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本文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有关使用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调整教材顺序,构建合理的教学系统;把握单元教学的核心,明确教学切入点;运用熟悉的教材资料,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精选材料(案例),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生认知体系的有效转换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教学转换的三大能力,即把握力;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转换中,把握统一性与主体性辩证关系之能力;建构力;在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建构富有思想与逻辑的教学理路之能力;适应力;在教学体系到学生认知体系转换中,适应认知水平与成长需要之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自由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就目前来看,教师走向教学自由的实践困境表现在:传统文化中群体本位的阻抗,自由环境缺失;行政部门及学校的严密控制,自由空间压缩;学校的教学进程统一,自由尺度缩小;教师内在自觉性薄弱,自由把握力不足。为此,要实现教师教学自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文化的理性借鉴中孕育文化自觉思想;在制度的保障机制中营造教学自由空间;在教学进程的民主管理中开放教学自由的边界;在提升教学自主能力中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由知到行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正>初中历史教学不同于高中历史教学,其具体表现在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的分析方法、问题的解决和运用这三方面。例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较为简单的知识体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会很难解释得清楚;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和哲学原理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毫无用武之地。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后,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应该得到高度重视,教学中要分清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讲解使用频率高的常用词;注意结合汉语构词规律进行词汇教学;同时注意词汇知识的系统性,加强词语之间的对比分析;注重词汇教学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加以强化;鼓励生活中注意运用已学词汇交际。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引进宋词,以宋词架构宋史符合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教学中引进宋词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教学中引进宋词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教学中引进宋词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需要。在教学中引进宋词,以宋词架构宋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宋词导入新课,能在优雅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宋词讲解史实,能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宋词中结束课堂,能起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功效。在教学中引进宋词,以宋词架构宋史需注意的事项:在教学中引进宋词要适量、适当;在教学中引进宋词要注意把握宋词与历史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完成:一是要确立学生主体观;二是要在教学中树立民主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评价观;三是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思维原则;四是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五是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实践证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热情和激情,更需要理性和智慧。在课改中做出灵气来,激发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个性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思想来,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实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热情和激情,更需要理性和智慧。在课改中做出灵气来,激发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个性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思想来,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实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0.
乡村小学的教学硬件、软件都不及城市,更不如发达城市的好。那么乡村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天然优势和独特性的语文教学,让孩子们从独特的语文教学受益和受用,是乡村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现在我就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自然美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领略自然美;在日常观察中发现自然美;在本地风景中感受自然美;在作文写作中熏陶自然美和在同学交流中提升自然美。在语文教学的自然美教学中渗透美育功能,让语文教学呈现出较强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情怀。  相似文献   

11.
姜艳  李如密 《教育科学》2020,36(1):22-28
教学想象是课堂教学中一项蕴含艺术性的活动,富有想象的教学过程会促成教学美。教学想象中蕴含的美是基于教学构成性美的综合考量,包括要素、过程、形式与风格的美;它是指向教学生成性美的全面激发,表现在教学动态生成与发展中。教学想象之美表现为:借助教学想象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依托教学想象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化;凭借教学想象彰显教学主体的互动;依仗教学想象呈现教学过程的创生。为构建教学想象美化教学,需通过教学想象之外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形式美;教学想象之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确保教学内容美;批判已有教学想象给师生留有深度想象的自由,达成教学过程美;教学想象之上充实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审美的品位。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对教学资源的优化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高度集成性和综合控制性,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多媒体教学的高信息储存量,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多数高校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却存在:机械地照搬教材的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脱节现象;CAI课件设计单一枯燥和课堂讲授照本宣科与学生缺乏交流等缺陷;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缺少多种语言和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以及缺乏更高层次的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等问题。所以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作用,克服目前高等院校课堂教学的误区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主体间性视域透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设计上应凸显主体间性;教学目标上应以提升理论运用能力为核心;教学内容上要精,要反映时代性,富有创新性;教学方向上要实现从灌输走向对话;教学艺术上应实现审美化教学,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美。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数学教学应结合学校专业实际情况,采用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采用将教师分组的形式,分院系或专业进行教学;加强任课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借助多媒体和数学软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查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无机化学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内容分析;分析化学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难发现的原因分析等方面,论述了当前大学化学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后果。提出了改变部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是处理好中小学教学的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的矛盾的总体策略。这一策略的具体运作关键在于实施班级授课制下的分层次教学和采用“一般要求加特长”办法。因材施教的逻辑结论之一是:既不能以放弃对学业后进生的培养为代价,更不能以放弃对学业尖子生的培养为代价。  相似文献   

17.
从"数值分析"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当前"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实际,提出了提高"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优化教学内容、重视讲练结合、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倡在线合作互助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新升格本科院校要迅速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本科办学需要。结合河池学院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构建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能;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教学环节管理,构建系统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标杆,全面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紧,是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活跃性;注重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为其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what personal epistemologies and science teaching goals preservice secondary science teachers of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in the USA bring with them to their learning to teach and how they translate such beliefs into actions. A set of essay questions, developed through a pilot study, was used to identify preservice teachers’ personal epistemologies and teaching goals at the beginning of science methods instructi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reports, video recorded teaching episodes, lesson plans and self-video reflections were collected to identify connections between their epistemologies, teaching goals,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lational and ontological dimensions of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were found to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preservice teachers’ personal epistemologie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The data suggests that the participants’ espoused teaching goals were relevant to their personal epistemologies when differentiating naïve personal epistemologies from the sophisticated, and their emerging teaching practices demonstrated shifts in personal epistemologies and potentia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eaching practices. Findings indicate sources of how teaching practices are shape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clude needs for addressing ways to deal with teaching constraints for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approaches, collaboration with content course instructors, critical reflection on field experience, and developing induction programs that support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teach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