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信仰要素的角度出发,运用主客体分析法,深入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的忠实的信奉,主要包含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基本内容.培育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绝非易事,需要人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一元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现有的信仰教育方法日益不能满足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亟待推进科学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化有助于实现信仰教育的本质要求、破解发展困境、提升其有效性。总结信仰教育方法的历史经验,强化信仰教育方法的人文关怀,推进信仰教育方法的创新升级,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四方面来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人类生活的理性基础。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是一个迫切的时代课题。主体间性超越了传统哲学实践观"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更加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理解关系。本文基于主体间性之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性,探究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思想方法、文化建构和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裂变、现实与理想的差异都表明现代社会信仰培育的重要性([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引导大学生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的信仰体系,是其根本任务。因此以信仰培育为视角,必须进一步摆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导向([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引导大学生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的信仰体系,是其根本任务。因此以信仰培育为视角,必须进一步摆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导向([2]),以充足的底气开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与启发相结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传授向信仰培育的转化力度,将知识传授与信仰培育相契合;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准确定位、聚焦领域,将信仰培育工作从课堂延伸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大学生铭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信仰、健康全面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有着积极正确的主流信仰,但依然存在信仰选择多元化与功利化倾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认同模糊不清等问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所获得的不懈奋斗成就、所孕育的系列伟大精神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不断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认同、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7.
论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信仰是信仰主体对信仰客体的由衷相信和自觉追求,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加强信仰的理论确认、情感体验、行为追求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部分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陷入的三个认识误区:无用论、过时论及怀疑论,然后从大学生、社会及高校三个层面给出了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培育策略,以期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增信。这就要求我们厘清党史学习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将党史中的宝贵经验转化为现实力量,剖析我国当前信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信仰培育的路径遵循。明确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就是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着力点坚定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帮助青年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如何信仰马克思主义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安顺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的相关实地调查,分析了安顺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并提出了安顺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路径.培育路径主要包括:进一步改革我校思政课教学制度,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校园环境;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发挥家庭教育的良好作用,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家庭环境;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信仰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政治保证,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世界观、树立青春奋斗的人生观、塑造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知马""姓马""信马""行马"基本路径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促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培养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追求、推动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2.
信仰作为价值观,存在两对矛盾:终极性(超越性)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并不消解信仰,相反二者还会交合,产生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科学信仰,我们应用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3.
道德信仰培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使道德信仰培育顺利进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育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理念启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基本方法基础;坚持实践性,是道德信仰实践性表质的要求;尊重主体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决定因素;抓住联系发展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信仰心理与信仰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学琴 《教育探索》2005,(1):107-108
要摆脱目前学校信仰教育的困境,了解信仰的心理成分及结构,进行信仰引导是关键。信仰是一种心理活动,包含情感、认知、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成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凝练和概括,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产物,与基于人自觉自愿情感体验和价值诉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脉相承。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来看,其培育的内在根据在于其自身的科学性、超越性、人本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来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动力包括个体需要视角的内驱动力、社会意志视角的环境动力和国家命运视角的情感动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人和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文章基于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调查,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信仰缺失、理论认知欠缺、理论认同度低等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培育途径,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和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生活世界为现实基础,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门萨克斯主义信仰关注人本思维的内在向度,领悟自我发展意义维度.确立个体人生安身立命的终极寄托,实现对社会道义的自觉承担,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深度体认.本文以信仰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之间的关系,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提升提供一种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的青少年信仰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历来十分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工作.认为青少年的信仰问题事关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安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导,培育青少年的崇高信仰。在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和认真贯彻邓小平的青少年信仰教育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信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特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信仰因素。信仰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灵魂,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进行科学信仰教育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而紧迫的。加强师资队伍的信仰教育,开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因素,营造课堂教学的超越氛围和现实氛围,创造信仰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进行信仰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信仰。今天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人们的个体信仰遭遇了巨大冲击。各种矛盾问题也因此更为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当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真正地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