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3.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不屑一顾,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4.
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平淡无奇,而在有的人眼里却是一座新闻“富矿”,能挖掘出非常好的新闻来。这就是思维的差别。一个善于思考尤其是善于辩证思考的记者,必然会反复咀嚼、仔细思考、认真比较,掂出事实的新闻价值,找出事物的客观原貌,新闻点子就会滚滚而出。  相似文献   

5.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发现新闻尤其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需要记的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记的职业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记的思想。可以说,记的思想决定着其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强,而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弱,这其中的差别主要在于思想的差别,即在于记有没有思想或说有没有思想的深度。有思想深度的记,他对新闻就敏感,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他就能够及时发现,或说在他人眼里不是新闻的新闻,在他的眼里就成为了很好的新闻。同样,在有的记眼里是新闻的新闻,在有思想的记眼里或许就算不上什么新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同样是新闻工作者,有的记者整天都有写不完的报道题目,出手快、写稿多;有的记者却为找不到报道题目,无稿可写而苦恼。同样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内容深刻,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反响强烈;有的记者写出的却是平平淡  相似文献   

8.
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决定语言的是思维。要想有经典的语言,就要有超人的思维。写新闻报道,就得运用语言,要想写出新闻精品,就要有超人的思维,善于运用好新闻语言。运用语言是一门艺术。报道一件事或一个人,词语丰富的人,写出来的新闻就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具有可  相似文献   

9.
禄秦剑 《报刊之友》2012,(11):116-117
人物是文学作品写作的核心,写好人物是代表一个作家写作水平,文学功底最集中的表现,而写人物对于新闻工作者也同样重要,一篇通讯报道中,只要人物写好了,通篇报道就活了,读者喜欢去看,笔者通过对典型通讯的分析,分析新闻事件人物描写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个地方,有的记者能采访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有的记者却一点新闻线索也找不到;平常一件事,有的记者从中能抓出引人注目的新闻,有的明明重大新闻就在眼前,反视而不见。对此,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去年的一次采访,感受尤其深刻。  相似文献   

11.
能够敏锐地发现新闻,是一个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记者能否发现新闻,反映了一个记者水平的高低。同样从事新闻工作,有的记者眼里到处是新闻,不断采访报道出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新闻;而有的记者眼里没新闻,只是坐等新闻,等出来的却是一些没有价值的新闻。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谈一下记者如何发现新闻。  相似文献   

12.
煤矿新闻的报道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效益三方面,要一个人成日成月成年地向读者介绍这些方面的实际工作和具体经验,这些报道还要对有关单位有所启发或有借鉴作用,无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笔者的深切感受是,写煤矿新闻写久了,往往就会陷入自己不爱写,写出来编辑不爱发,发出来读者也不爱看的怪圈。那么,怎样跳出这个怪圈,让读者觉得煤矿新闻可亲可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在多数人眼里,县级台尽是短板,覆盖范围小,设备落后,资金困难,职工素质低等等。其实不然,有四个优点,是外地台无法比拟的。第一,地域性强。同样一件事,上级台或外地台可能会因为新闻价值不大而不予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新闻实践证明,同样的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能发现,有的记者发现不了;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通俗易懂,有的记者写出来淡而无味。原因就在于记者思维能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同样一件事,出自不同人的叙述,其效果会大相径庭。有的能将其讲得有声有色,有的却讲得平淡无奇,甚至不知所云。新闻写作也是这样,结构设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许多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其结构的精心安排有着很大关系。新闻结构是指新闻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包含新闻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过程中的过渡与照应,以及新闻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等。结构设置得好,就会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效果;反之,就会削弱作品的表现力。因此,优化结构是增强新闻作品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作…  相似文献   

17.
同样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有的人可以写得波澜壮阔,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有的人却写得空洞乏味,令人不忍卒读;采访的都是同一家企业同一个人,有的人写出的新闻作品别出新裁,让人回味不已,有的人却写得平淡无奇,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还有的人则认为其中根本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有的记者有写也写不完的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常常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该去采访什么?为什么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个个精彩,总能写出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而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却是角度老套,写法陈旧,语言枯燥?有政治修养、文化修养的因素,更有业务修养的原因,其中缺少发现,眼中没有新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事由于太小,即使把它写出来也见不了报,也有的事虽然不小而能够见报,但却因被别人抢先报道出去而轮不到自己写了。干新闻工作,这种情形是经常会遇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办法再写了呢?其实不然,对于这类太小而不易见报的事  相似文献   

20.
读者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军报三版刊登的加框新闻,大都是一事一报式的新闻,即一篇报道只报道一件新闻事实,这种新闻写起来好写,编起来好编,安排版面也决当,可谓是一路开“绿灯”。见报后读者也喜欢看。为什么这种新闻如此受欢迎?首先,它符合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次,它篇幅短小,一事一报,一般不会超过800字;第三,它通篇都用事实说话。可是,从自然来稿情况看,这种新闻却很少见到,有些新闻虽然见报了,也是编者从众多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一事一报写新闻,只要能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可为什么这样好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