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花样滑冰苏联的花样滑冰运动深受群众喜爱,每次表演和比赛都吸引着千百万的观众。早在革命前,花样滑冰就有一定的基础,1896年在彼得堡就曾举行过俄国男子花样滑冰锦标赛。但是苏联花样滑冰在国际舞台上首次获得成功是在1958年欧洲锦标赛中,获双人滑亚军。  相似文献   

2.
沙霍夫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天才花样滑冰运动员.他首次在一八九七年第二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登台,就获得了世界亚军.以后,从一九○一年到一九一一年,共获十次世界冠军称号(一九○六年没参加).在他退出比赛后,曾多年担任国际滑联裁判工作,并于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七年,当选为国际滑冰联合会主席.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将花样滑冰的图形和自由滑技术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1994年国际滑联速度滑冰竞赛规则的颁布,应该说是国际滑联成立100多年来的一次重大革命。国际滑联速滑技术委员会在修改和增补新规则的过程中,是在总结了近几届冬奥会、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世界杯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速滑运动发展特点及以竞技体育商业化的国际大形势为出发点进  相似文献   

4.
国际滑联花样滑冰新旧裁判评分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通过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出现的裁判争议及2006年都灵冬奥会我国选手张丹/张昊夺得奥运会银牌的实例,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结合裁判评分等方法,以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双人滑评分规则为例,在深入研究国际滑联裁判评分系统新旧规则的不同之后,发现新旧规则评分系统之间差别很大。国际滑联修改规则的直接原因是要杜绝裁判在评分过程中的舞弊行为,但规则的改变也代表了国际滑联对花样滑冰运动发展方向的认识,即兼顾花样滑冰运动本身的特点与评分系统公平、客观之间的平衡。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对今后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训练、比赛中,应该坚持技术领先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等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5.
1975年在慕尼黑举行的国际滑联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举办世界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的提案,但根据规则要求,新的制度与方法必须经过两年的试行方可生效,因此,于1976年3月10-13日在法国的迈杰乌首次举行试验比赛.竞赛项目:单人滑、双人滑和冰上舞蹈.来自16个国家6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男、女单人滑冠军均被美国人获得,双人滑和冰上舞蹈分别被加拿大和英国获得.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整理了国际滑联代表大会通过的有关花样滑冰用“创编节目”代替“短节目”决定的大量文件,以今后花样滑冰竞赛和裁判工作为出发点,对竞赛时间、规定动作内容要求、裁判方法以及成绩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说明,目的在于使我国花样滑冰竞赛和裁判工作跟上国际步伐。  相似文献   

7.
在2004/2005季度,国际滑联青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和2004/2005季度国际滑联成年组花样滑冰大奖赛及决赛中,裁判系统成功地得到贯彻实施,并且没有给比赛带来任何不便.  相似文献   

8.
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新裁判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丁丁 《冰雪运动》2007,29(5):90-96
1概要“国际滑冰联盟单人、双人、冰舞和队列滑裁判系统”(以下简称“新裁判系统”)在2004年6月被“国际滑冰联盟”(以下简称国际滑联)代表大会上得到认可,这个创新的系统成为了确保成功举办2004/2005及此后各赛季全部国际滑联赛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2004/2005赛季及随后的各个赛季中,所有国际滑联赛事均成功应用了新裁判系统,甚至在一些国际赛事和会员协会的国内赛事中,该系统也得到了使用。在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成年花样滑冰大奖赛系列赛等所有国际滑联主要赛事中,国际滑联使用了一套带有“运动员比赛录像实时回放”(以下简…  相似文献   

9.
我以国际裁判的身分,随同我国著名花样滑冰选手、世界冠军获得者陈露和她的教练李明珠,应美国花样滑冰协会的邀请,于1995年12月18日—20日赴美国波士顿参加在那里首次举办的“四强公开赛”。这是一个由美国IMG(国际代理集团)与OSFSA(美国花样滑冰协会)共同主办,并在国际滑联认可和指导下进行的一次有世界级职业和业余顶尖选手参加的,具有改革的新竞赛办法和规则的国际公开赛。  相似文献   

10.
《冰雪运动》2014,(1):F0002-F0002
闫涵,黑龙江省花样滑冰运动员,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闫涵在刚刚年满16岁时就创造了中国男子花样滑冰的多个中国第一,第一个世界青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单人滑冠军,第一个花样滑冰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单人滑冠军,第一个大奖赛分站赛成年组男单冠军等。  相似文献   

