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991年起,我便自发加入了党报通讯员队伍。通过这几年为党报写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生活在农村的党报通讯员,要敢于为农民鼓与呼,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产、生活,对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和现象,要敢于投书党报。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党报通讯员,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我体会最深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 1993年冬,我们乡的畜禽已相继长肥长大,好些农户杀了年猪。然而,就在这一节骨眼上,不知从哪里刮来一股盗窃风,弄得乡民惶惶不安。连续好些天晚上,不是这家腊肉被盗,就是那家畜禽被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2.
我从1956年起就是地市党报的通讯员了。作为一名老通讯员,我既有喜悦,也有烦恼。 自己写的稿子能够发表并且能够得奖自然满心欢喜。这里我只想说当通讯员的烦恼。 烦恼之一,是写的稿子被刊用了,却收不到稿酬。说起来这似乎是我太斤斤计较了,可稿件毕竟是我劳动和心血的结  相似文献   

3.
说起来搞新闻也有十五六年了,一些同行和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问及我抓新闻有什么秘诀时,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通讯员,必须具备四种最基本的素质,那就是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  相似文献   

4.
我任《半月谈》通讯员,至今已近四年。这期间,我还先后担任青岛日报通讯员、特约记者。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做好通讯员的工作。我体会到,当好通讯员,与开展本职工作并不矛盾;相反,通讯员在为党报党刊积极开展工作的同时,可以不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有助于把本职工作干的更好。我认为,通讯员除应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通讯员要有光荣感和使命感。党报党刊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而通讯员又是党报党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电影放映员,长年巡回在基层放映电影。由于党的宣传工作的需要,我经常从群众中了解到一些好人好事,制成幻灯片在放电影前作宣传,收效很好。为了扩大影响,我逐渐参加了党报的通讯工作。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我看到党报真正起了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作用,深刻地感到作一名通讯员——党报的助手,十分光荣而有意义。我更加热爱这项工作,下决心做好。我在通讯工作中努力宣传建筑工人建设精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党报通讯员,在乡政府工作。我们在农村基层工作的通讯员,采访是否受地区限制? 譬如说,能否到外乡或外县采访? 请答复。寒风寒风同志: 你提出的问题,其他通讯员也曾提出过。在城市工作的通讯员还提出,能否跨行业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自从结缘党报,我就感到无限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把我的真情献给了党报,党报又给了我很高的回报,更使我奋进。把真情献给党报就要用真情去采写新闻。一次,我到新野县康泰面粉公司采访,看到他们为了推销产品,销售员亲自背着锅灶到客户家中蒸馒头、下面条验证面粉的质量,我深深为他们执著的精神所感动,就写了《康泰集团营销——“中不中”现场蒸》的新闻稿件,很快被《河南日报》采用,还被评为河南日报通讯员新闻奖一等奖。春耕生产每年司空见惯,怎样才能写出新意,我深入农村进行采访,深深感受到了新野农民在春耕生产中的变…  相似文献   

