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析西方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文化是西欧、北美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它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 ,2 0世纪扩展到南北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 ,属于一种扩张性文化。探讨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 ,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 ,对文化研究和外语教学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必然受中西方文化的制约而发展。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中国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内敛型文化,重国、重家、重情。所以根据国情的需要,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全面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引介西学过程中,通过翻译西学著作和撰写书评,对西方古典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介绍,从而将古希腊罗马历史文化知识引入了中国。严复引介传播西方古典文化的工作,为维新变法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文化武器,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人了解外国历史的需求,也激发了青年人探寻世界知识和外国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中不免落后,但中国文明形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结构,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并未消失。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传统文化都曾为、正为丰富人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汉语国际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和近现代时期,主要是西方人主动来华学习,为欧洲和美国的汉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今,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传播汉语,介绍中国文化,并正在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的汉语国际推广人才队伍。与西方汉学研究不同的是,中国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热爱和平的历史传统,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服饰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服饰无论设计还是风格都能够对外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同时也将中国文化精魂传播到世界。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差异。中国服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要立足于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同时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籍的西译绝不仅仅是知识论的问题,它涉及到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翻译的重新理解以及对西方汉学如何认识。文本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译历史和实践做出宏观的研究和展望;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走向西方世界的400年历史的基本脉络,总结其规律和方法,以求获得历史的智慧,为中国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三、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迎纳和波折(一)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迎纳西方世界与中国的接触,虽然最早可追溯到希腊罗马时代,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但直到17、18世纪传教士们把一大批中国典籍和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著述引入西方之前,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大都只限于从马可波罗游记之类的书中获得的一些零星片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出版业已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出版业将在WTO环境中推进,编辑过程将发生变革,编辑角色和出版理念世界化,出版业世界化的过程,中国先进化也随之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大化之中,但必须固定中国传统化之根,输出和保持中华民族化的独特品格;要有全球意识,要以化神圣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待走向世界的中国化精品。这是出版必须具备的崇高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至90年代末形成高潮,宏观总体和微观具体的研究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展望我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研究的前景,其趋势主要有四:第一,少数民族伦理学原理将不断完善而严密,第二,少数民族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将不断出现并得到大发展,第三,少数民族伦理学的研究将在中西伦理化大交融的过程中全面走向世界;第四,少数民族伦理化的振兴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陆艳芳 《培训与研究》2008,25(1):133-134
在享有世界烹饪王国之称的中华大地,烹饪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品尝独具特色的中华美食已成为海外游客在中国观光游览的一项重要内容。菜名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手段,在饮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中式菜肴的命名特点出发,探讨了在翻译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命名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即"直译"和"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以实现准确而形象生动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全球化不仅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巨大影响,也必将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对中国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带来消极因素。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文化应当积极应对,让古老的东方文明重现生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理应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成果,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理应在文化垒球化浪潮中注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国家社科基金于2010年设立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旨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该项目主要资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以增进国外对当代中国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这一项目实施三年来,为中国学术的海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分析中国学术外译目前存在的问题人手,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并希望借此将这一项目打造成为一个中华学术外译的系统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是当代书法界的“中国梦”。但靠“迎合”西方世界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从唐朝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和近现代西方文化走向中国的实例来看,文化输出需要有一个国力强盛、文化先进的国家背景作为前提。因此,当本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日,方才是“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梦想实现之时。目前,书法界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让书法在中国下一代传承下去的问题。此事若解决不好,走向世界等于空谈。  相似文献   

17.
从模因论看“中国英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英语"这一变体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它是基于强势模因英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断模仿和创新而产生的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语言.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视角阐述"中国英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嬗变,并指出随着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增强,"中国英语"将被世界人们理解和接受,不断与世界英语融合.  相似文献   

18.
食学是研究不同时期、各种文化背景人群食事行为现象及其特征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问,是自从人类走出蒙昧以来就对自然和人生充满着热情和挚爱的至高无上的学问。中国既是饮食文化与饮食文明的历史大国,同时也是现时代食生产、食生活、食文化的大国。长时间以来,烹饪学、食品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农学、营养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交相关注,既汇聚成了庞大的食学研究队伍,也累积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食学研究在中国已成为国际瞩目的食学高端学术高端平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学名家。  相似文献   

19.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对于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客家廉洁文化在党的思想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增进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价值观念的认同,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热情,有助于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奥运会选择北京是历史必然,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为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良机,同时,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