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浸提温度、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等因素对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单因素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浸提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为0.60的乙醇,料液比1:30,70℃,浸提4h。金银木叶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颜色反应试验和紫外光谱分析初步表明,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  相似文献   

2.
鸡冠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冠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对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质量分数、提取工艺和医药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乌蕨是多年生的草本蕨类植物。本文概述了乌蕨的生物学特征和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福建省南靖乐土南亚热带雨林及周边药用蕨类植物有22科34属38种.其中桫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风尾蕨科、乌毛蕨科、鳞毛蕨科为该区系的重点科,区系成分具古老性,保留有许多较原始的科,在系统发育上具有比较好的条件,在其进化上有连贯性.本区系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具有强烈的热带南亚热带过渡性.分析了其植物区系组成和区系地理成分组成特点,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泛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多元酚化合物,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就其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葛花中异黄酮化合物葛花苷的含量,紫外检测波长为265mm。葛花苷在 0.010-0.040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n=4),平均RSD为0.69%(n=4)。  相似文献   

7.
对乌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乌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2.1%,叶片中可能主要含有黄酮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乙醇提取法测定了春季和冬季小叶黄杨叶片抗紫外辐射物质(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春季小叶黄杨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低,而冬季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可应用于抗紫外辐射.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来自浙江台州境内天台山不同生境的甜槠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其成分进行了聚酰胺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甜槠不同生境的叶片黄酮类化合物以冠层生境含量最高,灌丛生境次之,林下生境含量最低;林下生境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最少,而冠层生境的成分最多。  相似文献   

10.
以mleso-四(4-吡啶基)卟啉1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的nleso-四(4-N-甲基吡啶基)卟啉(TMPyP)2,目标化合物均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表征并确证.  相似文献   

11.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用醇提法提取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竹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是: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实验条件为料液比1:20,60%的乙醇,60℃提取4h,竹叶中黄酮的含量为7.88mg.g-1。  相似文献   

12.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卫星星$长治医学院化学教研室!长治046000 @秦志强$长治医学院化学教研室!长治046000~~~~~~  相似文献   

13.
选取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提法提取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的总黄酮。从乙醇溶液的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料比四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茎叶中总黄酮的最适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茎叶中总黄酮的适宜提取条件为:70%的乙醇溶液,浸提时间2h,浸提温度为70℃,液料比30:1(mL/g)。在以上条件下,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6.745%。  相似文献   

14.
采用DPPH法测定四大药用名菊抗氧化活性,比较它们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差别。采用乙醇浸提,AB-8大孔树脂纯化制备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取一定量的总黄酮配制成溶液,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经醇提、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四大药用名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黄山贡菊2.45%、滁菊2.05%、亳菊2.01%、杭白菊1.26%。经DPPH法检测,四大名菊抗氧化活性的IC50分别是滁菊139.59、黄山贡菊167.40、亳菊174.42、杭白菊175.36,即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依次为滁菊、黄山贡菊、亳菊、杭白菊,其顺序与还原力的大小顺序一致。说明中国四大药用名菊都具有丰富的总黄酮成分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总黄酮含量以黄山贡菊最高.抗氧化活性以滁菊最强。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不同寄主桑寄生科植物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利用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三氯化铝比色法对桂西北岩溶地区广寄生、离瓣桑寄生和鞘花等3种常见的桑寄生科植物枝叶总黄酮含量的月际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寄生被测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2~21.92 mg/g、22.63~58.90 mg/g和7.60~22.15 mg/g,无论寄主相同与否,不同种类的桑寄生科植物总黄酮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广寄生和鞘花的总黄酮含量相对较低且差异不大,离瓣桑寄生的总黄酮含量则明显高于前两者;不同种类寄生植物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复杂,有双峰型、三峰型或多峰型等情况,其最大峰值出现的月份也不一致。离瓣桑寄生的生物量大,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雪菊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雪菊中总黄酮含量。方法:将雪菊分别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以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雪菊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总黄酮含量为20.74%。结论:雪菊的总黄酮含量比其它菊花要高。  相似文献   

17.
枇杷叶、枝条及果实总黄酮含量比较及抗氧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品种枇杷叶、枝条、果的总黄酮含量,采用索式提取法对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枇杷各器官中,以枝条居多,叶片、果实较低,且品种森尾早生含量最高.抗氧化研究表明:枇杷总黄酮对猪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并与总黄酮浓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麻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提取麻栎叶总黄酮,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和固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麻栎叶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0.01< P<0.05)),而固液比对提取率影响不显著。麻栎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为每次60 m in ,固液比为1:2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鬼箭锦鸡儿总黄酮最佳提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物,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藏药鬼箭锦鸡儿总黄酮平均含量5.32%(RSD=1.52%,n=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