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作家特拉维斯·霍兰的小说《最后的手稿》是一本很难又很容易评论的小说,理由都是类似的作品已经很多,想上纲上线很容易,但说出一些新意却很难. 以反极权而著称的小说里名气比它大得多的有乔治·奥威尔的《1984》、索尔仁尼琴的《古格里群岛》等.  相似文献   

2.
1980年底,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安徽日报》理论部为了配合宣传,拟定了一组评论选题,决定由我撰写《要振奋民族精神》。这篇评论发表后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曾被《人民日报》摘要转载,并被评为1980年全国受奖好评论。我想谈谈写作这篇评论的经过和体会,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3.
由于平日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较多,我逐渐爱上了文学。四年前开始学习写作,先是写小说,未果。其中一篇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小说稿先后投给八家文学期刊,均被退回。我想大约自己不是写小说的材料,便转而改写杂文。还好,头一篇寄出去一个月便在《陕西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之后,我便以写杂文为主,间或写点散文、科学小品之类的“报屁股”文章。日积月累,如今竟也发表了近二百篇、三十万字的东西了,只是对写小说一直视为畏途。去年,《西安晚报》增辟《终南》文学作品专版,我偶然心血来潮,尝试着将三年前屡投屡退的小说稿《极限等于零》寄往该报。一个月后收到退稿,当时我实在没有勇气拆开信封,便随手扔在抽屉里,继续写我的“报屁股”文章。几天后,妻子整理抽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月前,我曾写下一篇评论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的粗枝大叶的文章,随着《琼美卡随想录》和《温莎墓园日记》的出版,再一次把我对木心的期待变为悉心捧读的沉思。读过《温莎墓园日记》和散文、俳句集《琼  相似文献   

5.
1919年4月25日,鲁迅将《药》的小说稿“抄讫”,三天后交给钱玄同的时候写了一封短信,信中曰——玄同兄: 送上小说一篇,请您鉴定改正了那些外国圈点之类,交与编辑人;因为我于外国圈点之类,没有心得,恐怕要错。还有人名旁的线,也要请看一看.譬如里面提起一个花白胡子的人,后来便称他花白胡子,恐怕就该加直线了,我却没有加. 另据许钦文在《祝福书》一文中回忆道——鲁迅先生出书,不但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要印得美观、大方和便于读者眉批  相似文献   

6.
6月22日,江苏省2002年度报纸优秀作品在南京评选揭晓,我撰写的评论《“人民群众亮红灯的不能过关”》荣获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评论已连续7年获省报纸优秀作品,其中二等奖4篇。不少同行问我有什么诀窍,我想我无非是比别人多  相似文献   

7.
四十年前,我刚踏进新闻界门槛,写作情绪旺盛,见什么都想写。一天看了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颇受感动,连夜写了一篇评论送到报社文艺部。编辑同志看后把稿子退还给我,说:这不像篇评论,以后多练习写吧。  相似文献   

8.
我初中以前在农村上学。那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书籍被封为了禁品。偶然读了一本浩然的《艳阳天》,诱发了我读书的兴趣。当时的农村得到一本可读的书不是易事。我整天想办法找书看。只要得到一点书的信息,我就千方百计地将书借到。当时的情况得到的好书也就是《青春之歌》、《苦菜花》、《林海雪源》之类的小说了。后来我到了城里。1978年底参加工作时竟被分到了大学图书馆。这时已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作家被平反昭雪了,很多书成了重放的鲜花。到了馆里,看到浩如烟海的书籍,我如同鱼儿得水,心情异常激动,恨…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童,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遗作,不久前引起风波。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伊甸园》尚未正式出版,《纽约时报书评》等刊物就陆续刊出摘要,同时英国出版商纷纷赴美洽谈该书在欧洲的出版事宜,对《伊甸园》的各种评论也在欧美报刊发表,相当轰动。但是,海明威的家属却反对出版这部小说,为此而闹出风波。  相似文献   

