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宜州具有优异的自然条件 ,在农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进行生态建设是开发的重点和主要方向 ,宜州应该采取适合本地发展的生态农业类型 ,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年的调查结果,作者对宜州花卉进行分类统计,整理出宜州花卉植物名录,对宜州花卉经营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对宜州花卉的经济开发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指出宜州花卉资源开发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宜州树木盆景资源调查及野外实地考察、市场调查问卷分析 ,以及对宜州树木盆景经营状况、经济开发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从而提出宜州树木盆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以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代游圣霞客在他的粤西游中 ,在宜山境内停留了近一个月 ,写了二万多字的游记。本文试图探讨这部分部对开发宜州旅游业的作用 ,并提出开发宜州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古树名木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者通过对宜州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当地群众对古树名木所持的态度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指出宜州古树名木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并提出保护古树名木 ,促进宜州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宜州处于广南西路西北地区,相当于今之广西河池地区大部和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之地。宜州是西南诸蕃与中央王朝联系的中间交接点。自西汉王朝在该地区开建制之端,历代均有建制。当赵宋王朝在西北边事紧张、国力极弱之时,宜州成为宋王朝开发、经营西南地区的前沿阵地。此时宜州建制得到空前的发展,弹丸之地有羁縻州十六,县六十三;宋王朝还曾以该地为主体,单设路级行政单位黔南路。  相似文献   

7.
宜州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桑蚕生产(种养)基地,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区位优势,但宜州桑蚕产业的附加值并不高。在分析宜州桑蚕产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人才结构配置,提高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风险分化机制,改革经营体制,推动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1979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印选)刊印了一方南宋官印:方形,印面篆书阳文:“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十字,背面在印钮左右两侧露刻行书“绍兴二十四年文思院铸”十字。书中对这方官印没有作文字说明,从印的形制、印文及印背铭文来看,此印所言“宜州”应是今广西宜州。这方钢印应是研究宋代宜州沿革及其民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按《辞海》历史地理分册所说,中国古之宜州有三:一是南朝梁大宝初(550年)置,治所在夷陵,即今湖北宜昌西北,辖境约当今之湖北宜昌、长阳、直都等县地,西魏时改称拓州;二是唐乾封(666-668年)中改粤…  相似文献   

9.
山谷词至贬蜀中时为之一变,至羁管宜州又一变。对山谷在宜州所作词的研究历来薄弱,殊不知词是山谷宜州贬滴生涯的文学创作之代表性体裁。其中《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既是其宜州词之代表作,也是其一生词作之代表,最体现其晚年心境。从此二词中可见出,去国十年不断地强化和深化了他的幻灭和孤旅情怀,使他产生无奈,无助与无人解语的孤寂心境。这种心境有精神上无归之漂泊感,自伤的失落感,也带遗世独立之想。总之,这是山谷一生中的特殊时期,对人生之感悟已臻于深切,在落寞与孤怀的情感征状中,伴有深深的宿命感。这时的词确实体现了前贤所说的“苍老”的特征,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略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文章阐述了发展城市近郊农业旅游的意义,提出了农业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新设想,并结合金华市石门农场实际,提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建设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工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宜州地处桂西和桂中结合部,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和我国"彩调之乡"。宜州人民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电影《刘三姐》就是以宜州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为雏形而创作完成的。在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宜州彩调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迅速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贵州农业生态的现状及特点的调查研究,提出贵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农业生态管理、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生态农业,特别针对生态农业进行讨论,提出“种养多样、循环利用”模式和“层次开发、综合发展”模式,是解决贵州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标本采集及标本签定等工作,整理出比较系统的宜州蝶类名录,并对宜州蝶类的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宜州蝶类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徐霞客游记》有关徐霞客游历宜州所经过的路线、地点的记载 ,综合考察明代宜州的交通地理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古谣有云:“铁链锁孤舟,千年永不休。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半收。”说的就是广西宜州--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历史,这里山川秀丽,洞穴幽深,民风民俗奇异多彩。是通往西南诸省的咽喉要道,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宜州文化积淀厚重,向来人文荟萃。北宋三元及第状元官至参知政事的冯京就出生于宜州;另一北宋参知政事赵抃曾在宜州任通判,赵抃还是禅宗云门宗重要传人,终日在宜州香山寺给诸生讲身心性命之学,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被贬谪宜州时,就在此地传播中原文化。最后殁于府…  相似文献   

16.
吴晓 《文教资料》2008,(33):79-80
宜州壮族山歌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五花八门,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本文对宜州壮族山歌作了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范信中其人     
崇宁二年(1103年)12月,黄庭坚贬谪宜州,崇宁三年五、六月间到达贬所。越年九月病逝。在黄庭坚逝世前几个月,有四川成都名范信中者到宜州,追随左右,为黄庭坚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增添了不少乐趣,最后并为之料理丧事。范信中究竟是何人。与黄庭坚是什么关系?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得出范信中为黄庭坚妻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李伍枝 《广西教育》2014,(26):20-21
以宜州壮族民间文化为例,探讨壮族文化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结合,提出利用宜州壮族民间文化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注:本文参加全国“易网杯”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专组),荣获广西赛区三等奖2000网易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专组)C题《飞越北极》题解@蒙碧鲜$河池师专数学系!广西宜州54300@李红梅$河池师专数学系!广西宜州54300@牙远谋$河池师专数学系!广西宜州54300  相似文献   

20.
在对宜州旅游进行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IFE和EFE因素评价矩阵,对宜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宜州的区位和市场优势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进行旅游宣传和规避外部威胁方面还有所欠缺。最后,从加强宣传、整合资源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