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评论往往更集中地体现着党报的指导性,对全局工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清醒的头脑应当是党报评论的重要品格。但是,能够时刻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却绝非易事,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更是如此。1958年4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要注意调节生产的节奏》,就是一篇在“大跃进”  相似文献   

2.
怎样深化党报新闻评论,使报纸的旗帜更鲜明,导向更准确? 一、在对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认识上实现突破。 有些同志认为,报纸就应该让新闻唱主角,评论只能是配角,只具有“补空”作用,特别是地市一级党报,因为中央大报的重要社论已经转载的不少了,没有必要再费功夫去摘自己的评论,从而认为地市报新闻评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共中央1954年7月作出的《关于改进报纸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各地方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外,也应该逐步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中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发表正确的评论。”地方党报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宣传纪律。但是并不等于说地方党报在新闻评论上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因为从广义上说,评论也是新闻,它是对新闻的深化和拔高,新闻旨在表现“是什么”,重在反映客观事实;评论则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入手,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和矛盾也不尽相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到了一个省一个地区还需要具体化、当地化,需要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党报担负着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用革命精神扫除文盲》的社论,成为全国扫盲“大跃进”的纲领性文章。文章总结了全国的扫盲形势,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政论家,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十分重视运用报纸社论阐述党的理论、政策、路线和革命思想,以指导革命实践和各项工作。他不仅亲自审阅党报的社论,而且在百忙之中坚持为党中央领导的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撰写一些重要的社论。他还指示地方党委,要加强党报社论工作。1958年1月12日,在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负责人的信中,他明确指出:“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你们自己、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要共同研究。第一书记挂帅,动手修改一些最重要的社论,是必要的。”在毛泽东的直接参与和积极指导下,党报社论的写作质量逐步达到了历史的高水平,社论的地位也随之而大为提高了。毛泽东无愧为我国新闻评论史上一位精心写作社论的典范。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精心写作社论的,我们应当从他的光辉经验中汲取哪些营养以推进当今党报社论工作呢?  相似文献   

5.
196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老农问计》,这是人民日报当年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农业社论之一。从1958年“大跃进”,到1959年“反右倾”,风风火火,呼呼隆隆,中国处于空前的狂热之中。到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了一个调整时期。这篇评论是调整时期较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鼓舞型评论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国家建设很多重点工程,党报新闻评论在这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发表了一批鼓舞型评论。这些评论着重论述这项或那项重点工程的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通过新旧社会对比,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54年12月,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人民日报在25日发表了社论《在“世界屋脊”上创造幸福生活》。社论中说:  相似文献   

7.
郑志荣 《新闻界》2000,(5):47-48
中央领导强调指出,社论、评论、理论文章,这“三论”是党报的 “强项”和“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市党报如何更好地发挥“强项”和“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浅见。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一大优势,也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宣传。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报纸撰写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邓小平同志创造…  相似文献   

8.
跟报纸的评论打了两年的交道,感到写好评论颇不容易。时间总是那样紧迫,水平低,想来个“慢工出细活”,多数場合又办不到。新闻总是有时间性的,到时候就要拿出来。在大跃进的年代,需要报纸“说话”的事情是太多了,想少发点评论,主观上不愿意,客观形势也不允许。同全国省报比起来,我们贵州日报的评论是不算多的,可是每月平均也有社论二十篇,在数量上还是可观的。在这些社论中,大致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对于一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评论,它带有关系全省工作的全局的性质;第二种是属于一个工作业务范围的社论,对具体工作发表意见;第三种是配合一件新闻发表的社论,属于“即席发言”的性质。第一种社论在数量上较少,第二种是多数,第三种也不少。  相似文献   

