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构成艺术形式和条纹的特点,发现其间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构成艺术中的解构重组、变异、发射、立体空间形式进行创新设计,突破条纹服装设计的陈旧视觉效果,提出了数十种具体可行性方法,拓宽了条纹服装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构成艺术课程作为服装设计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模块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开设为服装设计教育后期的专业教学奠定了良好的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基础,构成艺术中的知识元素也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升华应用。  相似文献   

3.
服装是一种构成艺术,是探讨形态与材料之间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造型手段.解析服装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可以加深对服装设计艺术内涵的理解,从而丰富服装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黄高路 《文教资料》2010,(25):108-111
服装设计的艺术,就其塑造表现而言,主要体现在通过捕捉灵感和寻找思路,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形式来实施或完成的艺术。本文论述服装设计的三大艺术:服装设计的构思突出艺术;服装设计的主题运用艺术;服装设计的方法创新艺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构成艺术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种课程,构成艺术是艺术设计中的基础课程,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染织设计等一些设计专业,都离不开构成艺术,构成艺术是在进行所有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6.
苗族服饰纹样构成形式比较独特,大致可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大类。在此指出了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并论述现代数码服装设计对苗族传统服饰纹样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服装设计中的线条是服装造型的骨架。服装设计师们在服装造型设计时精于运用线条,且融合现代艺术,使线条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服装设计中线运用得恰到好处后,才能更好地突出服装造型的设计,使服装更好地起到"包装"和"装饰"人的作用。线在针织服装造型设计中主要表现在服装外部轮廓线、服装内部结构线、装饰线及服装面料条纹线的运用方面。一、服装的外部轮廓线及其作用服装的外部轮廓线是构成服装部件或成型服装的外部造  相似文献   

8.
胡平 《考试周刊》2011,(13):51-52
服装设计的美是由各组成部分相互和谐表现出的整体美。内容与形式是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构成关系直接影响服装设计的效果。文章从对内容与形式的解读入手,深入分析了服装设计中内容美与形式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雅克?德比奇等在《西方艺术史》中认为艺术是“通过打上记号而投身于世界和把世界据为己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既是艺术行为也就是符号行为的最主要的动机。设计活动的前提是为人服务,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这一点出发,服装设计活动就具有了艺术性、符号性。因此研究服装设计的符号性就十分的有意义了。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所传达的信息就是服装设计元素的符号语意的表现。在探讨造型元素的形态语意时必须先了解服装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徐宁 《甘肃教育》2005,(7):34-34
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涉及领域极广的边缘学科,和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服装设计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但在内容与形式以及表达手段上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大型文体表演——《惠风和畅》,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但以舞蹈表现最为突出和精彩。舞蹈以表现惠州文化内涵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地域性和现代特色,展现出极强的审美意境,突出了舞蹈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整台晚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叶以降300年,徽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徽州双人兽舞也因此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徽州双人兽舞既具有民俗文化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徽州双人兽舞充分反映了徽州人对生命的重视,对道德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对民众的教化,对艺术的创造等,满足了传统徽州宗族社会的需要,反映了人们一定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3.
狮舞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项民俗活动。在台湾,狮舞俗称弄狮,由舞狮活动组成的团体,被称作狮阵或狮团。台湾的狮舞文化是由中国闽粤等省传入并自成系统。现今的台湾舞狮已成为台湾地区唯一在各乡镇县市都有的狮阵。如今,不论在台湾本地的各类庆典、机关团体举办的文化活动、以及学校社团的展演,都可看到台湾狮舞文化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赣南苏区舞蹈是赣南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孕育成长的历史产物。赣南苏区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简朴的舞蹈性、鲜明的音乐性和演出的艰苦性。赣南苏区舞蹈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它是赣南舞蹈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元宵“舞龙灯”之俗亦由来已久。休宁县山斗乡有着流传已久,且独具特色的“板凳龙”这一民俗事象,其记载繁见于徽州的地方文献中。通过对当地青岭村村落概况及元宵节“板凳龙”习俗的研究,反映出中华汉民族地区的“龙”信仰在徽州地区的体现,折射出传统儒家思想对徽州地区的深远影响,而这一民俗事象得以传承延续亦是其社会功能的体现。最后,试图透过研究“板凳龙”这一民俗事象,解读其背后徽州社会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赣南是客家先民的主要聚集地、中转站和客家民系的主要孕育地。生机盎然的赣南民间舞便是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绚丽折光。丑中见美的矮子步为赣南民间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了解和掌握赣南采茶舞中"矮子步"的形成及风格特点,对促进和发展赣南民间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地理环境概念。徽州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徽州武艺具有了乡土特色和海纳百川的性格;人文地理环境使得徽州习武之风得以延续,促成了徽州武文化的繁荣。并通过对以武彰显的徽州本土神的尊崇,在强化宗族血缘关系的同时,加强了地缘的联系,促进了徽州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暑假,我们民俗调查小组专门对惠州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了解它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实地考察惠东、小金口、龙门、博罗和大亚湾等地,对蓝田瑶族"舞火狗"、龙门"农民画"、小金口"麒麟舞"、皇思扬古围屋、畲族文化以及大亚湾霞涌民俗节日等民俗文化做了一番调查与分析,并为其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存在于徽州的地方戏曲——目连戏和徽戏中的武艺表演及价值功能进行探讨,表明在徽商广蓄家班之际,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事开始兴盛,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和结社赛会必演戏是徽州目连戏和徽戏等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徽州艺人勤学苦练,武功突出,武艺表演的难、险、惊、奇功夫丰富了徽州戏曲舞台表...  相似文献   

20.
孙海燕  何辉 《成才之路》2021,(11):14-15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积极引入地方舞蹈文化资源,构建特色化的地方舞蹈课程,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系统、更有序地传承和发展。文章以张家口地方民间舞蹈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为例,明晰地方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相融合的意义,探索将地方舞蹈资源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从而推进地方文化与高校教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