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是文化信息存在和传播的一种状态,语言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有创新地模仿而让新知识、新概念等得到复制与传播。语言模因既促进了语言的传播与文化的进步,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新途径:在教授词汇和句型时利用语言模因的特点,即基因型模因与表现型模因,培养学生对语言模因的敏感度,掌握语言模因的规律,牛富语料储备,从而加强语言模因运用能力,可望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与口语教学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的核心式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语言的发展进行了诠释。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将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理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考试周刊》2009,(12):91-92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语言的发展进行了诠释.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着重阐述了语言输出与模因论的关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如何就听说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因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指导写作教学的理论中,模因论成为揭示写作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复制、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作为理论框架,从套用、替换、模仿和移置等四种模因复制与传播方式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它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和传播,将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我国学者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模因论,将模因论与语言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为语言教学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本文简要阐述模因论的具体内容,研究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简笑天 《考试周刊》2015,(42):78-79
模因(Meme)是由理查·道金斯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创造的,用类似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它的引入,为研究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向,模因是文化的遗传因子,而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通过自我的不断复制得以传播,从而生存下来,语言模因很好地解释了语言为什么能够流传和消亡。在当今教学理念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背诵、朗读、模仿等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以模因论为切入点,以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模因论与口语教学的关系,并指出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进行口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梅梅 《考试周刊》2010,(42):123-124
模因论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进而具体探讨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语言模因论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对语言模因传播途径和方式的研究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托,构建了大学英语模因教学模式,并对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写作能力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瓶颈。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可理解为模因的不断模仿、复制和传播过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以模因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模因理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而语言模因具有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三种特性。本文根据语言模因的有关理论,探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模因复制传播过程的内在关系,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英语教学本质上可以说是英语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英语教学中背诵与模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并结合模因复制的4个阶段探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口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人类语言的丰富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也为我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模因论引入口译教学可以发现,口译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因产生、同化、保留、表达、传播的过程.模因论为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复制模式."共生模因"的传播、情景化语境下的模仿学习以及文化模因的恰当处理能有效促进学生口译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琳 《考试周刊》2012,(11):69-70
模因论认为模因和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这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作者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阐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背诵这一教学方法,提出对其进行合理运用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英语习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模因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新达尔文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很多领域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模因论揭示了文化传承和进化的规律,强调文化通过模仿、复制而得以传播.它为人们探讨语言的发展和进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被学者们广泛应用于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和语言教学.在当今英语教学理论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模因论对于优化课堂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传统教学中重视的朗读、背诵、模仿等是语言习得的既有效而又容易操作的方式.本文尝试介绍模因论的由来及特性,分析模因论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探讨了模因论视角下的现代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是一种模因,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外语听说教学过程与语言模因密切相关。语言模因的模仿形式、生命周期、复制和传播的形式,可为外语听说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认为语言的习得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同时肯定了背诵,模仿等教学方法在优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模因论为理论切入点,探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并指出通过强化语言输入,可以弱化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培养语感;激发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借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文章探讨了模因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与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语言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武晶晶 《考试周刊》2015,(26):72-73
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其复制传播的特点为语言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了系统展现语言模因论在国内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发展,本文对模因论的发展、模因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进行梳理,整理国内将语言模因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复制单元,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只要能够被模仿、复制和传播,就是模因。以模因论的观点,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语音模因、词汇模因、句子模因、语法模因以及段落篇章模因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的视角对高校广泛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读写教程所包含的各种语言模因,为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带来一种建设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