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雪芳 《黄山学院学报》2003,5(4):95-97,109
鲁迅提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把他的悲剧观赋予具体的创作实践,《呐喊》《彷徨》正体现了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平凡人的悲剧体现出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对人物灵魂深处的探索.揭示造成悲剧的社会原因和主人公的主观原因,表现出特有的令人深思的巨大的思想深度;情与理的结合,包含着作者对人民深切的同情,鼓励人们为美好生活而斗争;悲剧性与喜剧性相交融,取得出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喜剧美学史上,鲁迅攀越着一座新的高峰。他的文化视野的宏阔,理论发掘的深邃,固为清代的李渔不可企及,也令近代的王国维相形见绌。人们的美学观念和理论建树决不是什么“纯粹的思维”,而是由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所决定的。鲁迅处在中国现代社会思想发生激变、中西文化交流往纵深拓展的历史时期。他的喜剧观鲜明体现中西喜剧理论和创作的交汇、冲撞与融合,也生动地昭示他自成经纬地创立民族的现代喜剧美学的  相似文献   

3.
音乐艺术是人类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与文化特色。中西方的音乐艺术由于受到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化历史、社会背景、文化趋向的影响,使得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音乐美学特征。也正因如此,中西方的音乐美学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中西方音乐的美学特征,对比研究两者在美学特征以及文学思想上的差异,并提出了如何发展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的思路,在继承中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要注意引用与借鉴西方音乐美学特征来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观念主义”艺术的崛起,产生了与“现实主义”艺术争锋相对的斗争。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每样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遭到旧势力、旧观念的抵触。斗争是必然的,但在斗争中,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观念主义”艺术的产生是有着它存在的根源。中国有着古老灿烂的文明,其艺术有着本民族的特色,此种民族艺术必然存在着决定其总体风貌形成的本质性特  相似文献   

5.
叶燮是我国清代一位杰出的艺术理论家。他在《已畦诗文集》、《原诗》等著作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美学体系。他继承了明代反复古派斗争的优良传统,与唯心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美学观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叶燮认为艺术的本源是客观的“理”、“事”、“情”,艺术家的构思不能离开这样的基础。他坚持了艺术美来源于社会美的唯物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伟大旗帜,代表着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他以笔作刀枪,在同各种邪恶势力斗争中表现出的硬骨头精神,是我们的国家魂、民族魂。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斗争性、战斗性,这便是硬骨头精神的核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微鲁迅的硬骨头精神:一是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二是探讨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三是探讨硬骨头精神现实意义,从而启示和引导我们新一代人,构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富有社会责任感、独立自主精神及坚韧意志的新型知识分子人格。  相似文献   

7.
具有里程碑式的艺术大师、山水画家黄宾虹 ,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艰辛的艺术实践对绘画艺术以及美学曾进行过一定的哲学思考 ,他所倡导的浑厚华滋美学观点 ,以及就艺术的民族特色、社会效果、辩证关系、中西画比较等阐述都值得我们很好总结。开发好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宝库 ,将使我们民族绘画有一个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鲁迅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发展的道路鲁迅是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的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的代表者。他所走的道路是和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一致的。他参加了从辛亥革命启蒙直至抗日战争发动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把自己一生创造性的劳动,都供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鲁迅的著述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并且有力地影响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鲁迅精神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劳动人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创始人。其艺术美学思想博大精深,鲁迅先生关于继承东西美术传统的观点,今天看来也不失为真知灼见。如今,鲁迅先生的艺术美学思想,已成为我们的传统,我们应该通过辩证的扬弃来吸收、发展它。  相似文献   

