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都属于人类信息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同实现的,其中,非语言符号是对语言符号必要的补充和深化。非语言符号的内容繁多,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对技术动作进行表象、情感表露和对动作或行为理解、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等作用。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符号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并注意与语言符号的合理搭配,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李蓉  李军 《科教文汇》2009,(9):186-186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都属于人类信息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同实现的,其中,非语言符号是对语言符号必要的补充和深化。非语言符号的内容繁多,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对技术动作进行表象、情感表露和对动作或行为理解、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等作用。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符号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并注意与语言符号的合理搭配,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人们并不只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之外还有多种辅助交际工具,如文字、非言语行为、标志性符号等,其中非言语行为在人们的口头交流中尤为重要,无时无处不在。面部表情是非言语交流中的一种。面部表情多种多样,特点鲜明,每种都有独特的意义和功能。本文主要探讨面部表情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为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在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学生,教师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面部表情。  相似文献   

4.
权倩 《科技风》2013,(10):263
当今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发展,对节目的表现力、综合性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包括环境语言、音响语言、画面语言等在内的非语言符号的恰切运用,适时迎合了这一趋势,并收到了较好地传播效果。本文以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节目为例,旨在探究非语言符号在此类节目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非语言交际为切入点,调查分析了外语课堂中教师对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情况.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在课堂中基本都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材料分析发现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频率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呈正相关.即: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频率高的,学生对其评教成绩高;反之,非语言交际手段运用低的教师,学生对其评教成绩也相应较低.  相似文献   

6.
庞凤娇 《科教文汇》2007,(12X):43-44
本文以非语言交际为切入点,调查分析了外语课堂中教师对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情况。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在课堂中基本都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材料分析发现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频率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呈正相关。即: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频率高的,学生对其评教成绩高;反之,非语言交际手段运用低的教师,学生对其评教成绩也相应较低。  相似文献   

7.
非语言符号具有原始性、普遍性、非结构性、和附属性等特点。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和特点出发,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符号具有原始性、普遍性、非结构性、和附属性等特点.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和特点出发,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厚敏 《科教文汇》2007,(11Z):35-35,43
非语言符号具有原始性、普遍性、非结构性、和附属性等特点。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和特点出发,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令人瞩目的非语言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communication)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际之间的交往。交往手段归纳起来不外乎语言符号系统与非语言符号系统两大类。语言符号系统在交往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非语言符号系统在交往中的作用比较隐蔽,甚至难以捉摸,但又是真实的,在某些特定的交往情景中还起着主导作用。一般把通过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交往称为语言交往,把通过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交往称为非语言交往。在这两类交往中,首先成为人们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是语言交往,而非语言交往则长期被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情况有了  相似文献   

11.
“看电视,看电视”我们受众通过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来接收信息第一用到的感官恐怕就是视觉了。在电视节目中,无论是真实的新闻节目还是带有演绎色彩的电视剧或是带有娱乐性质的综艺节目,它们所用到的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的种类基本是一致的。下面我们就以这些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来具体分析一下其在电视传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就是用语言去做事,把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的背景及其在中职英语口语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张益清 《内江科技》2008,29(4):184-185
本文从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和英语语言教学两方面对英语教学语言在课堂组织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其中强调了教学语言机智和体态语在课堂语言组织中的作用以及英语教学语言中的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沈晓 《今日科苑》2007,(6):120-120
非语言行为在信息传递十分密集的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分析高职高专课堂上的非语言行为,提出应关注高职高专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以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纳入符号学系统,当然也包括各种景观,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是通过符号的传递完成的。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千年流传的园林设计传统为今天的景观设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元素。景观作为符号传播的一种媒介,传承记录了当地的自然与社会发展史。文中以景观设计中的符号传达为角度,阐述了非语言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持续介入,教师课堂话语呈现出多模态的特征,教师开始以多维视角关注并运用多种感官、多种符号模态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探讨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的功能、作用与应用策略,旨在为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晏淑梅 《今日科苑》2009,(22):202-202
英语教学比较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应该运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段来组织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让他们通过课堂实践习得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而思维的差异又造成了语言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文化造成的语言差异,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任务教学法是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某些任务,使二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习得语言,从而实现外语学习的进步.任务教学法在口语课堂中的良好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它的应用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骆松  韩金菊 《科教文汇》2008,(24):175-176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主要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两种手段进行,这两种交往形式的运用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而相对语言交往而言,非语言交往在教学中的运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交往进行了探讨。在论述非语言交往的三大作用后,着重就非语言交往的五种手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子月 《科教文汇》2011,(7):148-149
非语言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与分类,非语言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