上的共同特质,诠释了他们之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情结。  相似文献   

12.
《1号检察官》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即正面人物唐学强和反面人物王东山,从其出身来看,都同乡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乡土文化对他们以后的从政道路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从中可以发现,产生、发展于农村的乡土文化正以某种隐秘而汹涌的方式进入都市、进入政府,并且“与时俱进”地在发挥其潜在的功能。这一社会问题,提醒我们应该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从而引导其发挥正面的、积极的、良性的功能,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路遥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和近年来涌出的乡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主人公谢永强,都生活在农村,都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为事业和爱情不懈奋斗,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农村青年完成了由“高加林”到“谢永强”的嬗变,其爱情观、事业观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4.
索福克里斯的《俄狄浦斯王》中对命运观念的表达和运用,值得讨论。在该剧中,悲剧人物对自身命运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两种途径:德尔斐神谕和盲先知特瑞西阿斯。而索福克里斯对这二者的刻画和使用,体现了他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些负面社会现象也进一步发展、恶化,人们的危机感、空虚感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这种亟待理想辉照的现实唤起了那些以人文关怀为己任的作家们的焦灼与忧虑,塑造英雄形象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立足点,"英雄"崛起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以《暗算》、《潜伏》为代表的谍战、特情题材剧持续走热荧屏,其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复杂鲜活的人物性格及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成为赢取收视率的关键所在。作品对角色性格复杂成因的揭示,极大地丰富了电视剧的故事内涵,在叙事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引而不发的内在张力:一方面为电视剧的多元叙事提供种种丰富、新鲜的可能;另一方面,从题材和体裁的双重意义来说,也为个体英雄形象的完塑提供了一个从容不迫的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和史铁生都是具有浓厚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城堡》与《命若琴弦》中主人公k和老瞎子对生存之路追寻,展现出了不同民族的卓越文学家对人类命运所进行的共同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the idea of primary prevention has become prevalent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actual services in this area have lagged behind. If counselors can develop the special skills needed to carry out prima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they may be effective in helping their clients find and maintain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at they need to ward off problems. Primary prevention skills include educational skills, program development skills, and change agent skills, all of which can be learned in the context of master's level education or in-service training. Mention the words “primary prevention” in mental health circles these days and you're a hero!  相似文献   

19.
《尘埃落定》是以”傻子”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叙事,但它同时又超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形成了一个作为叙事主角的”傻子”及其叙事补充”翁波意西”这一显一隐的叙事窗口。傻子以表面上的失聪状态和翁波意西在主体意识中话语权力被剥夺的情况。二者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一显一隐叙事主体串联于作品的叙事情节之中,形成了一种串联式叙事,从而使《尘埃落定》的叙事结构错落有致,有条不紊。递归式隐喻的运用,更使作品语言极富张力。  相似文献   

20.
刘永福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位于钦州的故居--三宣堂,浓缩了他一生反清抗外守土爱民的业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三宣堂不仅是钦州城市的灵魂和荣光,更是开发文化产品、开发旅游项目的潜在资源,目前其在保护与开发中存在不少问题.从建立刘永福生平展览馆、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强周边旅游景点的联合开发、积极筹集开发资金等方面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使这一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