10.
我看鲁迅     
我们有鲁迅,鲁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生与死之间,在苦难与希望之间,鲁迅奋斗了近半个世纪,他对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揭示和总结。在他的作品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位大彻大悟的鲁迅,一位才、胆、识、力浑然一体的鲁迅。没有任何一位中国作家能像鲁迅那样,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作为我们民族的“灵魂”,鲁迅的思想早已融入了民族的智慧之中。无怪乎,韩国人要羡慕地说:你们有鲁迅,而我们没有。不知同学们是否掂量出这句话的分量,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对鲁迅究竟知道了多少?今天的大多数学生是从语文课本里知道鲁迅的,但课文中所选的鲁迅作品较之鲁迅的整个创作来说,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要真正了解鲁迅、认识鲁迅,正如伊人先生所言,只有遍读鲁迅更多的著述,才能感受其博大、丰赡、深邃、独异。这里,我们选登了一组鲁迅的妙语和一篇鲁迅的散文,供同学们课外阅读。同学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去选择一些读读。一旦我们真正走进了鲁迅的世界,那么我们一定会骄傲地向世人说一声——我们有鲁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它形成了多种声乐艺术品种,积累了浩翰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中国式的演唱形式与风格特点,并造就了无数深受人民爱戴的歌唱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将以其不朽的美学价值丰富着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一、中国民族声乐的音色美实践证明,一种特定的音色代表~种特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一 不克厥敌 战则不已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他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建设一个新的“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呐喊·故乡》)理想社会而斗争,因此,鲁迅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它深广的革命内容.鲁迅不但是一位爱国主义思想家,而且是一位为远大的理想的实现,“不克厥敌,战则不已”(《坟·摩罗诗力说》)的革命家.鲁迅一生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又有不同的特殊内容.让我们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的战斗精神,发挥他的战斗力量,为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民族元素作为艺术的一大特征,在设计领域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有些地方民族元素正在消失。中国数千年来多元的民族文化打造出我们特有的艺术审美,其丰富的艺术造型和美学内容,是艺术设计者的创作源泉,充分运用它们才能设计出体现中国特色文化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李妍 《江西教育》2010,(12):20-20
最近,在各种新版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再次减少,难道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关于鲁迅作品的去与留,众说纷纭。毋庸置疑,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对社会和历史的解剖相当深刻,具有很高的价值;他对黑暗势力进行亳不妥协的斗争,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的作品中那沉重而深刻的思想,包括对中国人民的深刻剖析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一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对美学问题曾经作过广泛而深入的论述,这些论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包括革命斗争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鲁迅没有写出专题的美学文章,其美学思想中的观点和理论,散见于他的各类著作中,也体现在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艺术实践中。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首先得运用归纳的方法,把这些分散的美学观点和理论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然后再和他的艺术实践加以比较,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6.
《边城》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曾经说过他用两副笔墨写作,一副是用冷隽写实而又略带嘲讽的笔墨,描写都市社会绅士阶级生活的可卑可憎;一副是用抒情笔墨写他的湘西社会的乡土抒情诗。在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两大系列中,《边城》是后一系列的代表作;即使是放在沈从文整个小说创作中来考察,《边城》也最能代表沈从文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关于《边城》的思想和艺术,它所表现的湘西社会的朴素人情美,它的浓郁的抒情性和地方色彩,人们已经做过不少探讨。但是,如果我们不把它放在更宏观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视  相似文献   

17.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美学与人类学相交叉的学科,它的一个重要理论视点就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引入到美学研究中来,从而揭示出民族艺术内在的生存机制.民歌艺术是一种集中表征少数民族族群生存机制、审美经验和生存环境的主要艺术形式和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形态,探析其在前工业社会的生存机制,这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在他著名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里,对于鲁迅杂文的发生、特点,及其意义,有着一段精辟的论述:“谁要是想一想这将近二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这种文体发生的原因。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leton)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美学思想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的融合,且他始终以人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目标。但丰子恺对传统文化缺乏批判、革新精神,并且作为艺术教育实践家的他总是把艺术的社会美育功能过于夸大。这里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环境影响。丰子恺美学思想给我们当代美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少不读鲁迅"和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对鲁迅作品的缩减,存在着对鲁迅与青年关系的有意疏离。鲁迅的一生同青年息息相关,他带着一颗青年的心进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所有爱恶都放在青年的身上,永远站在青年一边。鲁迅希望建立一个有利于青年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新、自由平等、诚实守信的青年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