8.
群众办报足各级党报的优良传统,也是区别于其他报纸的显著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每一家党报都拥有一批热心于党报事业的通讯员,不遗余力地写稿投稿,成为党报工作坚定的支持者,同时也为加强党报和群众之问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9.
在本刊第一期《当好通讯员浅谈》的专栏里,我们以“通讯员是报纸的柱石”为题,谈了通讯员是办好报纸的一支重要力量,党报离不开通讯员的一些道理。那么,作为一名通讯员应该怎样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说到这个问题,有的同志可能认为:“那还用说,积极给党报写稿,稿件质量高,见报多,起的作用就越大呗。”这种想法不错,应该努力这样去做。但是要充分发挥通讯员的作用,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这就是主动地多向党报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新闻通讯员是党的耳目喉舌,是时代的“吹鼓手”。如何做一名较为合格的党报(党刊、党台)通讯员呢?笔者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近九年,最切身的体会是“三定一硬”莫放松。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进入2l世纪以后的这几年,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发现了另一个“新闻”事实,那就是这几年党报(特别是地市报、县市报)采用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少了,通讯员对党报的贡献较以往似乎减少了许多。实际上,几十年来,党报一直离不开广大通讯员队伍的支持,现在和将来依然需要通讯员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曾到报社和电台学习,常见编辑摇首叹息:“唉!有些通讯员的字写得太草了,看不清、猜不透那龙飞凤舞的‘天书’,真没办法!”去年底,我到一家电台编辑部学习编稿。在处理来稿中,有位部队的作者寄来一则消息,大意是云南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在成都军区举行的军事大比武中夺得第一名的事。从稿件的内容看,值得编发。可是,字写得潦潦草草,仔细猜测,没眉目,又拿着稿件在整个编辑部巡回请救。编辑们都只是摇头.无奈,虽然浪费了这么多精力,也只好忍痛割爱。作为党报的一名通讯员,我特别注重把字写得让编辑老师看得清楚。据了解,编辑对通讯员的印象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讯员的稿件质量;其二,就是通讯员写字的认真程度。有一次,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通讯员如何培养一直是一个困扰各级党报的难题。从报社来看,培养通讯员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编辑、记者对通讯员的稿件处理草率;从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来看,有的领导忙于抓经济建设,对通讯员的管理和帮助不如过去重视,宣传部门则忙于管理专业的新闻队伍,对非专业的通讯员无暇顾及;从通讯员本身来看,一是由于未受过专门训练,写出的稿件命中率低,二是写稿报酬低,这“两低”降低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党报通讯员队伍素质的提高。虽然以上因素都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党报通讯员,但是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我作了近四十年的新闻工作。在这社庆50周年到来之际,我思绪万千,觉得要写点什么。当年进报社时,我才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五十年代的思想和编采工作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当时的《群众日报》和后来大区撤销1954年改为的《陕西日报》,都把组织通讯员写稿作为重要方针。记得丁济沧同志任总编辑时,就曾倡导过“每日一信”活动,即要求编辑部每人每天必须写一封信,组织通讯员和群众向党报写稿。总编辑亲自抓读者来信工作,既使党报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又培养了一批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写作队伍。据1986年9月召开的本报  相似文献   

15.
我拿起相机为党报拍新闻照片,还是去年的事。 1960年2月,我调到陕西省渭南县华阴公社之后,公社党委经常鼓励我为党报多写稿,并让我给党报拍摄一些新闻照片,还介绍我做陕西日报的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16.
党报的办报方针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党报的通讯员是新闻传播的重要使者,是党报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办好办活党报的基础力量。做好通讯员工作,是党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新时期加强党报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的报纸,如果没有广泛的通讯员,如果没有参加实际工作又生活在群众中的广大通讯员的参加,是不可能办好的。因为我们的报纸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因此,我们的报纸,不但要有能干的编辑与优秀的记者,尤其需要有生活在广大人民中间的、参加各项实际工作的群众通讯员。正因为如此,做好通讯员工作,是我们报纸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全党办报、开门办报。这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法宝。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通讯员是党报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为党报采写了很多"接地气"的新闻作品,提供了不少带有倾向性的社会问题和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近年来,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党报在通讯员纷纷流失的情况下,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有效作为,而是听之任之,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通联工作日渐松散,几十年辛苦发展起来的通讯员队伍几乎丢弃殆尽。加强和改进党报通联工作,既是党报参与媒体市场竞争的一个有力手段,更是实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的记者、编辑,长期奔跑在基层一线,也就成了基层通讯员零距离接触的"老师",不仅要能自己写好稿件,又要帮助基层通讯员编好稿件。如何才能帮助通讯员把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使之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地方党报记者、编辑要对稿件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写作、细心修改及润色,提高稿件的宣传效果和质量水平。文章出彩方能夺目一个称职的地市级党报记者、编辑,不仅应该有对自己写的每一篇稿件严格  相似文献   

19.
1945年的秋季我开始担任山东省胶东党报的通讯员,到现在,已经13年了.13年来,我对党报有了深厚的感情.党报上面没假事我开始看到党的报纸是在1943年.那时,我刚从大连回到乡下种田.从报纸中,我很痛快地看到了八路军打鬼子、拔踞点、毁炮楼的消息,和民兵开展火枪战、地雷战、麻雀战的情况.但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有时也怀疑某些消息是不是真实的.后  相似文献   

20.
算起来,从1966年4月发表的一块“豆腐干”开始,我的通讯员生涯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从事高校校报编辑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从业余通讯员到专职新闻工作者,我始终拿着手中的笔,坚持为党报写稿,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眀日报》、《新闻出版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市报纸发表各类作品近两千篇,其中不少作品还获了奖。有些通讯员讨教我的写作经验,我的体会是“写稿三十年,感受有八点”。 一是登上算报道,登不上算参考。作为一名通讯员,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写稿目的。我的做法是不过分追求见报率。稿件发出后,如能见报,说明稿件有新闻价值,有些稿件尽管没有见报,但对新闻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是文章登不上不灰心,回头在质量上找原因。文章即使未发表,也应正确对待,不要埋怨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