11.
到今年3月底,我在《青年时报》主持评论工作,就要满7个年头了!不免想到"七年之痒"这个说法。《新闻实践》要我谈谈编辑评论的体会,应承下来后却一直迟迟无法交稿,也许就是这个"痒"字在心中作怪。我不想敷衍编辑,不想写成一篇经验介绍或自吹自擂的文字,而想把自己心中某些"痒"处暴露出来,请大家给挠一挠。当下时兴"微博体",不妨就以"微博体"的形式来说。  相似文献   

12.
说长道短     
"评论记者"值得提倡江苏张家港杨陈晨看了今年第8期《中国记者》刊登的一篇对《嘉兴日报》设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意义探索的研究文章,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评论记者"这种机制应该成为今后平面媒体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和趋势。众所周知,过去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相互剥离的两种叙述体裁。记者若想在报道后添加些自己的评论或议论性文字,则只能通过采编手记、编后等极为局限的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13.
2014年5月,一部《归来》震撼电影界,在电影上映之前,导演张艺谋就曾说,这是他对电影之路的归来,对早期张艺谋电影的回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非常高,想看看又一部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电影,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电影上映之后,各界评论不一。本文旨在从主题、情节设置、人物等方面,将小说《陆犯焉识》与《归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我的新闻评论《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以下简称《迎》,原文附后)荣获中国新闻评论一等奖后,我很激动,也算是无妄之福吧。但激动之余,更多的是一些思考:仅仅写了不足1500字的短文、仅仅淋漓畅快地倾吐了一下郁积、沉淀于我心底的百姓情结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就得到了50多位评委的普遍认可。这表明评委、专家的心是和作者相通的,也是紧扣着时代的脉搏,也是“迎着老百姓的方向”的。 首先说明,我是河北日报农村部记者,不是搞专职评论的,虽然偶有评论见诸报端,但却没有写评论的硬性任务、指标。《迎》文不是命题作文,写作…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我一直怀念您□顾冰清我结识《新闻战线》杂志是在60年代末。那时我刚从基层部队调到军区报社当编辑。说实话,在基层部队当一名新闻干事,写写新闻、通讯、评论之类的东西,虽不敢说是行家里手,但还能舞文弄墨地干着。可当编辑就不一样了,不光要有写稿...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1)
一37岁的明德,却比许多同龄人多出了许多工作成绩。1983年从兰州大学走出校门,在西安交大从事校刊和《有线电视》杂志的编辑工作,短短13年时光,他的身后却已然留下闪光的记录。数百万字的编辑,数十万字的著述,形式涉猎消息、评论、散文、小说,内容涵盖学校...  相似文献   

17.
刘心武在人们印象中首先是个著名作家.并且在“红学”研究、建筑评论以及散文方面也有所造诣.他曾把这四个领域比喻为自己在后花园栽的四棵树:小说树、随笔树、红学树、建筑评论树。“我亲眼看到我栽下的这四棵树,它们在我的侍弄下茁壮成长.使我得以春天嗅着花香入睡,秋天品着果实赏月,惬意之至。”其实,除了“侍弄这四棵树”之外,刘心武还有长达十几年的编辑生涯.其中尤以与《人民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全体工作人员: 首先感谢你们出版了张扬同志的小说《第二次握手》,若不是打倒了“四人帮”,我不可能再会看到这样一本如此吸引人,感动人的小说,在此,也更应该感谢本书的作者,不屈的文艺战士张扬同志。我生活在异国他乡,祖国的朋友给我寄来了这本书,多么好啊!我想,象小说《班主任》,《我爱这一片绿叶》,《爱的权利》等小说都在纽约的华人报刊《北美日报》上刊登,我多么渴望这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新华日报》为配合人们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陆续发表了一组《解放思想漫谈》系列评论,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评述当时已经发表的六篇评论。  相似文献   

20.
友瑜 《新闻三昧》2008,(8):38-39
《扬子晚报》6月22日刊发一则警察因打不还手被打重伤的报道,引来多家媒体刊文评论,粗略统计了一下,计有重庆时报、河南商报、燕赵晚报、广州日报和北京晨报。笔者22日也曾就此撰文评论,却未见任何媒体刊用。于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把上述媒体的相关评论一一拜读。然而很遗憾,笔者感觉,其中数篇评论已经不是评论,而变成了新闻“竞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