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笑一笑     
进入角色丈夫被提拔为干部之后,妻子高兴地对他说:“今后你当官了,啥活就别亲自动手了,要多支使别人去干,这样让人看起来才有个官样。”丈夫听后,上下看了看妻子说:“你说得对;那么现在就请你给我打盆温水来,然后再替我把脚给洗了!”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06,(5):43-43
逃跑一个战俘得了一种病,左手被截掉了。他请求敌人把他的左手送回他的祖国,对方很感动,就照做了。不久,他的右手也截掉了,他再次请求将右手送回祖国,获批准。再后来,他的右腿也截掉了,当他要求把腿送回祖国时却遭到了拒绝。战俘问:“为什么前两次可以,这次不行?”对方很郑重地说:“我们怀疑你是分期分批地逃跑。”粗心夫妻在汽车里,妻子突然抓住正在开车的丈夫,惊恐地叫道“:快停车!我们回去!我忘了把电热器的插头拔掉了,一定会起火的!”丈夫楞了一下,涨红了脸说“:不要紧的,我早就应该告诉你,我忘了关水龙头。”中国幽默网小幽默…  相似文献   

3.
明红 《档案天地》2006,(1):18-19
很少人知道.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歌》:“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这是专为夫人吟歌的一腔衷情。魏老说:在家里,她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8,(2):5
内地首善陈光标;据《法律与生活》,苏商陈光标2007年捐出的善款超过1亿元。他从不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10年来.他坚持把企业利润的近30%捐赠慈善事业。陈光标不仅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传播慈善公益理念。在2006年4月12日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上,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的文章。关于财富,陈光标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初夏,凉风已经受到欢迎了。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洛埃·费希尔穿着天蓝短袖衫,头发银白,眼光柔和。他的夫人穿一件粉红短袖衫,金发闪烁,神情幽娴。两人并排坐在一张长沙发上。我提出了一个即景生情的问题: “请夫人谈谈对你丈夫从事记者职业的感想。”夫人稍稍坐正了,用自豪的口气说: “我非常高兴他从事新闻工作。这个工作的报酬不是很高的。但是内容丰富,充满新奇,可以摸到人民的脉  相似文献   

6.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7.
初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十五章第三段写到“文采同志”闹的又一个笑话:另外一次,他在一个县委家里吃饭,想找几句话同主人谈谈,他便说:“你的胖胖的脸很像你父亲。”那个主人很奇怪,问:“你见过他老人家么?”他指着墙头挂的一张木刻像说:“这不是你父亲么?你看你的两个眼睛多像他。”不防备把一屋子人都惹笑了,坐在他对面的人,忍不住把满嘴的饭菜喷了一桌子。“天呀!那是吴满有嘛,你还不认识,同志,亏你还在延安住过。”“吴满有的像我看得多了,这个不是,这真不是你父亲么?”这段文字两次提到的“吴满有”,在1950年后印行的《太阳照在桑干…  相似文献   

8.
    
费雯丽有一双慧黠的大眼睛,精致的脸庞,细小的纤腰。据说当年邱吉尔曾在一次聚会上见到费雯丽,手下的人对他说:"你可接见她的呀。"可是邱吉尔说:"不,我要远远地欣赏上帝的杰作。"尽管受到病痛的折磨,费雯丽惊人的美貌迅速逝去,可是永远留在观众们心中的是她在《乱世佳人》中不朽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10.
王方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出差刚回连队,我班的新兵张兵就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班长,9月30日大队组织点验,刘干事把你那两大叠《军事记者》杂志全没收了。”真有这回事?难道我的《军事记者》杂志也属于违禁物品吗?“什么意思,我得找他去。”“班长,是不是因为上次借书的事得罪了刘干事,故意整你。”也有可能,不知道刘干事从哪儿得知我参加了军报函授学习,上次特地跑来连队找我借阅《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因为我在海口出差,就让他找张兵要钥匙拿,结果张兵说非要等我回来,他做不了主。“哎!都怪你这个死脑筋!上次要把这些杂志借给他不就没事了。”“班长,我也是…  相似文献   

