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2016年开始实施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招考并轨政策以来,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已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主流.探讨了基于新政策实施三年以来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包括严格实行非脱产学习的人员才能报考、禁止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间相互调剂、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逐步增加.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这个群体,既是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是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阐述完善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在分析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政策法规;提高统筹层次,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险转移制度;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生活水平;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除去传统意义上典型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非典型劳动关系中的非全日制用工在目前劳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性对于促进适龄劳动者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时间以及用工制度的转换等方面受到的法律保护却不甚如意,规定非全日制加班制度,统一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利用书面合同形式稳定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为非全日制劳动者购买劳动保险,保障劳动者权益,以此促进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应当把握新形势之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内涵变化,以教育信息化创新培养方式,重构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方式.培养单位需要解放思想,从重视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认识信息化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积极作用、创新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着手,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非全日制...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2004,(11):64-64
据《解放日报》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发布了第三季度非全日制工资指导价位,职位数多达88个。从总体上看,本市非全日制就业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毕业生的加盟,也给这一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毕业生就业另辟了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有关文件的颁布,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改革拉开了序幕。通过分析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在计划管理、生源组织、考核录取等方面的变化及存在问题(如招生计划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有效生源不足、入学考试方式单一等),借鉴美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模式,对建立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选拔模式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新颖的劳动关系形态,具有灵活性和用工成本低的优点,在我国存在已久.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利用此种方法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追逐利润和实现资本流动.对于劳动者而言,可以实现收入增加,自由务工.非全日制用工使我国劳动力供求市场矛盾加重,但在减轻就业压力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关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非全日制用工标准不明确,劳动合同规定不明确.社会保障缺失等.至此,应该不遗余力地在这些方面做出完善,保障好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容纳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选择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跨世纪的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方式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0.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育模式探索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办公厅2016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为今后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走向奠定了基调。统筹管理充分彰显出了当今研究生教育体系高质量趋势。本文基于统筹管理发展的要求,梳理了现阶段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应新形式、新发展的对策,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和培养方式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