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纵观当今任何一个新闻单位,不管它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有时,一个新闻的出现,当你发现时,它早就成了“旧闻”;有时,新闻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渐进也许就是一月、一年或更长时间,你在报道时又不可避免地渐进成了“旧闻”。如果要“旧闻”成为新闻,就需要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纵观当今任何一个新闻单位,不管它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有时,一个新闻的出现,当你发现时,它早就成“旧闻”了;有时,新闻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渐进就是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你在报道时又不可避免地渐进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3.
中间人法则     
◆你要知道婆媳之间当然比不了母亲之间来得亲切自然。另外,媳妇从自家门跨出,跟你进入另一种生活,自然要有一个与婆婆相适应的过程。◆你要清楚婆媳二者也是能够相互沟通的。◆你要有一些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有时要“快刀斩乱麻”,有时要“以柔克刚”有时要“欺上瞒下”,对一些无关紧要又容易引起双方误解或不和的事要“封锁消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新闻网站正以其独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新闻播发非常之快,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现场直播”,而又不受频道限制;它的新闻容量非常之大,查询、阅读又很方便;它的开放度非常之高,不仅阅读免费,而且还可以免费下载。网上信息不仅为广大网民所喜爱,也被传统媒体编辑所看好:它可以助你拼“快”——网上新闻有时来得比特派记者还快;更可以帮你争“博”——只需轻轻一点,世界各地网上新闻尽收眼底。不过,新闻编辑在利用它时,却要慎之又慎。 一防新闻陷阱,网站恶作剧。网站得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5.
无悔     
年轻的摄影记者有时感到很辛苦,问我:“你干了一辈子摄影记者后悔不?”我说:“那是组织分配。”我始终记着参加革命时组织科长问我:“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我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伴我到离休。所以在报社,让我跑农村采访,  相似文献   

6.
常言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记者采访也是这样,有时你正襟危坐地进行采访,倒使被采访者产生了心理障碍。如果采用闲聊的方式进行,他“无心”,你“有意”,对方无所顾忌的打开话匣子。对此我们姑且叫它聊天式采访法。今年4月中旬,法国电视一台记者雅克琳·杜布瓦采我国采访赵紫阳总书记。她敏锐地分析了赵紫阳总书记的性格特征以及“会谈接见式”采访气氛拘谨的弊端,决定和中国的高级领导人采用聊天式采访  相似文献   

7.
“问”,是采访者的一门基本功。可是事情往往很奇怪,有时与采访对象交谈了半天,都不能使你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时采访对象的一句“变调”语言,一副“反常”神态,一个“出人意外”的动作,常常会出现活蹦乱跳的“活鱼”来。这里面有什么奥妙?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得益于“冒失”(散文)李刚“冒失有时只会使你后悔一阵子,怯懦则会使你后悔一辈子。”这句话是激励我朝着既定目标奋进的开端。新兵连时,旅里组织读书演讲比赛,指导员问谁愿报名参加,曾在学校参加过演讲比赛的我当时琢磨:自己一个新兵蛋子,如报名参赛,拿不上名次丢面子不说,还会被人骂是“冒失鬼”,不值。指导员望着一个个耷拉着的脑袋,笑着给我们打气:“要自信嘛,冒失有时恰恰是抓住了机会,纵然失败,也只会使你后悔一阵子,而怯懦则能使你后悔一辈子。”这句话令我思忖良久。怕演讲失败实际上是怕丢面子的心理在作怪。这样…  相似文献   

9.
也许没有成家立业的人体会不到,如果你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番成绩,那么除了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鼓励外,给你帮助最大的就是你的妻子。我在基层当了15年的“土记者”,与妻子从相识相恋到结婚以来,凭心而论受益颇深。静坐细想,妻子虽然只有中专文化,且不善言辞,但在我从事新闻写作的道路上,却称得上是一位“良师益友”,她有时如和风细雨,滋润着我疲惫的心田;有时则如一枚带刺的玫瑰,让我在刺痛之余,对人生事业追求多了几分感悟,添了几分清醒。“知夫莫如委”,同样,“知妻莫如夫”,天长日久,我把妻子对我的帮助总结成为“三个…  相似文献   

10.
谢顾问:我参军后写了不少报道,络果都石沉大海,不见刊用。后来,我便在写报道的同时,也悄悄为地方报刊寄点文艺作品。没想到,我的作品除被几家文学杂志刊登外,有的还被出书选用。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人议论我是“歪才”,甚至还受到领导的批评。于是我迷惆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呢?54682部队冯梦君冯梦君同志:世界上的事就这么奇怪,有时你“有。:栽花”,可就是“花不发”,而有时你“无心插柳“,反倒“柳成荫”。不过,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认识自己:是适合“栽花”,还是适合“插柳”。“栽花”是才,“插柳…  相似文献   

