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杂字》是目前仅见署名"山西"的民间识字读本。在众多"山西杂字"中具有代表性,除具有识字教育功能外,还有知识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的功能,同时作为山西民间文献,它的编写立足山西民众生活,反映山西地域文化,是晋商小伙计学习经商的课本,对山西民俗风情也有全面的展示。《山西杂字》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使得它具有多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杂字与“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两类并行的识字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两者相辅而成,它们不但在封建社会流传广泛,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现了许多改编、新编之作,为我国识字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了杂字与“三百千”这两类识字教材在语言表达、内容重点、流传区域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杂字书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一种独特的童蒙识字材料,其所刊内容多为日常生活常见事物。杂字书一般字体工整,但方言俗字、讹字甚多。文章利用俗字原理及版本异文对岭南杂字文献俗讹字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4.
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流行于民间的一类识字教材。是和“三、百、千”并行的另一路识字课本。杂字之所以能在我国广大农村中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究其深层原因,不仅在于其基本的识字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因而,挖掘隐藏在杂字读物中的教化意蕴,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教育、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化建设、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民间识字教材——杂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字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于民间的与“三、百、千”并行的一种非正规的识字教材。杂字起源较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杂字的历史、盛行原因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杂字是古代民众重要的识字教材,为数众多的明清徽州杂字在儿童识字上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也因其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传承了众多的徽州民俗,包括岁时节日、分家、殡葬、婚娶、健讼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徽州人的生活起居、世态人情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杂字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于民间的与"三百千"并行的一种非正规的识字教材.杂字起源较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远.文章介绍了一部新近发现的民间识字教材,该书是探讨古代杂字特点以及洞口山门方言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8.
《山西杂字》是民间百姓编写的识字启蒙读本,属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范畴。因为编写立足于山西民众日常识字应用,所编内容具有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地方性的特点,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学习方式灵活且有较高效率。《山西杂字》对现在的教育理念、机制以及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当下语文教材编写与教学更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山西杂字》入手,分析其内容与方式所体现的文化传承意义与教育价值,进而探讨其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全杂字》是四川地区清至民国广为流传的蒙学读物,目前发现18个不同版本,分属三个不同版本系统。《大全杂字》作者为四川铜梁的邱宗岳,非慈台子或尊安子者流。邱氏撰写《大全杂字》目的为"贯以义理,幼学读之,其于事亲、交邻、处世、当家、为人之道皆能知之"。此杂字书有三个特点:第一,记载内容全面;第二,蕴含地方历史民俗文化丰富;第三,保留了铜梁地区大量方音俗语。当前,四川地区散失在民间的杂字文献亟待保护、收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10.
杂字类识字文献是与正统识字文献是我国蒙学识字文献的两大类,两者因教育对象、教学目标、教育内容上的迥异,因而有所区分。相对于正统识字文献少了典雅,在正史中也名不见经传,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杂字类识字文献的光芒。它是真实的百姓生活的写照,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乃至古代文学的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为不断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扩大扫盲成果,省教育厅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业余教育专职干部新编了《识字课本》及《教学参考资料》,并于九月二十日至三十日在昆明召开了扫盲教材、教学研究会,介绍《识字课本》的内容及编写意图和系统,学习汉字基础知识和识字教学法。来自全省各地的业余教育专职干部和扫盲教师104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朗读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目前,我们学校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课本。这套课本采用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提倡随文识写字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识字教  相似文献   

13.
《开明国语课本(初级)》的识字教学具有摆脱传统蒙学识字教学、建构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语言体系并且贯通学习与生活的特点,针对"部编本"教材,提出适当增补传统集中识字、建立"儿童为中心"理实一体化的识字教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识字教学的难点 中国传统的私塾,主要采用《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三本识字课本。孩子念诵这些课本从中识字。这三种课本除去重复的字,共有2000个单字。孩子在写字方面,利用描红如“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等字开始,借此练习基本笔画并了解字的基本结构。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有认字和写字分途教学的识见。识字教学毋须采取认字和写字同步进行的方法,这才可以避免限制孩子认读字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识字教学历史悠久,从周代的《史籀篇》到清末的《文字蒙求》,历时近3000年,创造了独特的识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识字经验。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与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被宋朝官方定为通用蒙学识字课本以后,形成了传统的汉字教学方法,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16.
一、《急就篇》及两汉时期的童蒙识字教学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识字课本,最重要的有五十多种,其中西汉黄门令(管理宦官的官)史游所作的《急就篇》,可算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为长久、影响最为深远的童蒙识字课本。《急就篇》成书约为...  相似文献   

17.
徽州《六言杂字》:明清杂字教材的成熟之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徽州《六言杂字》是杂字教材中的成熟之作。其产生年代应为明末清初,作者是徽州本土的一位深受传统礼教影响的士子。将这本《六言杂字》与其他杂字进行比较,可发现其内容与形式呈现出诸多特点,如知识全面,雅俗兼备;内容连贯,承接自然;用语浅易,音韵和谐,堪称杂字教材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的两朵奇葩,新版高中语文课本既遴选了元杂剧《窦娥冤》和《长亭送别》,也编选了明清传奇《闺塾》和《哀江南》,有同学不大明白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有哪些区别,下面择要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八三年初发到我省各地的新编《扫盲识字课本(试用本)》,吸收了原“连锁识字课本”的部分成果,采取了“按类串联,互相牵引,有利联想,触类旁通”的编写原则。课本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识字基础”,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汉字的笔划、  相似文献   

20.
一、一九四四年我在延安编写了一本“日用杂字”,供当时陕甘宁边区冬学里作识字教材。这本“农村日用杂字”就是根据那本“日用杂字”改写成的。不过因为今天祖国的情况跟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有很大的不同 ,因之改写的结果变动很大 :政治、生产、文化三部分完全是新写的 ,其他三部分也增删修改不少 ,全书的项目和前后次序也都和原来不同了。二、“杂字”的形式对巩固识字很有好处 ,因为它是用韵语写出 ,便于阅读 ,便于记忆 ,便于查找 ,读熟之后可起到和字典相同的作用。三、这本杂字用简练的词句表述今天农民在政治、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 ,就像格言谚语 ,读熟之后可以长记不忘。四、这本杂字的写法都是用双行 (两行 ,四行 ,六行…… )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阅读和理解的时候 ,一定要停在双行的末了或句点的地方 ;不可停在单行的末了或逗点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