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对2008至2012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对北京城乡在小学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研究,结合相关调研,提出城乡公共服务数量均等化进入到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均等化阶段,认为北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方向——质量均等一体化,同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西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总结分析了西方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先进经验,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特点,结合西藏区情,提出推动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分必要.当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在于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供给效率低,行政成本高;对此,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法制建设,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是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及3亿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内容之一。在分析少儿图书馆不平衡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均等化”的要求,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逐步实现少儿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直接关系国民福祉,对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反映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目前,西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地区和城乡差距,这既有地理、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要完善西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政府职能转变、财政资金投入、城乡二元体制破除、小城镇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华夏星火》2008,(4):29-30
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根据文件精神,我国将采取一系列举措,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朝城乡均等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是缓解当前社会矛盾、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较中、东部地区更为突出。本文在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西藏为视角,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西部地区十二个省份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比较,发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水平是较低的,各省份间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整个西部地区是最低的,进而结合西藏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并通过借鉴其他省市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促进内蒙古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以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286个城市2002年-2012年的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度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机理;构建动态空间自回归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公共服务差异是促进人口异地城市化的显著因素;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本地城市化发展;民生财政支出通过作用于公共服务加强或抑制上述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任珉 《华夏星火》2021,(3):34-37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是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胜  杨子生 《资源科学》2020,42(7):1384-1394
本文在理论分析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逻辑的基础上,运用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中国27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协调度在0.4928~0.6111之间,目前已进入磨合阶段,并呈现缓慢递增趋势,已经向着良性互动方向发展。②从空间分布上看,2010、2013、2017年3个时段27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研究期内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值均有所上升,但地区之间增长幅度有所差异,越往西部,年度增加幅度越明显。③根据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农村贫困治理水平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将中国27个省份划分为4个级别:高幅增长、中高幅增长、中幅增长和低幅增长。不同级别区域应在城乡融合发展目标指导下,根据各地区耦合特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因地施策,围绕城乡空间融合、产业发展融合、社会公共服务保障融合及文化融合等,全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演变的一般逻辑,从城市类型、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城乡资源流动和城乡关系五个层面的动态运动中,探讨了城市化与城乡关系演变的一般规律,说明快速城市化是农村资本和劳动力双重流出的过程,城乡差距扩大存在必然性,要缓解城乡关系的恶化,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市场机制,转变农民组织形式,使资源能够留到农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对于 推进城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以2009-2019 年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灰色预测模型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 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而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 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 高水平融合仍有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建议,旨在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构建了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丰富了城乡 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内容;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没有展开空间计量分析,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定洋 《未来与发展》2011,34(8):103-106,96
当前,安徽省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有:特殊自然条件、复杂历史因素制约安徽农村发展后劲;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使安徽付出巨大牺牲;长期的"汲取"型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使安徽县乡政府负债严重;安徽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尚未形成;农业支持力度弱,农业政策乏力等。因此,实现安徽农村跨越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反哺三农"的体制机制,激发农业政策活力;二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发育;四是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培养新农民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成都市县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分权、统筹城乡对成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体系战略目标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践能显著促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但是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重视经济绩效的政绩考核模式削弱了二者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积极影响。成都各县级政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凭借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外部激励)和单位供给的规模效应(内部激励),而不是本级可支配财政资金;处于第二、三群圈层的县级政府更偏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因此,成都市县级政府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规模是政绩考核压力、寻求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和规模效应的动力、统筹城乡一体化与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牧  郝晋珉  陈丽  顾恬玮  管青春  陈爱琪 《资源科学》2019,41(10):1897-1910
本文基于脱钩理论与方法,以中国地级市为研究区,对中国各地级市城镇、乡村、城乡人地脱钩状态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基于脱钩类型的土地利用分区模型,探究了不同用地分区模式下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策略。研究表明:①国家尺度下,中国城乡人地关系整体处于不协调状态,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同向增长态势相对稳定,乡村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和乡村人口快速持续减少的反向两极分化日趋严重。②市级尺度下,不同维度各地市的人地关系脱钩类型各有不同,74.2%地市的“城-乡”人地关系处于不协调状态;36.2%地市的“城”人地关系处于不协调状态;81.6%地市的“乡”人地关系处于非常不协调状态。③中国土地利用可以划分“城-乡”双集约、“城”集约、“乡”集约、“城-乡”双控4种类型区,“城”集约和“城-乡”双控两种类型区地市个数占到97.9%,不同类型区土地集约利用调控方向和措施存在差异,但其最终目标均是要通过对人口、产业和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引导和管控,实现“城”、“乡”以及“城与乡”的人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超君 《大众科技》2012,14(3):222-224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直接关系到全民的健康,有助于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阐述了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剖析了导致非均等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城乡创新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升级,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激发开放发展的合作诉求,实现共享发展在城乡的扩散与溢出,科技创新在城乡产业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三个维度上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因此,在面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挑战时,要通过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城乡三产协调发展,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推动城乡绿色融合发展及提高城乡治理的"智治"水平,从而提升乡村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弥补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青  陈志刚 《资源科学》2019,41(12):2274-2283
城乡差距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特别是农地违法非农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乡差距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1999—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差距扩大会导致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显著增长,尤其是随着财政支农支出占比的下降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增幅明显。具体地,在省级层面,财政支农支出占比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会增加近25 hm 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每扩大10%,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也会增加约15 hm 2;而城乡土地产出效益差的扩大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则小得多。此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乡差距变化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有效遏制农地违法非农化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相关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冒荷芬 《科教文汇》2012,(16):205-206
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非均等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不成熟是我国当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及合理完善的供给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合理安排财政收入,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机制,以及时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