9.
在经过了一段狂热之后,六十年代初,新中国进入了一个难得的清醒阶段。至少,在党的决策层,愚昧在退潮,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觉醒了。这表现在党报的宣传中,形成了当时新闻评论繁荣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根据。人民日报1961年4月3日社论《一切经过试验》,可以推为这种清醒的理性精神与科学态度在这个时期的新闻评论中的代表作。这篇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分析事物,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正确原理,阐述了“一切经过试验”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新闻评论是目前党报中的一个弱项的话,那么“社论”在地市报中就是“弱项”的弱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上有偏颇,社论的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地方特色不浓,社论未跳出“大报缩写式”的窠臼。一、目前地市报评论的基本格局最近,本社资料员对1990年近300家地市报的报纸作过一次采样率为5‰的抽样调查。以各种言论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来说,资料显示:作为评论品种中最重要、最权威的社论,在地市报中出现的频率最低,仅为3.54%,平均每100期才有1—2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党报社论的改革——为纪念建党8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报社论随着党的成长而成长 ,随着党的宣传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它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党报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进入新时期以来 ,党报社论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遇到了一系列严峻挑战。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事实是 :报纸上的评论特别是社论等一些大型评论 ,不大受读者欢迎。社论的这种尴尬处境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改变 ,但也很难尽如人意。从总体上看 ,社论的题材比较狭窄 ,时效性比较差 ,表现形式单调僵化 ,以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弊病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 ,这些问题不解决 ,就足…  相似文献   

12.
196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老农问计》,这是人民日报当年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农业社论之一。从1958年“大跃进”,到1959年“反右倾”,风风火火,呼呼隆隆,中国处于空前的狂热之中。到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了一个调整时期。这篇评论是调整时期较有影响的一篇。篇幅不长,分为五段,一千余字。评论开头是:“春耕大忙季节到来,怎样使种植计划和增产措施符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使争取今年农业丰收的雄心壮志建筑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乡土味十足,专业性很强,不显山,  相似文献   

13.
党报评论主要是指: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及编者按、专栏评论。就权威性而言,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居于前位。社论最重要,往往直接传达中央声音;评论员文章次之,通常是阐述本报编辑部观点。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分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考虑“格”。特别重  相似文献   

14.
社论应慎重     
某晚报自去年创刊以来,在头版位置上,几乎天天刊发一篇社论,看似重视、加强了评论工作,实则冲淡、削弱了评论的功能。 众所周知,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就某些重大事件、重大问题、重大典型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党报的社论同时代表同级党委的意见,直接传达党委的声音,它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但纵观该晚报所刊发的社论,多是一些短评或未署名的小言论,大都不具备社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党报的言论,应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然而,要想保持自己言论的独特风格,也并非易事。新闻出版报曾在专门评论1989年各报国庆社论时,认为各报国庆社论的个性还是少了点。这种个性少了点,或许是偶然的巧合,但未必没有必然的因素。党报之间的互相“抄袭”,是缺乏个性的原因之一。去年3月,河北日报发表了《让雷锋同志有户口》的言论后,很快,全国不少报纸便有类似文章相继登上版面。去年底,山东省开展大规模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个省的不少地市报发的关于这一活动的评论大都同大众日报的评论如出一辙。这样的言论又怎么会有自己的个性?! 目前,此类现象还相当普遍。每当中央有大的动作或遇到重大问题,党报需要言论引导舆论时,就会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报新闻评论经过艰苦的斗争,逐步摆脱了“左”的影响,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在拨乱反正中(特别是在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在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在中国报刊史上,是应该大书一笔的。回顾粉碎“四人帮”初期,党报新闻评论仍然站在十字路口。当时,“四人帮”虽然被打倒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和重要战略,也是党报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社论、评论、理论文章这“三论”是党报的强项和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党报理论宣传的优势,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这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当年颐园的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评论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他说“报纸上除了社论以外,还要有其它形式的评论文章,它们的共同任务是评论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记得1955年5月,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重视商业工作》的社论。社论的前半部分,讲了商业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论的后半部分讲的是  相似文献   

19.
党报的言论,应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然而,要想保持自己言论的独特风格,也并非易事。新闻出版报曾在专门评论1989年各报国庆社论时,认为各报国庆社论的个性还是少了点。这种个性少了点,或许是偶然的巧合,但未必没有必然的因素。党报之间的互相“抄袭”,是缺乏个性的原因之一。去年3月,河北日报发表了《让雷锋同志有户口》的言论后,很快,全国不少报纸便有类似文章相继登上版面。去年底,山东省开展大规模农村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报评论工作也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米博华曾就党报评论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于2002年和2004年在《中国记者》及人民网两次对话交流。近来本刊就党报评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及评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等问题,再次与他进行了探讨。党报评论的定位:《人民日报》社论是党报评论中的著名品牌,人们提到报纸评论首先想到的是它,那么《人民日报》评论的定位是什么?米博华:可以从《人民日报》评论的特性方面,归纳出它的基本定位:权威性——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央指定《人民日报》是重要发言人。公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