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写到:"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本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1]如今金圣叹批评的读过书之后"只记得若干事迹"的中学生多矣!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化浅阅读为深阅读呢?评点是个好方法。所谓"评",就是评论,或言简意赅或洋洋洒洒;所谓"点",意即圈画标点,留下印记,突显阅读直感。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刊登了陈菊飞老师的《(台阶)教学片段》,文中他力图矫正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注重“语句教学”,应该说,这是深合读书和语文教育之道的。朱熹主张读书“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朱子语类》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金圣叹也主张“细细读之”.直言“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金圣叹文集》第262页,巴蜀书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3.
程玉萍 《甘肃教育》2011,(15):60-60
金圣叹曾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直是一百八样。"的确,施耐庵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过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贡献最大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剧《西厢记》,金圣叹也是作为小说、“案头书”来批评的,而不去涉及它的剧本、演出方面。对《西厢记》精到的批评,成为彰显和研究金圣叹思想、批评理论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宋江的忠义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是一部杰出古典小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说:“《水浒传》这部著作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非凡超常的英雄形象。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零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相似文献   

6.
钱谦益《列朝诗集》叶小鸾传是据叶父绍袁编《午梦堂集》摘编改写而成,所谓"吴门有神降于乩,自言天台泐子"即指苏州金圣叹。其于三十岁左右时,频繁扶乩降神于吴中,与吴江叶氏有着密切交往。有关事迹在《午梦堂集》之《续窈闻》等篇目中有详细记载,是研究晚明的金圣叹活动和江南士风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7.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文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是明清之际卓越的文学批评家 ,以小说、戏曲评点独树一帜。除了评点艺术 ,他的诗歌创作也颇有成就 ,著有《沉吟楼诗选》。《沉吟楼诗选》最真实地反映了金圣叹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是研究他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长期以来 ,《沉吟楼诗选》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整体把握金圣叹的诗歌创作 ,从作品中掘发出他的思想与诗艺 ,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丁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71-73
金圣叹“以文律曲”批评《西厢记》,使得《金批西厢》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批本目的就是“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和“教天下以立言之体”,就《金批西厢》和《王西厢》的异同,来看金圣叹戏曲理论中的“立言之体”,尤其是偏重于分析《借厢》一出的人物形象,从而去体验金批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金圣叹“立言之体”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2.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结束的时候送给青年朋友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人生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所以金圣叹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一本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  相似文献   

14.
辩析太平国史家罗尔纲先生“考订”的《水浒传原本》之伪,及其重复的他人“发明”的“金圣叹并未‘腰斩’《水浒》说”之误,兼驳其反“两种《水浒》说”之道而提出的“两截水浒说”之断难成立。  相似文献   

15.
《逸周书》中的《武寤》篇是歌颂武王伐纣事迹的《大武》乐辞的第二乐章“再成而灭商”,即《宿夜》。《武寤》是诗歌,描写的是武王伐纣前夕的情景,与《书传》记载的《宿夜》的内容相同,而且《武寤》全诗18句72字,比现在已经确定的《大武》各乐章的字句都多,与《宿夜》在《大武》中的重要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是明清之际卓越的学批评家,以小说、戏曲评点独树一帜。除了评点艺术,他的诗歌创作也颇有成就,有《沉吟楼诗选》。《沉吟楼诗选》最真实地反映了金圣叹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研究他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长期以来,《沉吟楼诗选》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整体把握金圣叹的诗歌创作,从作品中掘发出他的思想与诗艺,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序二》与《序三》《读第五才子书法》,由于处在道统语境与审美释义的对话困境之中,金圣叹预设:“忠义”与“水济”的现象对立、“朝廷”与“绿林”的现实对立、“施、罗”创作的本质对立,从而确立其腰斩和评点《水浒传》的理由与权力。再从《水浒》与其他“圣贤书”、“才子书”的对比释读,完成对文学文本的审美释义,从而确立其独特的小说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繁星&;#183;春水》、媛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这是杭州市一名中学教师推荐给学生们的书单。这份书单被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不小反响。一名70后出生的网友说:“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差不多也是这些书。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些书。”  相似文献   

19.
旧红学家以《左传》为标准评点《红楼梦》,其观点源于金圣叹。《红楼梦》传承于《左传》主要表现在叙述场景安排、人物刻划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明代话本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本事主要是西汉刘向《列士传》记载的羊角哀与左伯桃交友的事迹,但《列士传》一书已佚,佚文见于历代诸书征引。前人已从中辑录了一些本事材料,但尚有不少重要材料被遗漏,因此,有必要加以补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