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所释放出的信息。"①它通常包括地震、飓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社会上的对一切违背法律或伦理道德,与人类社会进步潮流逆向而动、损害人类利益的事件或现象。负面新闻信息不同于负面报道。负面新闻是那些产生了负面效应的新闻报道,而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2.
每天大量的新闻报道中,总是存在正面新闻、负面新闻,还有一些中性新闻,这些新闻都会对受众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负面新闻经常获得更多的关注。所谓负面新闻,是指能对个人或社会团体产生不利影响、带来负面社会效果的新闻,其显著特点是强调新闻的新奇与反常。国内外负面新闻盛行的表现在国外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方面,人们对负面新闻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年,美国纽约《太阳报》的  相似文献   

3.
负面新闻信息的特征 负面新闻信息是自然界运动和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状态。负面新闻信息作为“新闻信息”大家族的一员,自然具有新闻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新颖性、重要性、共享性、储存性等“共性”特点。它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大体上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背向性 背向性是负面新闻信息最显著的特征,是指新闻信息所释放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消极的,与人所从事的促进社会发展活动目的背道而驰。如同黑暗尾随于光明一样,消极的行为总是与社会积极的正向实践活动处处相违,鲜明地表现出其释放的信息背向性…  相似文献   

4.
<正>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它针对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不和谐的变动,表现出的是非人性的特质。如各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现实中人性的虚假、贪婪、萎靡、落后、愚昧等等。一、新闻报道中引导负面新闻的重要性其实,对负面新闻的报道,给受众带来的启示,并非只有恐慌、压抑等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5.
负面新闻的网络民意过度表达
  1.负面新闻及网络民意过度表达的概念。负面新闻首先就包含了人们对新闻事实性质的正负评价。负面新闻事实是“那些打破人类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压抑人的自由发展,破坏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事实,即为带有负面性质的事实,诸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贪污腐化、环境污染等,它们都体现为反常、对抗、冲突。这些消极的事实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极大,阻碍社会进步,必须认真对待”。①负面新闻就是说新闻事件本身是一个坏消息,一般会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6.
报道节日新闻是新闻采写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在医疗卫生行业里更是不言而喻。医疗卫生行业是涉及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健康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因此,医疗卫生新闻也是最“接地气”、信息量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民生新闻。本文以《河南日报》近两年的医疗卫生新闻报道为例,以笔者采访期间真实的感悟与体验为主,阐述党报记者应该如何透过枯燥深奥的行业话题找到社会关注的“热新闻”。报道节日新闻是新闻采写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在医疗卫生行业里更是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晚报记者,总希望自己能抓到重大典型新闻或突发性新闻,因为这类新闻能引起社会关注,一炮打响,容易成名,而且这类新闻获奖机会多,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所孜孜以求的。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类重大题材的新闻不可能经常被你所碰到,可能你想去写时,人家早已捷足先登了。所以,善于抓别人想不到的新闻,是每个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在这方面,本人有过许多切身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白婷 《今传媒》2011,(8):129-130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负面新闻的正面引导与正向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它针对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不和谐的变动,表现出的是非人性的特质.如各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现实中人性的虚假、贪婪、萎靡、落后、愚昧等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负面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是人与社会、自然发生冲突、失衡的变动,通俗理解为各种扰乱法律规章、违背社会道德、侵犯公众利益及灾祸等方面的事件。负面新闻具有突发性、煽动性、模糊性和迷惑性等特点,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新闻效应。在都市报社会新闻中,负面信息尤其多,这就需要编辑正确引导、妥善处理,挖掘其中蕴含的正能量,实现都市报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议题之一。由于其传达的是消极的行为活动状态,其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加之近年来“负面新闻”这一概念受到学界和业界、甚至是官方的普遍关注,“控负说”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控制负面新闻”甚至成为一些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但是,新闻事业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纽带”,  相似文献   

