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加速,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事业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对英语教师的需求在数量上大幅增长,在质量上更大为提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大学英语师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反思性教学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带来的启示,实现由"教书匠"转变为"学者型"教师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的学术关系论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即"学理","术"即"应用","学为基本,术为支干"的主张是蔡元培学术关系论的核心观点。追溯蔡元培学术关系论渊源并重新解读其内涵,对于更好地实现当代大学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是我国未来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方向,大学工科教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力量。基于工科教师的科类特点,分别对个体专业化与群体专业化的作用关系,影响大学工科教师专业化的外部因素(组织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和内部因素(积极向上的事业心、浓厚的职业情感、坚强的意志力)予以系统分析,以期为高校制定相应的工科师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科类大学教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力量,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工科类大学教师应是"卓越工程师"与"卓越大学教师"的结合体。工科类大学教师要具有卓越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真实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卓越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优良的职业道德。同时,教育管理者们在制定相关的入职资格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学历、专业等因素,更需要重视"准工科类大学教师"们的内在能力与素养,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资格标准,为培养新时期的"卓越工程师"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繁杂定位和讨论中,需要理性把握大学教师的"本真"角色。大学教师首先是"人师",其次是"经师"、"文化师"、"事师"和社会发展推动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传统大学教师存在细微的角色差异,但角色的基本内核与传统大学教师一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充当好技艺传授和训练的技师角色外,更应该履行好"人师"职责,把育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根本追求。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人文素质的学者,更应该能成为大师。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的著名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对伦理学、美术学、大学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人们却较少了解其职业教育思想。探讨蔡元培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及其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思想,能够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大学ESP教师教育水平及总体状况、教学成效及其成因、教学不足及其改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促进大学ESP师资发展的对策:专注师资的优化发展,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效率;设置专门的教师岗位和教研机构,强化师资长远发展目标;重视教师的跨专业合作,促进"复合型"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教师群体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聘任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以京师大学堂、民初以及蔡元培掌校三个不同时期的北京大学为例,通过明确教师选聘标准、设立聘任委员会和制定聘任程序,描述中国近代大学教师聘任的制度化过程.大学教师的聘任权力由校长一人独揽转由教授群体集体掌控,教师主体则从拥有科举功名的官员转变为拥有留学背景、学有专长的学者.这与聘任者的阅历及其理念以及留学生群体的回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师从事的是学术职业,"学术人"是其职业的理想状态。当前,针对"学术人"在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中的缺失,应"以人为本",考虑制度与"学术人"的契合度,特别应围绕"学术人"特点进行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设计、安排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以内容为依托的思想要求下对大学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结合陕西高校公共外语教师和ESP的师资现状,探讨如何使过剩的大学英语师资资源转型为ESP教师的模式,从而为大学英语公外教师寻找新的出路并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