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沦陷14年期间,以关东军为代表的日本侵略者极其重视对东北的新闻侵略和统治,其经历过程大致如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6年9月伪满洲国弘报协会成立前,为关东军对事变前东北军阀统治时期的通讯社、报馆进行疯狂地捣毁、封闭和吞并的阶段;从1936年9月至1940年12月伪弘报协会撤销时,为日伪对报馆进行“整理”、强化和巩固的过程;从1941年1月至1945年8月伪满洲国彻底垮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悍然向沈阳北大营中国东北守军发起突然袭击。由于蒋介石顽固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达对日本侵略军“绝对不抵抗”的命令,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肆无忌惮,一夜之间便占领了整个奉天(今沈阳)城。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的阴谋得逞以后,欣喜若狂。他们为了永久纪念这一事变,将奉天通往北平(今北京)的火车特意  相似文献   

3.
伊秀芬 《兰台世界》2007,(3S):62-62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生于日本东京一个军阀家庭里。其父东条英教毕业于日本陆军教导团,是被称为日本陆军建军之父的德国麦克尔将军的得意门生,也是发动和指挥中日甲午战争、屠杀由国人民的刽子手。东条英机从小就受到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熏染,灵魂深处扎下了“大和魂”的祸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广“六·一”事变(以下简称“两广事变”),是1936年6月1日发生的两广当局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的反蒋事变。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可从1936年上半年国内形势、事变的发生和经过以及事变解决后蒋介石的“剿共”军事布置加以剖析。 (一)1936年上半年的国内形势 “九·一八”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无睹于民族危机的深重,悍然厉行了一条“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的总方针。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为理论,对日妥  相似文献   

5.
《兰台内外》2011,(5):57-58,38
"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就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为实现此目标,从1932年9月开始,关东军特务便开始策动各地汉奸"独立"。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日本关东军对苏作战纲要》,妄图以我国东北地区为战略后方.侵略苏联。为了造成对苏进攻势态,做好对苏作战准备,关东军在中苏边境划设了东部正面、东北部正面、北部正面和西部正面四个作战区域,并于1932年至1945年分3期在南起吉林珲春、北至内蒙古海拉尔约5000公里中苏边境的战略要地,面对苏联依山就势秘密修筑了14处军事要塞群,称作“东方马奇诺防线”。当年的要塞,大部分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其中大多已被发现,部分要塞也得到开发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党我军独立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里,有一批日籍航空技术人员。他们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我军收编的日本侵华空军林弥一郎部队。一林弥一郎航空队全称为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飞行大队。队长林弥一郎(后改中国名字林保毅)于一九一二年生于日本大阪府南河内郡,父母早亡,家境艰辛。林弥一郎中学毕业后当兵,曾任熊谷飞行学校、陆军士官学校  相似文献   

8.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目生于日本东京一个军阀家庭里.其父东条英教毕业于日本陆军教导团,是被称为日本陆军建军之父的德国麦克尔将军的得意门生,也是发动和指挥中日甲午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东条英机从小就受到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熏染,灵魂深处扎下了"大和魂"的祸根.  相似文献   

9.
何基沣同志1898年月10月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青年时代投笔从戎,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北平陆军大学,后投身手当时由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他参加过首都革命和五原誓师,由于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很快被提升为军官。1931年,西北军被蒋介石收编,何在陆军第29军37师109旅任副旅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东三省。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继续吞食我大好河山,1932年,  相似文献   

10.
李敖  李峥 《出版参考》2005,(6):14-14
俗称“黄埔军校”,显然是因地得名。1924年11月6日举行的第五十八次会议,列席委员林祖涵报告“陆军讲武学校情形案”,决议“委蒋中正为该校校长,廖仲恺为该校党代表”,可见当时的名称是“陆军讲武学校”。至1925年第63次会议时已称“陆军军官学校”。不论何种名称,此一军校的来历,乃由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之后,  相似文献   

11.
江南 《湖南档案》2014,(3):37-41
精心策划的作战计划 马里亚纳海战的失败,激起了日本统治阶层内部对东条英机独裁的不满,由于重臣们和木户内大臣的倒阁活动,1944年7月18日,东条政府终于倒台。这一事件本身也预示着日本军阀们的处境已是江河日下,但他们并不甘心失败。陆军大将小矶内阁把过去的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改称为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试图加强战争指导,他们自恃还拥有一支庞大的陆军和具有相当实力的海军,根本就不打算停止战争,叫嚷着完成战争任务,但战局却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12.
段丹东 《兰台世界》2012,(19):43-45
新四军,全名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在华中进行抗战的一支人民军队。新四军于1937年成立后,在敌后深入开展游击战,在广大地区给予日寇沉重的打击,同时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壮大。1941年1月,国民党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撤销新四军番号。同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建新四军军部,在进行了反扫荡、  相似文献   

13.
记者节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全国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中,中国新闻工作者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压制舆论,给新闻记者以言论自由和宣传抗日救国的权利。国民党政府为了缓和全国新闻界的愤怒不得已于1933年9年1日,颁布了一个《保护新  相似文献   

14.
“两广事变”是广东实力派陈济棠、广西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等联合发动的一次抗日反蒋事变。这次事变的主要口号是出兵抗日。事变开始酝酿于1936年5月。5月26日,陈、李、白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名义,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6月1日,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议呈请国民党中央和国民党政府领导抗日。2日又  相似文献   

15.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其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尤其是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云南以至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朱德总司令称为“革命熔炉”。云南陆军讲武堂也是中国公开招收海外华侨学生和外国学生的第一所军校。1916年,云南都督、讲武堂校长唐继尧派特使陈觉民、符赞坊等到马来亚等地宣慰华侨,筹措华侨捐款,扩大其在南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悍然向中国东北守军沈阳北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迫使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主力舰“密苏里”号(同时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甲板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外务大臣签署日本投降书。参加仪式的人数众多,各国记  相似文献   

17.
贵刊2005年第九期刊登了《“九一八”·柳条沟》一文,作者李辉以翔实的史料,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在广西永福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也有一些记载“九一八”事变的照片,同样可以充分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和凶残本性。永福县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一日出版的《东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于当年点燃全民族抗日烽火的卢沟桥畔,落成于1987年——“七·七事变”五十周年前夕。  相似文献   

19.
王玉玲  任刚 《兰台世界》2000,(11):40-41
九一八事变后,辽吉黑三省相继沦陷,日寇又准备进攻热河.北票是热河东面的重要门户,是热河唯一铁路的终点站,是通向辽西和进入华北的交通要冲,所以北票就成了日寇争夺的重心.为了首先占据北票,关东军派石本权四郎以关东军"嘱托"(联络员)身份潜入北票.  相似文献   

20.
韩开琪 《档案时空》2015,(11):12-13
为实现图谋已久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于1931年6月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中村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借机向中国东北当局发难,集中关东军于沈阳进行威胁.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对沈阳炮击,并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对中国发起进攻,至1932年初,日本得势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在此民族存亡之时,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抗日救国呼声骤增,江华亦然,保存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馆的中华民国20年10月21日的《江华民报》全文登载了当时江华县立高小学生杨森的《反日救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