11.
1899年在伦敦成功地举行了国际滑联会议,来自11个会员国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11个会员国由4个国家的滑冰协会和7个俱乐部组成。会议没有做出任何“轰动世界”的决定,但却采纳了一些基本规则。会议通过了经过被推荐的花样滑冰裁判员的提名和任命,确定了世锦赛裁判委员会的组成(最少一名裁判长,5名裁判员)。1898年的会议上确定  相似文献   

12.
单人花样滑冰短节目(Short Program,我国习惯称为规定自由滑)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在运动员自选乐曲的伴奏下,由伴有连贯步伐的一定数量的规定动作所组成的一项竞赛.根据国际滑联规则规定,我们知道:1、特定的时间为2分钟之内.2、规定动作共有七项:一个两周半跳、一个两周跳、一个两周跳接两周或两周以上的跳跃的组合、一个旋转、一个联合旋转(有一次换足并至少在每一滑足上有两种姿态变化)、一个跳接旋转、一套步法.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国男子单人滑实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2003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的技术统计分析,找出中国男子单人花样滑冰目前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中国男子花样滑冰能够有针对性地备战第20届冬奥会取得好的成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世界花样滑冰运动的历史悠久.从1896年举行首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到1985年的九十年间,男子单人举行了79届,有30人获得世界冠军称号;女子单人举行了66届,28人登上世界冠军宝座;双人滑已进行64届,29对选手夺得世界冠军;冰上舞蹈举行竞赛较晚,现在到32届,共有12对选手摘取世界冠军桂冠.为了了解世界花样滑冰运动发展演变的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本刊今年将陆续介绍历届花样滑冰世界冠军的成长过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从国际滑联将规定自由滑列入单人和双人花样滑冰竞赛项目以来,裁判员们对该项目的评分一直争论不休,国内更是如此。自“减分法”被正式实施,特别是国际滑联第531号通知为如何正确使用“减分法”及规定自由滑的评分重点做了进一步说明后,该项的评分才趋于完善。在国内该项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的头  相似文献   

16.
首届双人花样滑冰世界冠军的功勋第一届双人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举行的地点是俄国的圣彼得堡(即今天的列宁格勒),时间是一九○八年二月十六日.从一八九六年二月九日举行第一届男子单人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以来,整整又过了十年.二月中旬的彼得堡,晴天的阳光有些暖意.白天气温只在摄氏零下五度到十度,这种天气适合进行双人滑竞赛.邮松保娃滑冰场装饰得五彩缤纷,披上节日盛装.来这里参加竞赛的运动员,有德国的修布勒(女)和波尔盖(男),英国的杰逊夫妻,俄国的波波娃(女)和弗斯基(男).评分员五人中,有四名俄国人和一名芬兰人.  相似文献   

17.
少年男子花样滑冰运动员竞赛期的心理指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少年男子花样滑冰运动员竞赛期心理特点的分析,探索在竞赛期对少年花样滑冰运动员进行心理指导的方法,使花样滑冰运动员从小形成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旨在为提高我国花样滑冰运动整体水平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8.
96全国武术锦标赛(套路个人赛)女子赛区于9月24日、25日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降下帷幕,男子赛区则于9月28日、29日在北京市石景山体育馆收兵。 此次比赛执行96年国家体委制定的《武术竞赛规则》,新的规则增加了部分指定动作,增加了难度,并对于创新难度动作做出了加分的规定,鼓励运动队多出创新动作。比赛中启用了新的电子示分器,五个电子显示屏,使裁判长、总裁判长、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同时监督每个裁判员临场评判的情况,完善了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总体实力、艺术、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指出了2000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和男子单人滑各国的竞争实力情况以及我国选手在本届比赛中将可能取得的成绩和名次。  相似文献   

20.
花样滑冰发展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是中国花样滑冰历史的辉煌年份:申雪/赵宏博蝉联世界锦标赛双人滑冠军,李成江取得世锦赛男单第4名的好成绩;我国成功地举办了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和世界花样滑冰成年大奖赛.2002~2003年是花样滑冰历史上发展变化的年份:新示分系统和新裁判系统的试行带来了裁判规则上的一场革命,对花样滑冰发展起着冲击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