11.
多伊尼科夫曾为前苏联和俄罗斯 的领导人当过30年牙医,下面就是他向俄罗斯《黄金分割》周报记者介绍的情况。 1953年初,多伊尼夫32岁,他年轻、潇洒,可已是专为领导人治病的苏联卫生部四局的主治医生。一天半夜2点左右,他接待了第一位高级领导人,他就是高傲、沉默寡语而又多疑的卡冈诺维奇。他见多伊尼科夫年龄不大,皱着眉头说:“你,年轻人,还配不上为国家高级领导人治病。”边说边走出房间,突然回头加了一句:“不过,可以试一试,我先让你给我夫人治。”像丈夫一样严肃的卡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13.
如果妻子外出打工时,给人做了“二奶”,任何一个丈夫一定都会说这事儿绝对不能容忍!如果妻子逼丈夫离了婚,恐怕大多数男人会从此不会再理会妻子的娘家父母。但一个山东男人却用实际行动掷地有声地回答:“妻子有错,岳父无过。我要为岳父养老送终!”他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细心照料岳父,直至他去世。当他得知离他而去的妻子患了重病,又被包养她的男人撵出家门后,他又不计前嫌,倾力给妻子治病,  相似文献   

14.
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巩留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办公室里,一位农民送来一封“感谢信”,并悄悄地说:“赵局长,你帮俺办了录像放映营业执照,达是俺的一点意思,以后还求你多给帮忙。”赵鹏元把“感谢信”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五百元人民币。他马上把它退还这个农民,坚决地说:“你把钱收回去!批营业执照是我的职责,如果不符合国家规定,你送什么我也不批。”但这个农民执意不肯收回,还说“现在办事都兴这个”。赵鹏元反复给他讲道理,并且严肃地告诉他:“你要是不收回,我们要通知工商机关吊销你的营业执照!”农  相似文献   

15.
我的班长余书福退伍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已成为一家报社的编辑,战友们对他今天取得的成绩投去赞赏的目光。余班长退伍后凭着在部队发表的三大本作品剪报本被海南《商旅报》聘为记者,后又被《海南特区报》聘为体育版编辑。在一次师里组织的新闻骨干培训班上,余班长作为特邀佳宾被请回部队给大家上课,许多战友向他请教:“余班长,你从基层报道员走到今天报社编辑的位置,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他笑着回答:“写新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关键是要热爱。”大家进一步打探:“如果想要达到你现在的写作水平,到底要热爱到什么程度?”他回答说:“一尺深!”…  相似文献   

16.
陈明远说,有一次他问郭老(郭沫若):“您写诗向报刊投稿以后,编辑部改不改?提不提意见?退不退稿子?”这个十足孩子气的问题把他逗乐了。他笑着反问我:“假如你来当编辑,我的诗稿落到了你的手里,你怎么处理呢?”我认真  相似文献   

17.
趣味驿站     
你爱我吗 妻子突然问丈夫:“你爱我吗?” “爱,当然爱!”丈夫毫不犹豫地回答。 妻子想了想又问:“你是不是怕伤害我才说的?” 丈夫连忙说:“不,我是怕你伤害我才说的。”  相似文献   

18.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9):28-29
你爱我吗 妻子突然问丈夫:“你爱我吗?” “爱,当然爱!”丈夫毫不犹豫地回答。 妻子想了想又问:“你是不是怕伤害我才说的?” 丈夫连忙说:“不,我是怕你伤害我才说的。”  相似文献   

19.
漫画与幽默     
《档案管理》2006,(4):88-88
音乐家和马车夫意大利音乐家帕格尼尼雇了一辆马车赴剧院演出,眼看就要迟到了,他非常着急,便请车夫快点赶路。“我要付给你多少钱?”帕格尼尼问道。“10法郎。”车夫回答。“你这是开玩笑吧?”“我想不是,今天人们去听你用一根琴弦拉琴(指帕格尼尼演奏他创作的一些G弦上的技巧高深的乐曲),你可是每人收10法郎呢!”“那好吧,”帕格尼尼说“,我付你10法郎,不过,你得用一个轮子把我载到剧院。”提琴不喝茶一位贵妇邀请一位音乐家第二天到她家去喝茶。他接受了邀请。贵妇很高兴,告别时,笑着对音乐家补充说:“亲爱的艺术家,请您千万不要忘了,明…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芝麻官闲暇无事,随手从桌案上拿起今年的第三期《新闻爱好者》阅读起来.他越读兴趣越浓,并脱口说:“文章真好!”“啪!”惊堂木重重地拍了一下.芝麻官大叫着:“胡说,真是胡说!”气得脸都发紫了.服侍他的衙役忙问:“老爷,为何生气?”停了一会.芝麻官才说:“《新闻爱好者》是每月10日出版.竟然有人说我在1988年3月10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