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叙述事件或描写人物中,既有写实内容,又有虚的配合。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写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虚实相间,相辅相成,能避免写人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虚以实为基础,没有实写,便无法虚现;实又往往需要虚来补充,来衬托。它们的共  相似文献   

2.
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引文:“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里的“虚”是指思想感情,“实”是指景物形象。如果只在诗中写“虚”,干巴巴地抒情,当然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堆砌景物,定然缺乏生气。因此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某种心情加以物化来表达的手法。所谓将心情物化,就是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状态,用有形的景物状态去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草木""烟霞"为实写,是正面描写事物的形象;"春之精神""山之精神"为虚写,是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描绘出那些难以表现的对象特征。在这里,虚写与实写的关系是以实为体,以虚为用。古人写诗十分重视虚实相生的技巧,那么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时,有时也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草木烟霞为实写,是正面描写事物的形象;春之精神山之精神为虚写,是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描绘出那些难以表现的对象特征。在这里,虚写与实写的关系是以实为体,以虚为用。古人写诗十分重视虚实相生的技巧,那么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时,有时也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5.
虚写即抽象地写;实写即具体地写。写作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实写,主要是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绘,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述;虚写,主要是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技法讲解 虚实相生法,就是有的地方做如实具体的描摹,或直接正面地加以叙述.有的地方则不直言其事,而是间接地从其他方面进行叙写,或烘托暗示,让人去联想和想像.进而补充和丰富描写对象,虚实与共,相辅相成。在运用虚实相生法写作时,关键是正确处理和准确把握“虚写”与“实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艺批评十分重视虚实关系的分析,而此问题又是当前古代文学分析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以实出虚”。即通过部分有形描写,借助于艺术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作用,产生一种必然的联想,从而形成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化实为虚”。即把自然界的实景物,通过艺术描写,化为作家虚的情思。即运用“造境”手段,通过幻想、想象或虚拟未来生活的“理想图景”。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以虚出实”。即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侧面间接描写或烘托为主,而以正面直接描写为辅的方法,来突出艺术形象特征。如《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 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在古代文学分析评论中,具有继承、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记“实”写“虚”是写作的两种基本能力。记“实”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它要求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这个目标是通过叙述、描写和说明等表达方式来实现的;写“虚”是指写出作者由于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由自身所产生的感情和想法,是通过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其中“野花”一节写得尤为精彩。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侧面描写)实(正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写得熠熠生辉。文似看山不喜平。平板、单调是作文之大忌。碧野先生是深谙为文三昧的。“野花”一节的构思回环曲折。作者开始并没有写野花如何如何,而是先用了一个假设复句(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不仅十分自然地承接了上文对雪峰、溪流、森林的描写,水到渠成地开启了下文,而且为写“野花”作好了铺垫,创造了氛围。接下来作者仍没有直接对野花进行描写,而是扣住“就像是春天了”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方法,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  相似文献   

10.
论间接描写     
一描写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是指对在场的人或事物作直接的正面的描摹和刻划。间接描写则是指对周围的人或事物进行描绘,以此来表现所要写的对象,因此它又叫侧面描写。清朝文学家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所谓“睹影知竿”就是从事物的“反面”、“对面”、“旁面”来曲照出事物  相似文献   

11.
《陌上桑》一诗,细致入微地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一个貌美、人格更美的采桑女罗敷。作品为了达到从侧面描写罗敷的目的,又写了人们看到罗敷的情形。其中“使君”这个人物的出现,使得罗敷的形象,在这个小小的戏剧性的冲突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君”便成了作品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对于“使君”的形象,人们常以“荒淫无耻”地“调戏”  相似文献   

12.
这里从五个方面讲一些写人记叙文材料扩展的方法.一、正面侧面相映生辉如果仅仅使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来写人,人物形象往往显得单薄;如果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两方面的材料就能相映生辉.这不仅扩展了文章的材料,丰富了内容,而且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比如《猎户》这篇文章,先侧面描写回忆尚二叔,场长介绍“百中老人”;最后董昆出场是采用的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对描写董昆这一人物起了很好地映衬作用,而且扩展了材料.  相似文献   

13.
<正>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  相似文献   

14.
诗歌创作成功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但意境的创造尤为重要。意境的创造又有“实境”与“虚境”之分。“实境”为根本 ,“虚境”的创造以“实境”的创造为基础。只有在“实写”的基础上适当地予以“虚写”,方能达到虚实相生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写人记事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是一种正面写尽,荡开笔墨,换一个角度,间接再写的一种描写方法。这种烘托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读者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丰富描写对象,达到“未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纵览中学语文课文,侧面描写有多种类型:(一)正衬式侧面描写用同类事物或人物正面衬托所要写的事物或人物,是谓正衬式侧面描写。此法犹如古人所云“水涨船高船更高”。例如高中第四册课文《明湖居听书》,为了刻划民间艺人“白妞”王小玉形象,用其同类(徒弟)“琴师”、“黑妞”…  相似文献   

16.
虚与实是文学艺术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引人产生联想、补充的笔墨;实,指真实具体的描绘文字。它们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体。“虚”并非是虚无缥缈,而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实”;“实”也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实,而是艺术再造的“实”,导向一定的“虚”。构思行文过程中.虚笔与实笔兼使,二者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种技法即所谓的“虚实相生”。我国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论诗有言,诗家写景“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这其实是对诗“贵虚实见意”的强调。所谓“写得太实则无诗”,此理也同样适用于写作中,请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的精彩描写。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我们要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说起。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有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也就是说,虚实结合,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无画的地方也会有美妙的境界。绘画如此,文字亦然。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虚实结合,让两者相辅相生,互相映衬,同样会呈现出妙句、妙段、妙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虚,什么是实。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虚幻、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景物、实象、实境等。虚实结合,就是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常见形式为先实后虚和化虚为实。  相似文献   

18.
<正>在记叙文写作中,对主要人物的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是检验考生写作能力的主要评价标准。那么,如何强化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我从侧面描写的角度给同学们介绍几点技巧。一、侧面描写的空间更广阔,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清代学者刘熙载在所著《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一论述形象地指出了侧面描写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操作方法—将主要人物虚化的精神品质落实到周围人物和事物的具体反应。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是世界名作《守财奴》中的精彩描写。作家巴尔扎克在刻画“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时,先采用正面描写,即“瞪着金子的眼光”来突出他对金子特有的敏感和强烈的占有欲。之后有一个侧面描写,即葛朗台太太的“叫”。这一“叫”其实非同寻常。葛朗台太太对丈夫的贪婪成性是十分清楚的,如果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不是特别骇人,她是不可能如此惊呼“上帝呀,救救我们!”这一侧面描写使读者能想象出葛朗台的眼睛里燃烧着多么疯狂的贪欲之火。  相似文献   

19.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 ,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虚实分写 ,情景互见 ;实象涵虚 ,融情入景 ;虚中有实 ,景藏情中 ,是“虚实相生”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创作中,作家都非常重视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清人唐彪在《读书谱作文》里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精神,故虚实常宜相济也”。相济就含有相辅相成达到和谐统一的意思。虚写是“下笔不直言其事”而间接地从各方面采取侧面烘托,合理夸张、暗示、联想等方法,巧妙地把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本质特征暗现出来,让读者借助于联想与相象去补充丰富描写的对象,可以收到独特的艺术佳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