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读者来信是编辑的最快乐的一件事”,这是邹韬奋同志的一句名言。编辑帮助读者解决了某一项困难,读者来信诚挚地向报纸表示谢忱时,编辑感到自己尽了一份责任,其快乐的心情会不亚于读者。然而,有时编辑好心却也会做了错事或被人误解,甚至有时编辑还会被置于被告的地位。这些情况说明做好读者来信工作并非易事。下面谈谈我在光明日报社作这项  相似文献   

2.
广大读者是我们报纸服务的对象。如果把读者称为报纸的主人,那么,读者来信,不论是反映个人的或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对工作、对干部进行批评和监督,都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因此,认真对待和处理读者来信,办好《读者来信》专版,是报社编辑部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 那么,怎样才能将《读者来信》办得让群众喜闻乐见呢?我们以为,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即以读者为主体,不仅来信是读者写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职业的关系,笔者每天总要阅览不少报纸,感到报上的批评性报道有所增加,这对改进有关单位的工作,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同时又发现:有些报纸,在刊登一则批评稿后,紧接着又对被批评单位来一个表扬报道,有时批评的与表扬的竟是同一件事。我们询问一位报纸编辑后,方知其中奥妙:原来是为了设法“弥补”一下被批评单位的“声誉”。据了解,出现批评之后的“弥补”大体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被批评单位上门纠缠。这是因为地方报纸所报道的多是本地的一些部门和单位,距离报道对象近。有的单位和部门,一受到批评,就会找上门来,即使无理,也要对你来个软硬兼施,迫得报社非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二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封题为《铁路会不会拖小康建设后腿》的读者来信,并配发编辑点评《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这是多年来在报纸上很少看到的喜人景象,令读者为之感动。读者是报纸忠实的受众,报纸理应充分反映读者的建议和呼声。很多报纸开辟了《读者来信》专版,使之成为连接读者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往往一些很有新闻价值的“读者来信”,却被圈在了固定的专版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影响了“读者来信”作用的发挥。“读者来信”是一座“新闻富矿”,尚需慧眼的编辑们去开采。《经济日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  相似文献   

5.
广大读者是我们报纸服务的对象。如果把读者称为报纸的主人,那末,读者来信,不论是反映个人的或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对工作,对干部进行批评和监督,都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因此,认真对待和处理读者来信,是报纸编辑部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是办好报纸的大问题。工人日报复刊后,把代表群众讲话、反映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是一种反馈,直接反映着报纸是否办到了读者心里头,同时又反映着读者对报纸内容的关注程度。编辑可以通过这种渠道找到报道线索。 我们报人应该提倡“一封信精神”,要认真对待读者来信,培养新型的读者编者关系。我在处理读者来信中总结出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国华 《青年记者》2016,(33):26-26
20多年前,受众参与媒体的互动方式还很单一,就是读者来信和极少的来电、罕见的来访。那个时候,一篇报道推出后,如果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记者和编辑都会感到很振奋,不管来信是批评还是赞扬。同样,读者看到自己的意见得到报刊采纳变成铅字的时候,也会很振奋。  相似文献   

8.
洞察读者心理,关注读者需求,这是报人的办报宗旨,也是一张报纸立足于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的关键所在,占有读者便是占有市场。在坚持正确导向和健康格调的同时,调动读者参与热情,《读者来信》专栏、专版作为一种直接的手段备受青睐,被广泛采用。在我国,报纸编辑每天都要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来电,按其内容可粗略划分为以下五类:1.批评、投诉和问题反映。各报编辑部收到的来信、来电绝大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的特性是批评。《读者来信》是报纸上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或业余新闻爱好者写的,而是普通的读者写的;它不是编辑部约来的,而是写信人主动寄来的。读者写信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作扬名,而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是运用报纸这个舆论工具,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想通过这个途径,来监督国家工作,干预社会生活。因此,与其说它是一种新闻形式,不如说它是实行人民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读者来信本身就具有主要是批评这个特性。在人民日报每月收到的几万封来信中,批  相似文献   

