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位初三男生因与父亲发生矛盾,选择离家出走并实施自伤行为后前往医院,学生父亲在与医院联系后向班主任表示拒绝看望孩子。面对该起校外心理危机事件,心理教师共情班主任,指导班主任稳定家长情绪;在第一时间通过家访了解事情原委,对自伤学生进行现场直接干预,引导学生矫正了不合理信念,修复了亲子关系,最终与父亲和解,在父亲和姑姑的陪同下接受了专业治疗,逐渐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2.
后疫情时代,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生率以及更多极端事件的发生使得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得更加频繁。有效的危机干预对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促进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专业师资缺乏、传统干预手册使用困难、缺乏系统化合作的问题。文章从班主任、家长、学生三个维度尝试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的三维指南,从系统化应对的思路、立足实践的指南内容、以情感为导向等方面对该三维指南进行探索和反思,以期能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帮助更多学生。  相似文献   

3.
因为一位初三学生想跳楼,班主任联系心理教师,然后学校立即启动危机干预预案,之后该生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寻求心理辅导。通过家校协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就医,鼓励并支持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在药物治疗、定期复诊的基础上,心理教师采用情绪ABC理论为该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最后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有了较大改善,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班主任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需要掌握心理危机预防知识,加强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并进行重点关注。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提供适合学生需求的帮助,与家长达成联盟,共同支持学生,及时转介进一步展开专业心理评估,从而更好地帮助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转危为机。  相似文献   

5.
学困学生留级是引发的校园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如何有效干预并转化危机是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课题,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概括总结了高职学生因留级而产生心理危机的发现、诊断、咨询干预的全过程,系统地描述了心理干预技术的应用和分阶段咨询方法及内容,对应对和处理此类校园心理危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存在机构不健全、咨询教师数量不足和未专职化、学生主动咨询意识薄弱、危机发现欠及时等问题。而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利用其信息获取直接性、沟通交流简便性、危机干预灵活性等优势参与到心理危机干预的各阶段中,成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采用自编问卷,选取104位心理教师和363位班主任作为被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家校合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在"改进学习方法或习惯""行为的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认知上的一致性,但班主任更看重学生的"情绪调节""行为的自我管理""应对危险或伤害情境",而心理教师更看重"亲子沟通",对很多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比班主任更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约因素上,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教师对"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心理教师的专业训练不充分""领导重视和支持不足""缺乏相应的评估考核机制"的关注显著多于班主任,班主任对"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程度低"的关注显著多于心理教师;在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班主任更注重"和家长面谈提供教育建议",心理教师更多采用"面对面咨询建议""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小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水平提出建议:对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部分学生开展预防性、治疗性心理健康教育,为家长开展亲职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家长的心理危机干预态度、知识、行为和大学生成长表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家庭成长问卷》对我校抽样学生家长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态度和学生成长表现,家长的态度和行为之间,都高度相关。结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危机状况高度相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哲浩 《成才之路》2010,(26):85-85
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班主任难免遇到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这往往是班主任最为棘手的事。处理得好,可以缓解危机,使学生继续学业;处理得不好,学生的生活和学业,甚至生命都会受到影响,而接下来的一连串家长和社会问题更是让学校难以应对。所以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班主任们的态度一向是慎之又慎。但是另一方面,又存在班主任对于学生心理危机的认识不足的情况,表现为不能够及早发现遇到心理危机的学生,也不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在应对心理危机的学生方面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是连接学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接触学生量大面宽的优势使他们成为心理危机干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优势,探寻了班主任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谈到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我们往往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比较多地就班主任对班级常规的干预性及操控性的硬性行为管理加以考察,而对班主任日常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对学生非干预性、操控性的行为影响的关注则比较少,比如班主任的性格、情绪、精神面貌、处事态度等心理表现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防与避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发生,及时做好预警、咨询、疏导、救助与康复工作,急需建立全校园范围内的学生心理危机安全网系统,文章从学生心理危机安全网系统的重要性角度出发,系统地构建了校园危机防御网、危机预警网、危机干预网、危机跟踪网等四大安全网系统,以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与早化解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戴吉  夏璇 《科教导刊》2023,(27):137-139
家校共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意识不足、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家校共育空泛化、行政化和纯网络化。文章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建构“高校家校共育体系”,在“普及教育”“成长辅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四个层面开展工作,有助于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具体表现:普及教育层面,在课程和活动中融入家庭心理与家庭教育;成长辅导层面,由辅导员与家长协同共育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层面,将家庭治疗理念运用于个体咨询并开展家庭咨询;危机干预层面,在排查、干预、追踪过程中调动家庭资源,共同做好安全保护、情绪安抚、危机化解和后续帮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例小学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的了解、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其做出诊断,制定了相应的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咨询过程中运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经过十次咨询,学生行为得以改善,取得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非主动求助型”来访者——学生是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带至心理辅导室,且来访者阻抗严重,通常不愿意主动诉说。面临这样的情况,为了打开学生心灵,更有效地帮助到学生,沙盘辅导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助力一位丧亲学生的危机干预,以便让他更快回到校园生活,我用沙盘辅导进行了个案咨询。咨询历时4个月,分为以下4个阶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探讨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心理危机频发,给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普遍存在心理危机识别的发现能力不足、日常咨询辅导过程管理不规范、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流程不严谨、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不到位等现象。高校应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构建“三全育人”视角下的校—院—班—宿四级网格、学工—教学—宿管—保卫—后勤全员参与、家—校—医—警—社校内外多维联动的心理危机识别、动态监测及干预工作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域贯穿、全方位联动的工作局面,切实保障大学生安全与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上海中小学生、家长、教师的在线网络问卷调查发现,三类群体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比较平稳。学生的心理危机随着年级增加会有所提升;教师群体中毕业班教师和年轻教师心理危机发生率较高,学科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家长心理危机发生率不存在年级差异;家长和教师居家期间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疫情后期的心理干预除了宣传外,还要加强调研与对重点对象的关注,开展积极正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8.
极端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及时发现心理危机给予紧急干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成立极端行为干预机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个体极端行为预警干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考试季中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常使用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两种方法,服务于毕业班的教师、家长和学生三类人群。从大量考前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学生最需要的支持包括两方面:直接针对考试焦虑情绪;针对引起焦虑的个体学习方法和效率问题。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可支持学生平衡情绪进行迎考。  相似文献   

20.
一名八年级女生情绪低落,对外界刺激反应激烈,经常出现用小刀划伤手臂的行为;与父亲冲突激烈,甚至有杀了父亲然后自杀的偏激想法。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共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获得学生信任;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等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辅导,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联合班主任、科任老师及心理委员,关注、鼓励、陪伴该女生,最终消除了危机。这一案例表明,对待因抑郁而自伤的学生,药物治疗需要与心理辅导共同进行,才能助其尽快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