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在参加一些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节课‘语文味’很浓!听得有劲!”“这节课‘语文味’淡了些,好像少了点什么。”看来,“语文味”一词已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成长。你一定会问: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味”呢?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3.
崔成林 《教师》2011,(27):5-7
四、深入听课 4月21日上午,我开始了蹲点听课。这节是初一语文。上语文课的是一位男老师,这是一节“随笔写作”课,老师在黑板上给出的题目是“七色春天,____”,让学生“猜”今天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4.
张海英 《吉林教育》2004,(11):10-10
开设专题,循循善诱,进行语文开智训导 每接一个新班,我的语文第一课便是“开智训导”,在这节专题课上,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怎样学好语文”,“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  相似文献   

5.
去年,听过一节课《我是一条小河》。这是一节在“全国语文教学艺术课堂观摩大赛”中获一等奖的课,也是颇有争议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上,教师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6.
“这节课,因我而精彩!”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这么说。这节课是语文公开课,学习《鸟的天堂》。前来听课的老师特别多,教室里早已挤得满满的。上课铃一响,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了。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了教室,扫视了一下,  相似文献   

7.
章亚玲 《教育文汇》2012,(10):47-47
2007年,我由小学调入初中,学校教导处安排我上一节公开课。我选择了八年级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由于接触的是新教材,内容不是很熟,加上孩子尚在哺乳期,我便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案示例”的套路上了这节课。  相似文献   

8.
《走进信息世界》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活动分“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我执教的这一课属于第一板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一节借班上的语文观摩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课题是《一株紫丁香》。在肯定这节课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始终忘不了其中发生的一段不大不小的“插曲”,一件令执教者显得“尴尬”、令观摩者略感“遗憾”的“偶发”事件,一件值得教研人员和课任教师研究和解决的“头疼”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雪娟 《师道》2014,(9):27-27
今天这节课,我有三点说明:第一。这节课的选题不是临时做的.它是我们深圳市龙岗区语文教研员曹清富老师研究十多年的一项课题。曹老师一直精心选择一些小说.去掉它的结尾来让学生进行训练。他出了几本书,由他主编的有关“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的书被列为全国百种畅销书籍。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也选择了“小说猜读续写”的内容。这是我上这节课的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上午第二节课,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全体语文教师在三(5)班听语文研讨课。上课铃声已经结束,还有几位匆忙赶来。其中一位悄悄问旁边的听课者:“这节课上的什么内容啊?”“呵呵,我也是刚来,还不太清楚。”显然他们对于今天的研讨课都是匆匆忙忙无备而来的。这种不做任何准备、糊里糊涂听课的现象在许多学校的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中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12.
去年的一天,我上了一节语文练习研究课(四年级),内容是指导学生用“不但……而且……”造句。课后,一位青年教师说我好象不是在上语文课,而象在进行作文教学。这意见本身可以商讨,但对我却是很大的鼓励和鞭策。我翻阅了一下这节课的材料,有关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又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3.
去年6月,湟中县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观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笔者尝试运用“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上了一节研究课,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做了整理,请教研室李主任加了评析,想和更多的同仁交流,期望得到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9月1 3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经验交流暨学术报告会”上,来自北京的王文丽老师给与会代表上了一节语文教学观摩课,课题是《锡林郭勒草原》。这节课,王老师拓宽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囿于一篇课文,但同时,又体现了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观摩了这节课,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的意思。在此之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为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怎样把握,我是茫然的。这节课给我以启示,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王文丽老师在拓宽教学内容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然而,我们似乎总习惯把语文的积累简单地理解为每天一节课的数学相加。于是乎,每天的那节课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分量”都显得那么重,“期望值”都显得那么高,这节课自然就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期望和等待。对于学生来说,所谓课前预习就常常流于形式,而更多地体现为“期待”,即期待在课堂上收获尽量多的“东西”,因为这节课是当天语文学习的“全部时间”;对于老师来说,除了课前为明天那节课所作的精心准备,也体现为一种期待,即期待着要把尽量多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因为这节课是当天…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研讨课,由我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研究”课题组的一位教师执教《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以下是部分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7.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这节是美术课。同学们拿出美术书、水彩笔,兴致勃勃地等待着美术老师的到来。教室门口却出现了语文老师微笑的面孔。“同学们,今年要统考,这节课继续讲解语文试卷。”“哎!”同学们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可奈何地拿出了语文试卷。“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这节是体育课。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体育老师的到来。我们这群“乔丹”迷早就商量着要打一场篮球赛。教室门口却出现了数学老师严峻的面孔。“同学们,很快就要统考了,这节课我们进行数学考试。”“唉!”同学们顿时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相似文献   

18.
陶卫星 《考试周刊》2012,(87):36-36
给这节课冠名为“欣赏与分享”,是因为我一直都认为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必然理念。而这节课中我们确实一起通过诵读的方式欣赏并分享了《荷塘月色》的美,领略了诵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今天,我尝试着上了一节“特别”的课——将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个学科的第一课时合并在一起,上了一节连我自己也没能起出名字的“综合性活动课”。  相似文献   

20.
前几日,听了一节语文研讨课《斑羚飞渡》。研讨时,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节比较完美的课。确实,这节课上的非常“实”,思路非常清晰,也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到主题的挖掘,“性格”的分析,一直到最后的拓展,都是学生自己在读、思考、讨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