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么还不下课呢?我抬腕看看表,还有十五分钟。这节课怎么这么漫长?真叫人怀疑是不是学校停电了。 感觉像是过了很久,那么长的课文我都读完了,看看表,怎么还有五分钟?时间未免也过得太慢了。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有一次,我上课时举手要上厕所,老师看了一下表说:“还有五分钟就下课了,下课后再去吧。”我只好无奈地坐下。当我在响亮的下课铃声中尿湿裤子时,我明白了一件事:有些事真的是不能勉强的。  相似文献   

3.
引子等车时,45分钟像是一年,漫长而无味;聚会时,45分钟只是一瞬,总感觉时光如飞。其实,45分钟是永恒不变的,而改变的只是人们的心态。记得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一节课45分钟,有时就要不自觉地看上十几次表,一分一秒地卡着“闷罐子”车到站的点数,只渴望那一声清脆的铃声,唤醒正在枯萎的心灵;有时,一节课还没来得及看表,便听到“汽笛声的轰鸣”,让我觉得意犹未尽……所以我想,什么是一节好课,简而言之,一节好课,就是不给孩子们留有看表的时间。要想孩子们不去看表,那我们必须把一节课上成“聚会课”,而决不是“等车课”。前奏聚会总是在未开始…  相似文献   

4.
上课——下课——休息。这是学校教学的一种有节奏的活动。有的教师很爱“拖堂”,下课铃响了还要说三、五分钟,多则拖上六、七分钟,把讲授时间和灌输知识看成是正比例的关系。我带着这个问题到小学听了48节课,其中拖堂的课29节,占千分之六十,其中拖堂二、三分钟占千分之七十二,拖堂五、六分钟的占千分之二十八。拖堂的心理反应及效果,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到下课前五六分钟的时候,学生总是不由 自主地抬起头,看着教室前的那面钟。那近乎焦急的神情,好像充满着一种对下课的渴望。面对这样的眼神,我心中总泛起几分凉凉的寒意。“是不是我精心准备的课,学生不愿听?”,“在学生心目中我是不是不受欢迎?”……这种异样的感觉,就像一个客人到了主人家,看到主人不断地看表的那种感觉。这样的感觉总是在下课前的五六分钟里,纠缠着我,让我感到不安,让我再也不敢维护自己一向良好的自我感觉,我总感到这面钟在我背后偷偷地讪笑着……  相似文献   

6.
如果老师有道题还示讲完下课铃就响了怎么办?当然是拖堂。可拖堂是学生们最讨厌的事儿。于是,为了拖堂成功而又不激起民愤,老师们使出了各自的拖堂绝招。 绝招一:推卸责任法 代表人物:数学老师 成功率:100%反对率:20% 实例:数学老师看了看表,还有两分钟就下课了,可黑板上还有一道题没讲呢。“快下课了,课代表来做一下黑板上的题吧。下面的同学看看他做得对不对。”课代表正做得起劲,下课铃响  相似文献   

7.
怎么还不下课呢?我抬腕看看表,还有十五分钟。这节课怎么这么漫长?真叫人怀疑是不是学校停电了。感觉像是过了很久,那么长的课文我都读完了,看看表,怎么还有五分钟?时间未免也过得太慢了。我饿得趴在桌上,竖起手中的语文书,遮住自己的脸。咕噜咕噜……肚子在强烈地抗议了。老师啊,你饿不饿?你要是饿的话,就快宣布放学吧。可是老师听不见我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提高四十分钟的效果,使一节课“满载”。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语言必须精练。从信息原理来讲,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输过程。语言精炼,就是要以最经济的语言手段输送出最大的信息量。如果讲话一大串,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却不多,就叫信息量小。那些无用的话都是无效信息。在教师讲课中,无效信息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过多的组织教学,无休止的批评。有些教师,明知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要进行组织教学,好象不说几句,就缺了组织教学这一环似的。还有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9.
年轻的杨老师气呼呼地找到我:“你们班的王帅居然没有等我说下课就嚷嚷着要上厕所,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这叫我怎么上课?”不对吧?王帅这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太突出,但一向还是很尊重老师的。我带着疑惑找到这位学生,了解情况之后,舒了一口气。原来下课铃响过好几分钟了,杨老师还不下课,而班上学生已经连续两节课没有上厕所了——第一节课的老师下课晚了几分钟,第二节课杨老师又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第二节课下课铃响过几分钟了,杨老师还不下课。王帅实在憋不住了,只好大叫。尽管缺乏礼貌,他的要求却是合理的,也表达了同学们的意愿。如果不是王…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不断发出和接收的过程,即“输出”和“输入”同时进行的过程。“输出”,即老师通过讲解,把知识内容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它要求准确、清晰、快慢适度。“输入”,是进行教学不可少的条件,即将输出作用的结果及时接收,用以纠正和调整后续的输出信息,它要求全面、迅速、反应灵敏。教师要在不断输出信息的同时,不断接收反馈信息。教师不能不看听众,一味“自拉自唱”,而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应变。这里的关键是教师接收反馈信息的“灵敏度”要高,要有一定的信息差。不少青年教师由于“灵敏度”低,对学生听讲的各种反馈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 上课了,老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完《手》的课文之后,出示了本文的十三个生字词,随即便作了蜻蜒点水式的“字词教学”,接下来是课文分析:从写人到写手,从课文的前半部到后半部,从老农陈秉正到新手王新春,一路讲来,真是滔滔不绝,滴水不漏,。学生交头接耳者有,皱眉者有,嘻笑者有,奈着性子听者也有。我真为老师着急,干嘛不让学生读读写写呢?好不容易老师不讲了,我一看表,离下课还有三分钟,老师歉意地说:“还有最后一小段,没时间了,下一节再讲吧!”好一个“没时间”,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胡适曾说过:“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累,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在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下课了,老师才问:“谁还有问题?”有不少教师以讲完课后学生“没有问题”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教育要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不敢或不…  相似文献   

