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教育学家狄欺多惠说:一个坏的教育家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育家是教人发现真理。本人就“发现法”教学作了如下尝试:一、从实践中发现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前,首先让学生量一下自己用的一对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5°、45°、90°与30°、60°、90°,其内角和均为180°。再让每一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个内角且算出内角和。这样同学们会发现不管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这样说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本文试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一、鼓励大胆猜想,寻求多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可以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拿出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说出它们的内角和都是360°(因为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要求学生把两张纸片都沿对角线对折,并剪开分别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见下图。教师让学生取其中一个,并说…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教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各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180°。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少数学生测量结果是180°...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以及按角将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引…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的知识.《三角形的内角》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验—剪拼”,从而在大脑里“猜想—发现—创造”.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盘活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素养。"我认为猜想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探索数学的大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数学猜想的课堂建构策略。一、巧妙预设,激发数学探索猜想具有启迪思维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善用猜想,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引导其进行探索,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通过测试,了解到有93%的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背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教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各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180°。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少数学生测量结果是180°的"作品",然后得出结论。不料,有的学生开始反驳: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了大胆的探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并且利用放大、重复和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直观,成功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譬如,我在执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让学生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新知识,接着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鼠标移动三角形的顶点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注意的催化剂,是求知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趣教学法,可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1.演示或实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演示或实验,可以较好地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既能给学生以直观,鲜明、深刻的印象,又能为教学创造一个富有情趣的环境,如讲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时,可先让学生每人作一个等腰三角形,说明内角(顶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两腰)对应成比例(1:1),然后让学生延长其中一腰至原来的2倍、3倍……,构成新的三角形,再量得内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的比,学生会自己得出结论。又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让学生测量各种各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某教师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先让学生量一量三角形上每个内角的度数,进而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步:进行猜想: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相似文献   

11.
在一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公开课上,一个“偶然”事件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相似文献   

12.
九义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笔者设计了“撕”这一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探索出知识的奥秘。这一方法比由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求和,更直接、更易于发现知识点。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先请同学们运用直尺、三角板、小剪刀等工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剪下来,标出三个角,再动手撕下它的三个角,变成三块,然后以一点为顶点拼在一起,仔细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在同学们撕、拼的时候巡视,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技能不熟练的学生,并找出几种不…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的运用;②初步体会添加辅助线证题,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初步体会思维的多样  相似文献   

14.
缪建平 《云南教育》2002,(31):25-26
由于“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编排相对分散(一学期一般只安排在一个单元),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遗忘率相对较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益。一、首次感知强烈———减少遗忘率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因此,我们在首次讲授时,就给学生以强刺激。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启发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一定是180度吗?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以小学数学为基础,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擅长形象思维,初中数学教学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以促进有效的活动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借助逻辑推理生成数学认知,是重要的教学思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初中数学基础性内容.在体验之后让学生经过逻辑推理,可以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均为180°.这是一个逻辑推理结果为真的陈述.“定理”是本课可以实施认知教学的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教学目标是通过渗透方法教学,凸显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结论的得出及规律的产生过程,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工作表,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如果有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60度的角,剩下的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请大家动手…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目标和重难点本课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探索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为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测量、计算、拼拼、折折、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灵活应用三角形已有知识及内角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体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四个理解”出发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教学设计.实验操作—直观理解,获得感性认识,感悟数学的抽象性;定理证明—深度理解,引导学生亲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反思证法—反思理解,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同证法的观察和分析,感悟方法本质;历史回顾—文化理解,体会定理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感悟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所谓猜想,就是以自己已经掌握的有关知识为基础,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纳,或者将其与有类似关系的特殊例子进行比较鉴别,经过推理和判断,对问题的结果提出的猜测(证明是下一步的事情)。可以说,猜想是推测事物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植根于经验和事实之上的抽象思维,是一种合情推理。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作一点猜想,是很必要的,也是极有益的。 下面举一些教学实例来加以说明。 一、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已经具备角的有关概念和掌握了计量角的大小单位——“度”,并已能使用量角器来量一个角的度数。 上课时,在每张课桌上发一张印有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纸或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锐角、直角、纯角三角形各一个,(如图)。首先让他们量出每  相似文献   

20.
<正>《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其学习目标为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和探究的乐趣。根据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然知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笔者将以《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前后两次导入和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来谈谈对“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