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平均减少积分为(9.33±4.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8.50±4.60)分(P<0.05);在降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血宁做为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有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探讨橄榄苦苷联合美沙酮对海洛因依赖大鼠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将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美沙酮组、橄榄苦苷+美沙酮组.按递增法采用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造模后药物处理30 d,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液流变仪测定大鼠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海洛因依赖大鼠 RBC、HCT、ESR 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橄榄苦苷+美沙酮组和美沙酮组大鼠 RBC、HCT、ESR 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明显降低(P<0.05,P<0.01).橄榄苦苷联合美沙酮对海洛因依赖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治疗效果比美沙酮组更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糖平煎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 ,检测实验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中药糖平煎能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5例冠心病患者和5O例正常人作了甘油三酯、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含量的测定,同时还作了全血比粘度、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用灵敏性和特异性两个指数将血清脂质血流变学进行比较。在血清脂质中HDL_2—Ch在病人组改变最为明显,其灵敏性为71%,特异性为92%在血液粘度中以低切粘度改变最为明显,其灵敏性为67%,特异性为88%。HDL_2—Ch可作为冠心病发病首选危险因子。血液粘度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可作为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HDL_2—Ch和血液低切粘度结合起来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老年女性进行健身舞锻炼的实验研究,发现健身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证明长期坚持有氧健身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Hg-Cl2复制家兔ARF模型.通过LG-R-80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ARF组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全血粘度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于ARF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组、中等强度长时间用药组、中等强度超长时间运动组和中等强度超长时间用药组,观察牛磺酸对运动时血液流变性以及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长时间运动用药组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升高,但没有显差异;与中等强度超长时间运动组比较,具有显性差异.提示,牛磺酸可缓解超长时间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延缓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表现为血液流变性异常,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测定了不同类型26例肾病综合征的血液流变特性,并进一步观察了部分常用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①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值与对照组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②2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有16例,约占61.53%有血液高粘(?)状态的存在:③为探讨肾病综合征高粘与非高粘组之间的差异,本文观察了15项常用的生化指标,显示两组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均有增高,生化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仅血浆球蛋白的增高及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尿β—微球蛋白(u.β—2m)的排泄增多,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硝普钠与拉贝洛尔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急症56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与拉贝洛尔组。28例采用硝普钠治疗,其它28例给予拉贝洛尔。两组均静脉持续用药6小时。每例于治疗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降压总有效率硝普组为100%(28/28),拉贝洛尔组92.9%(26/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硝普钠组起效快于拉贝洛尔组。患者经硝普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显示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取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拉贝洛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拉贝洛尔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虽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程度(P〉0.05)。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硝普钠组明显低于拉贝洛尔组(3.6%,vs 21.4%,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且该药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优于拉贝洛尔。  相似文献   

11.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B组(3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经参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低切与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教、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与B组比较亦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A组分别为94.5%及50.0%;B组为73.6%及26.4%.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参芪扶正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对122例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随机按年龄分组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老年组,老年前期组的全血粘度低切,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等荐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青年组相比较异常增高。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比较相差无几,个别项目老年前期组略高于老年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氯吡格雷对高血脂症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氯吡格雷组、三七总皂苷组联合氯吡格雷组(PNSBG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每日1次,连续给8周;自制模之日起,治疗组分别给予三七总皂苷、氯吡格雷、三七总皂苷+氯吡格雷治疗。8周后采血,测定各组小鼠全血粘度、血小板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血脂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P0.01或P0.001),氯吡格雷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01);与三七总皂苷组比较,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血脂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P0.01或P0.001)。结论:三七总皂苷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协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血压(MAP)、血细胞比积(Hc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1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三组,经颈总动脉放血(放血量为全血量的1/4)复制家兔急性失血模型,将放出的血液加等倍林格氏液(1∶1复苏组)、2倍林格氏液(1∶2复苏组)、3倍林格氏液(1∶3复苏组)进行液体复苏,每组6只,观察家兔急性失血前、失血后、液体复苏后即刻以及30min的MAP 检测家兔急性失血时、失血后20min、液体复苏后30min的Hct以及全血粘度变化 液体复苏后30min,观察重要器官系数变化。结果:急性失血家兔经回输血液及不同量林格氏液复苏后,MAP基本恢复正常,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液体复苏后30min各组间肾、心、肺、肝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Hct显著低于放血时,复苏30min后Hct略升高但仍低于放血时(P〈0.01) 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0.05),经液体复苏后逐渐回升至放血时,三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失血可引起血液稀释,表现为Hct及全血粘度下降 经输血及不同容量液体复苏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及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心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血液流变学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议测定58例患者和52例对照组的血液粘度.结果 除纤维 蛋白原外,其它六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本法具有快速、特异、实用等 特点,为临床在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合理用药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义采用毛细管和红细胞电泳等方法,对10公里赛跑后的血液流变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认为血细胞压积增高、电聚集增高等原因是该运动后各切变率全血粘度增高的原因.作者建议注意增强适应性训练和合理补充饮料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揭示耐力自行车训练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对7名自行车运动员、12名普通受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行车运动员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指数显著于普通受试。作者认为某些血液流变性的改善是自行车运动员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藻酸双脂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观察14d。对比分析二组治疗前后脂蛋白(a)、血脂、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脂钠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对脂蛋白(a)无影响;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可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近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严密监测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观察组GOS评分,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沉降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副反应,无患者死亡。结论:对于行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络、祛淤的中药辅助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输血后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39例烧伤患者输血前后血细胞参数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烧伤患者输血后全血RBC、Hgb及Hct均升高。MCV、MCH、MCHC及RDW也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MCV增大,MCH及MCHC降低和RDW增宽;且输血量越大,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越明显。结论:输血不仅对红细胞数量产生影响,而且对反映红细胞质的信息也产生影响。大面积烧伤病人接受输血治疗时,对血液参数结果的影响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