13.
论负面新闻的特征及传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利平 《新闻界》2002,(1):14-16
负面新闻是现实中产生的一种状态及价值判断。从内涵来看它是悖于社会正向发展变动的事实,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的变动。外延上它表现广泛:各种虚假、贪婪、霸道、荒淫、卑劣、罪恶等扰乱法律规章、违背社会道德、侵犯公众利益及灾祸等等。这些消极的现象压抑人的生命能力发展,威胁社会的生存。一、负面新闻的特征:背向性。这是负面新闻最显著的特征,是指新闻信息所反映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消极的,与促进社会发展活动目的背反。人类实践的宗旨是追求理想社会。在其过程中行为活动总趋势是健康与辉煌的,但也是…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新闻记者的职责是采写新闻报道,通过报道反映社会变化、做好舆论引导。采写新闻报道作为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被认为是记者的首要职责。新闻记者如何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让新闻报道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发挥最大范围的影响力,不仅依赖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客观条件,更决定于记者对写作题材形式、结构、语言等技巧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重大题材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报道,达到最佳舆论引导效果,新闻策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毫无疑问,新闻策划已走进重大题材报道,它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与关注。新闻策划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新闻改革与发展而悄然兴起的。实践证明,一个重大题材,如果不经过精心策划,只是跟着感觉走,无的放矢,一般化地去采写,闪光的主题就会大为失色。  相似文献   

16.
负面新闻信息如何传播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讨论这一问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本文认为,所谓负面新闻信息,是指负面性社会事实的新闻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对于负面新闻,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辩证处理新闻现象,真实全面报道新闻事实,多种渠道传播新闻信息,力求负面新闻事实传播收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所谓战役性报道,是指那些围绕某个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个社会热点问题而展开的系列性报道.这类报道在我们日常办报中是经常遇到的.由于这类报道的新闻题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加上报道集中,持续时间长,涉及的内容比较深广,因而特别能吸引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深化,这类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如何搞好这类报道成为媒体所共同关心的课题.本人结合羊城晚报这些年来的实践,就战役性报道题材的选择和把握谈一些看法. 题材的选择和把握是搞好战役性报道最为重要的一环.实践告诉我们,并非随便一个新闻…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时代被称作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些作为新闻传播工具的媒体,每天都在向人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管是来自通都大邑的或是穷乡僻壤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或是充满生活情趣的,令人愉快的或是不愉快的;信息传播的迅捷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地方性媒体越来越重视采写、发表外埠新闻或与外埠相关的新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媒体的活动半径正不断扩大,媒体的眼界不断开阔,对它地、他人的关注也在增强。从这个意义上看,外埠的新闻和本地的新闻具…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如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新闻界在新闻改革中正在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报道研讨班的热门话题。学员们认为,现在的经济报道面还太窄,往往是经济工作、经济领导或经济政策的报道,往往是政策加例子,或用例子解释政策,这样的报道很难使群众把它看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拓展报道思路和报道面。为此,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一、信息经济新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应该提供大量的简单明了的商品信息。这种信息经济新闻要注重可信性、可用性。在国外,人们把这类新闻称为“可供你使用的新闻”。目前,在我们的报面上这类新闻不但量少,而且提供的信息还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索新路子。地方报纸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二、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从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交叉结合的角度采写的新闻。它透过社会现象看经济,透过经济现象看社会,抓二者的结合部。《人民日报》曾就一位女厂长被厂里一位工人杀害的刑事案件,透视经济改革的深层问题。《科技日报》曾就一位科技人员承包企业的奖金问题,透视社会各种人对经济改革的心态。这类新闻的采写和编辑,给我们提出了思维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要善于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才能出新,才能有新的立意和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舆论界对负面新闻的禁忌正在逐步消除,负面新闻报道已经从仅供领导阅读的《内参》变为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自信心的表现。但是,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负面新闻,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为此,对待负面新闻的报道,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努力让负面新闻发挥积极作用,并为负面新闻的采写和发表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支持。一、正确认识负面新闻胡耀邦同志曾说过:"我们这样的大国,今天如果有谁专门收集阴暗面,每天在报纸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如果把一百条集中到一张报纸上,可以整整的覆盖四个版面,搞成彻头彻尾的阴暗画面,那就不真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