11.
深深记者情     
纪卓如 《新闻前哨》2004,(10):76-77
我们湖北新闻界,有一个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大家相聚时,常常你“贬”我一句,我“损”你一番,有时甚至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但是我们相互之间,都是非常真诚,非常友好的。过了一段时间没见面,彼此还想念着哩。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宋汉炎告诉我:报社五六十年  相似文献   

12.
天地原本就是一个“混沌”的世界 ,“流动”的世界 ,“无边界”的世界。你想象自己就是创世的“神”,你就能冲破思维的边界 ,于是 ,我们就不可思议地跟“大师”站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 ,我们创意的思维有如神灵相助 ,才思泉涌……《目击学术精英》正是这样一个栏目 ,它让你的思维冲破图书馆的围墙 ,它让你和图情学科大师们面对面交流 ,它让你汲取图情专业知识的精华 ,它让你的思维畅游图情学科的前沿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贵有“持久力”记者采访要有“智力上的持久力”和“体力上的持久力”。这两个“持久力”是从美联社记者加弗向那里借来的。他说:“在大西洋的此岸,采访政治及外交事务的记者几乎没有只上8小时正常班、每周工作5天的。”“记者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重要会议也许天明前后作出重要决定,议会有时通宵举行会议。外交宴会往往一直到深更半夜。因此,像一个医生一样,你永远不会真正地下班。”“这需要有体质上的持久力。但是,智力上的持久力也同样需要。突然发表的有影响的政府声明,使你不得不在数分钟时间内对它进行消化、理解、解…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获得新闻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采访离不开问,只有问,被采访者才知道你要什么素材。可见,问是采访者的一门基本功。 怎样问才能捕捉到新闻的“一瞬间”呢,事情往往很奇怪,有时与采访对象交谈了半天,甚至几天,都不能使你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时采访对象的一句“变调”语言,一副“反常”神态,一个“出人意外”的动作,常常会出现活蹦乱跳的“活鱼”来。这突如其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节,出现了许多感人的新闻素材来。 提问题宜小不宜大 记者采访,多半是事件发生后赶到现场的,也往往是人们把一件事情做了以后,记者才去采访。因此,记者采访在自己不能亲眼看见的情况下,就要通过问来补充。问,可以把那些眼睛看不到的经过和变化,重新了解清楚,补充记者有时无法亲临其境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所谓“商业性评选”,顾名思义,它是针对“公益性评选”而言的,是以赢利为终极目的的“评选”。近几年来,这种现象在媒体界很受追捧,日甚一日,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翻开报纸,打开杂志,不时有“邀请”读者填写的选票映入眼帘,什么房地产企业50强、百姓最信赖的10大汽车品牌、市民最青昧的十佳饭店,等等,不一而足。有时是一家媒体操作,有时是几家媒体联合起来搞,有时是针对本地,有时是跨区域的。  相似文献   

16.
媒体在转型,记者要转型。“你说或者不说,它就在那里。”但你转还是不转,结果就迥然相异。不转,它会离你而去;转了,才会与你并辔前行。于是,怎么转就着实让人“坐卧不宁”。  相似文献   

17.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0,(38):22-22
“我总是一看到吃的东西就想买,尽管有时并不需要。因为曾经生活在一个物资短缺的社会中,你会尽你所能把看到的弄到手。”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她现在仍无法改掉在东德生活35年养成的一些旧习。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几秒钟的大地剧烈震颤之后,身边的许多事情都恍惚起来?“你真的在废墟里呆了124个小时?”有时卞刚芬自己都不敢相信  相似文献   

19.
传真机架起了“新闻桥”“喂!喂!你是《人民前线》报吗?我是九江抗洪指挥部,有份传真麻烦你收一下…、”一天到晚,传真机难得有休息的机会,有时到了凌晨,还有稿件源源不断地传来。最多的时候,一天来稿60多份,半个月下来,用去了28卷传真纸,接起来有soo多米长C“何秘书,传真纸没了。”“什么?一盒才几天就用完了,买!抗洪的稿件一刻也不能耽误”。从进入汛期来,传真机就开始“全天候”运转。‘’彭世民电话。”有时一份传真还没收完,电话又打到值班室了。焦急、渴望、无奈汇成抗洪新闻工作者的种种酸甜苦辣。在电话交谈中,…  相似文献   

20.
拿焦裕禄同志的思想品质作镜子,照照自己,发现自己思想上存在着“三害”,这“三害”就是“我”、“苦”、“难”。焦裕禄同志思想里只有人民和革命,没有“我”字。而自己的“我”字还不断出来捣乱。它有时表现为个人主义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就不安心作采访工作了。有时表现为名利思想,在报道上掺杂着个人名利思想,愿写大的,不愿写小的;愿自己出名,不愿当工农群众的代笔人。它有时还表现为骄傲自满情绪或消极悲观情绪,哪一时期的稿子登报多,工作成绩比较显著,就骄傲自满起来,把功劳记在个人账上;哪一个时期登报少,成绩不大,就消极畏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