13.
课堂只有40分钟(有的地区也有35分钟、30分钟的小课),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如何将这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跳出和学生闲聊的怪圈在观摩课开始前,教师都要与学生接触,通过与学生闲聊,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但很多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只是为了烘托现场气氛,如“想对我说些什么呀?”“想对后面的听课老师说些什么呀?”说得好,听课者一笑或报以掌声;说得不好,反…  相似文献   

14.
王福明 《现代语文》2007,(5):102-102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是对大问题的讨论、深究过多,而对最基础的字、词、句教学却有所忽视。有一位教师上《背影》,上课就欣赏歌曲《懂你》,接着让学生学唱、谈感受,下课前几分钟还让学生齐唱。围绕“唱歌”的时间达二十分钟之多,这是语文课吗?这是歌曲欣赏、歌曲学唱课。比如教《陈情表》,不去学习作者的“陈情”艺术,却带领学生来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来说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15.
談談讲和练     
过去,我们数学教师经常听到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稀里糊涂。究其根源无非是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实行“满堂灌”。教师进了课堂把口一张,滔滔不绝,讲个不停。重点与一般平分秋色,已知与未知平等对待,面面俱到,处处引伸,务求“精详”,务求“深透”。结果是学生听也听不赢,要想一想就更没有时间。最基本的内容也往往落空了。教师在课堂内既要把基本知识讲清、讲懂,又要指导学生练好,这似乎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过去一堂髁心十五分钟不够用,飧到五十分钟仍然不够用。内容就是那么多,问题前是那么难得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较大规模的观摩教学活动中,发生了下面这样一件事。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在学生的热烈争辩中,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起,可是仍有几项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更让人苦恼的是,听课的教师们手里都有一份公开课的“简案”。原本想借公开教学活动来展示教师风采和学校形象,可是竟连起码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下面听课的教师议论四起,有的说: “学生讨论的时间太长了,教师上课怎能没有计划呢!”;有的说: “要善于控制局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总之,众多教师议论的弦外之音恐怕是:教师要把学生的讨论、争辩引向问题的实质,启发、引导学生顺利而高效地解决问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听了一位年青数学教师的一堂课,教学内容是导分母分数的加法。离下课时间还有几分钟,这位老师作课的小结时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齐答:“异分母分数加法。”教师又问:“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是什么?”一位学生就照着黑板上的板书说了一遍。接着布置家庭作业。这时,下课铃响了,正好宣布下课。课后,我找这位教师交  相似文献   

18.
细节不细     
一次给二年级的学生教古诗《咏柳》,不经意间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有个学生抄写这首诗的第一个字“碧”时,竟然看了三次才抄完。我便静下心来,对全班学生作了一次抄写观察,于是有了如下一个观察结果:一类学生,看一眼抄一句,如抄写“碧玉妆成一树高,”只看了一次,有12人。二类学生,看一眼抄一个词,如“碧玉”“、妆成”“、一树”“、高”共有四个词,抄这一句看了四次,有18人。三类学生,看一眼抄一个字,如抄第一句时,一共看了7次,每看一眼抄一个字,有13人。四类学生,抄一个字要看几次,如抄写“碧”“、妆”“、树”等字,每字要看三次,抄完全句一共看了14次,有9人。一类学生抄完全诗花时2分钟,四类学生抄完全诗花时5—6分钟。用时相差近三倍。再一琢磨,又发现一个新情况:那些抄写速度快的,学习状况大都比较好;而那些抄写速度很慢的,学习状况大都比较差。虽说抄写只是一个细节,可是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细节不细啊!抄写速度为什么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呢?我想,抄写速度慢,可能产生以下连锁反应:(1)妨碍学习新内容。课堂上抄写速度慢,别的学生已开始学习新内容,他还在忙着抄写,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2)妨碍参与其他活动。别人半...  相似文献   

19.
用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会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看教师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的主人是不是学生。这样,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古人云: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单就“解惑”这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就不低。现在,有不少为师者是不能解学生心中“惑”的,有的甚至教师认为是有“惑”之处,学生却能滔滔不绝大…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是你     
李老师气呼呼地找到我:“这课没法上了!李晓居然没等我说下课就站起来说要上厕所。他一站起来,好几个学生也跟着站起来了。这叫我怎么上课?”我听了也觉得特别恼火,于是找到班长了解情况。原来,下课铃响过好几分钟了,老师还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