10.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个时期,报纸上失实的报道时有出现,严重地影响了报纸的威信,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不久前,由新华社播发,全国多家大小报纸、电台,包括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峨眉山摄身崖五彩蛇群遍山梁,特大蚯蚓长似蛇,林海漫漫如迷宫”的“奇闻”,是这些失实报道中最为突出的一例。现已证实,这完全是一条胡编乱抄的“奇景新闻”,虽经更正,但它的恶劣影响已经造成。不少读者来信,严肃地批评通讯社为什么播发、报纸为什么刊登这类假报道,指责记者的欺骗行为。读者的批评是尖锐而又十分正确的,它又一次向新闻界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应该引起严重注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发表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实行舆论监督,架起党和政府跟群众联系的桥梁,这是党报的一个特点,也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一个优势。 我作为河北日报《读者来信》版编辑,近两年来在采编来信反映的单个问题报道的同时,以来信为线索采写了一些从多方面反映问题的深度报道。这些报道都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批评报道要坚持。表扬,批评,声音都响亮。批评稿写的好,声音有时更响亮。我们坚持批评报道不能动摇。中央支持,群众欢迎,记者、编辑有很大的积极性。坚持批评报道,必须注意: 1、新闻要真实,事实要准确。考虑到广  相似文献   

14.
报纸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应恰当地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揭露和批评阻碍改革开放的人和事,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新闻同行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者当地组织不予配合;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干扰舆论监督.从主观上讲,记者的批评报道不准确或批评的方法欠妥,以致带来无休止的扯皮或引出“官司”.舆论监督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要探讨的是舆论监督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记者采写批评报道的艺术水平.近5年来,我在编辑《舆论监督》(原《读者来信》)版稿件的同时,采写了42篇批评报道.这里,仅就采写批评报道如何选择题材,寻找角度以及方式方法,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版既是报纸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专刊。它既要遵循报纸工作的一般规律,又要有自己的特色。《读者来信》的主角是来信。因此,“群众性”强是这块版的特点,是办这版的编辑原则和努力方向。作为报纸,一块版总要有一个头条,一  相似文献   

16.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在逆反心理状态下,而今报道明明是真实的,读者有时也会怀疑是假的;偶尔发生失实现象,他会说:“看,还在造假吧!”几年来,我们注意到了读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因而在报纸编辑工  相似文献   

17.
培养农民读者参与意识,是增强报纸可读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怎样培养、诱导农民读者参与办报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把读者来信专栏当作一座沟通采编人员和农民读者情感的桥梁。农民读者碰到了疑难问题需要解决,或感谢党和政府给他们的关怀,或揭露基层的歪风邪气的来稿,如果编辑人员置之不理,无疑会给他们的心头浇一瓢凉水;反之,如果热心解答,当好顾问,他们就会有苦找编辑诉,有喜向编  相似文献   

18.
一个报社的读者来信来谈工作做得好或不好,往往对报纸办得好或不好,报纸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重视读者来信来谈工作,是我们党办好报纸的一个优良传统,值得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不是所有的报社工作人员,对读者来信来谈工作的重要性都有了足够的认识,至今在一些报社的编辑部内,还半公开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记者,二编辑,三来信(来谈)……。这就有必要谈一谈对读者来信来谈工作的认识: 一、读者来信来谈工作是报社汇总各方面信息的一种工作。我们的各级党报和党领导的其它报纸的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19.
开展报纸批评,是报纸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报纸批评的目的在于扶正祛邪,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报纸批评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调查、选材、写稿,还是编辑组版、审稿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见报以后的宣传效果。一篇好的批评稿件,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且应该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要在准确性上多下工夫 新闻要真实,批评稿件更应该准确无误。如果批评稿件在事实上发生失误或不准确,不仅无好的宣传效果可讲,还会引起混乱。因此,参与报纸批评稿件编采工作的编辑、记者,在工作中要确实做到一丝不苟,高度负责。 要使报纸批评做到准确无误,最基本的一条是要做好调查落实工作,编辑、记者有时甚至要亲自参与某一项工作,反过头来再写批评稿件。报纸批评在整体上要讲真实、准确。在细节上也要字斟句酌,做到合情合理。有这样两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一,我看到一家报纸批评一个县的几名领导,违反政策,在  相似文献   

20.
这篇千字左右的消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首都和全国许多报纸纷纷在显著位置刊登;全国广大读者议论激烈,纷纷投书发表自己的意见。消息发表三个月,读者来信却仍然不绝,新华社有关编辑案头摆的这方面的来信已有二尺多高。一篇报道为什么能在读者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用读者的话来说,是因为这篇报道反映了人们当前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克服国家机关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