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对文化典籍传播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叙述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源流、概况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从私家藏书在传播文化典籍上的独特地位、典籍的传播途径和对文化典籍长远传播所起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私家藏书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广泛传播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文化典籍大国,但远未成为文化典籍传播强国, “互联网+”时代为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了解“互联网+”时代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的特点,继而探讨互联网对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带来的影响,析出“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策略,最大范围内实现对外传播效果,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以文化典籍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是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为典籍对外传播创造了全新的机遇,本文通过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新媒体时代典籍传播的现状,探究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策略,以寻求最佳传播方案、达到最佳对外传播效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毕冉 《出版广角》2016,(4):45-47
本文结合近几年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及对外传播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的策略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典籍英译工作与对外传播体系,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杨荣广 《出版广角》2015,(14):114-116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与我国现当代文化的源泉,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出版必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形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典籍的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必然涉及我国固有意识形态与传播对象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并由此对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文本的接受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杨氏夫妇译介的《宋明平话选》,指出典籍外译中译者必将受到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双重审查,从而阐明意识形态在典籍对外出版和传播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前慧 《视听》2022,(5):49-5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需要新的载体、策略和创新表达,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传播阵地.《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通过"典籍+戏剧+时空"的表达方式,构建出脉络清晰、叙事宏大的"典籍"背后的故事与文明,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  相似文献   

7.
詹雯丽  江文豪 《新闻世界》2023,(10):118-120
《典籍里的中国》抖音号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采用“文化+话剧”的方式,讲述典籍中的故事,旨在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别从文化、语境、意义、媒介、形式五个层面分析《典籍里的中国》抖音号的传播内容与效果,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8.
余锐 《传媒》2023,(20):41-43
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围绕青年受众主体地位,创新传统文化大众表达,展现中华典籍思想传承,凸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满足青年群体多元需求。《典籍里的中国》依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互补、联动,实现多渠道立体传播,进而提升传播效能,强化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需要,传统的保护方式和传播方式不但使文献典籍的保护受到影响,也不适应当今世界文化传播的需求,数字化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更好地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也是目前文献典籍传承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英译的视角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典籍对外传播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认为典籍的翻译、出版与海外传播是实现其永恒价值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外国受众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得知《论语》英译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读者基数少、受众分析匮乏、传播路径单一等,基于现状探索中国典籍的新型传播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典籍+商业化、典籍+新媒体、典籍+留学生、典籍+翻译出版、典籍+战略引领、典籍+价值理念这六种模式可以切实解决《论语》等中国典籍面临的传播困境,为中国典籍“走出去”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杨柳 《中国出版》2016,(10):39-41
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构建起中国文化话语向世界推广的有效路径。基于中西翻译史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阶段、存在问题的探究、趋势的展望,有助于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精神价值,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度与广度。而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演进路向与学术理路的考究,实质上强化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问题导向,展现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水平的成熟,彰显了我国在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从政府对传媒的管制看中国古代禁书──中国古代禁书专题研究之一师曾志文化典籍作为宣传思想、传播民意的一种舆论工具,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漫长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虽然战乱频繁、朝代更迭,但是对文化典籍从总体上还是形成了较严密、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贺霞 《图书馆论坛》2003,23(3):21-23
重点谈官藏、私藏书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以及社会影响,特别是其对藏书家的典籍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做出的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屈小宁  余志海 《新闻知识》2023,(10):60-64+95
《典籍里的中国》是整合主流媒体和学界、演艺界等各方力量,连接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放大资源优势和传播影响力,而推出的全媒体创新表达的一档传播新样态的文化类节目。其创新传播的文化价值在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加持中华民族的身份认知自觉、国家地域意识自觉、民族文化基因自觉和“命运共同体”多重典范自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斗争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自远古以来的一切文明中经历风雨寒暑仍能保持文化性格一贯性的唯有中国文化。究其原因是中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这些文化典籍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化世界,它不仅能传播文化,还能积累发展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依靠这些典籍得以连绵不绝地传延至今。  相似文献   

17.
卜元 《今传媒》2010,(4):96-97
以新闻民俗学视角,关照一番典籍传世这个常见的民俗文化现象,颇为有趣。用刻石传播、保存文化艺术典籍,时代最早的要数原始社会的岩画。地域偏僻的岩画的内容,反映游牧、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有着数千年典籍传播历史的国度。悠久、完整的典籍传播,得益于价格低廉的传播载体和不断对典籍作出反馈的读者,以及国人对于文字无比的敬畏传统。理解这些因素在典籍传播中产生的作用,对于看清纸质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新媒体的关系上应该是不无启示的,也有助于分辨中国纸质媒体在应对新媒体挑战方面与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抢救、传播中华文明史料的责任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大学出版社,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文化积累的使命。她有责任抢救、传播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王泽晨 《视听》2022,(3):61-63
文化是一个国家休戚与共的重要纽带,而我国典籍记载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典籍符号和人物符号的呈现,营造出中华文化的庄严仪式感;利用矩阵式仪式空间的设置,造就仪式活动的氛围感、真实感和认同感;运用沉浸式的仪式互动,加强观众对于仪式活动的情感体验.在仪式化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该节目建构了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