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席勒认为,人的天性和状态——感性素材使人产生感性冲动,而人会用道德和理智进行自我约束,即形式冲动克制着人性中感性的因素;当人的情感和理性功能坚持自身秉性并相互影响时,便产生了游戏冲动,在这种情况下,感性冲动的对象同时也是理性冲动的对象,它不受感性自然的强制和理性道德的束缚,进入到美的游戏领域。游戏冲动使人获得审美情趣和自由,而艺术和美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书简》是以书信的形式讲人性的完整和美育问题,但席勒在论迷人的性格的完整性、人性的完满、美的作用、审美一体性等方面都体现了和谐美育的观点。席勒在其《审美教育书简》提到“完美的人性”,并以游戏冲动来调和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他对美的分析、游戏冲动说的提出、对艺术起源问题的分析,都是让人摆脱物质、自然的限制,进而摆脱道德状态的限制,最终进入审美状态。和谐的人性美是其和谐美育的核心及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3.
席勒认为,美是人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人性是人的天性的和谐统一,在人的天性里存在着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人是否具有人性,就是看这两种冲动是否和谐统一。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作为主体能动的发展实际上就被转换成了物的可改造性。表现在教育活动的领域中,我们实际上又以理性认知取代了人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席勒美育思想关于人性的探讨对当前人教育思想的建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席勒以康德美学思想为基点对人性进行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围绕自由、人性、美、艺术和游戏冲动等概念展开。席勒希望通过美学来改造现实人生,实现人性自由和理想人性,但是在美学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在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通过分析席勒人本主义美学中的一些局限性,我们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席勒美学做出评价,而且能够在建设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的系过程中真正获得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席勒以康德美学思想为基点对人性进行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围绕自由、人性、美、艺术和游戏冲动等概念展开。席勒希望通过美学来改造现实人生,实现人性自由和理想人性,但是在美学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在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通过分析席勒人本主义美学中的一些局限性,我们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席勒美学做出评价,而且能够在建设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的系过程中真正获得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审美教育的内在需求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作为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理论 ,首创于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他在《美育节简》中指出了审美教育对人的个性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 ,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 ,除了首先他成为审美的人 ,没有其它途径。”席勒认为 ,人性的发展要从自然状态提升到理性和道德的状态 ,必须经过审美这个中间途径 ,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审美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 ,以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 ,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 ,激发…  相似文献   

7.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在描述分析游戏冲动之前,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了相关的两种冲动——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都是强加在人身上的强制力,形式冲动要求法则,感性冲动要求着实在;形式冲动要求这个世界的牢固的观念的和判断的意义关联,形式冲动要求对实在的规定性;形式冲动向绝对无限诉求;感性冲动向被规定的有限诉求。关于这两种冲动,席勒的表述不可避免地带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痕迹,但这么多年过去,我们以现时代的眼光再去审视那次的思索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贯穿席勒美学思想始终的概念。席勒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认为其来源于人的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并希望借助希腊文明来回复人的完整性。席勒认为只有通过审美,人才可以达到真正的自由,他提出"美育"理念,呼唤"游戏冲动",极力推崇艺术的教化作用。但席勒仍未跳脱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窠臼,过分推崇由理性法则决定的意志,远离了人真正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游戏与活动是全面实现审美育人功能的主要方式。游戏是与“自由活动”同义而与“强迫”对立的概念。审美活动是通过形象把握现实的一种活动。游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文明与人性的冲突;可以消除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是连接优美与崇高的桥梁;是引导人走向自由王国的必要之路。人在艺术和美的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游戏冲动”,可以帮助人达到充分自由的境界,通过审美教育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可以使人性的完善成为可能。从而使人从一个“感性的人”变成一个“审美的人”,实现人格的完整与心灵的优美。  相似文献   

10.
席勒美学思想是以审美为手段最终实现人性的完满,人的自由。他推崇古希腊社会是因为古希腊人对自由的向往,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他谴责现代科技的片面发展对人性的破坏,认为只有美才能恢复人性的完满。席勒注意到人的自由自主对审美活动的重要作用,他追求美的理想,强调审美心境对人的净化提升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待后现代文化转向,重建艺术的教化救赎功能,席勒的美育思想对人们有着启迪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