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件65&;#215;35mm的单页小纸片,上面并排贴着两枚山东战邮第二版(改色版)朱德像邮票,左面一枚为深蓝5分,右面一枚为暗绿10分,均销“烟台战邮35.9.8”日戳。这不像是从实寄封上剪下来的(虽然实寄剪片更难得),很可能是集邮者在信封或纸片上贴邮票请邮局盖销的。  相似文献   

2.
“双票封”即在一枚信封上贴上“双票”,其中一枚为邮票,而另一枚则可以是门票、粮票、车票、火花等,现在较多的是用邮票和门票制作“双票封”,其作为一种新颖的集藏形式,得到了部分集邮者的青睐,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有人认为这种将邮票与门票相结合的方式,是在集邮行业萧条下的一种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认为不伦不类,不符合相关规定,亦不能作为邮展的有效素材。  相似文献   

3.
笔者集邮多年, 除收集邮票外,更喜欢收集新邮票首日实寄封。由集邮公司发行的首日封,大多采用将全套邮票(不论枚数和面值)贴在一个或几个信封上,因此邮资一般都要超出正常使用标准,实寄时多数要按超重或挂号信处理,往往还要补贴邮票,以使其符合邮资标准,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让集邮者烦脑而又很无奈的问题。笔者  相似文献   

4.
翻阅集邮报刊时,发现集邮者经常关注的几个问题是:在邮局买不到邮票了,邮票只在邮票公司出售,而且刚发行时只卖一天。现在,贴邮票、投信筒的信件,已极其罕见;带邮票的实寄封,很难见到。邮票市场日见萧条,新票高开低走,除几十年前的老票外,一些新票一再打折、降价。因而不少集邮者提建议,发议论,但谁也找不出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闻锺 《集邮博览》2010,(5):61-61
偶然得到两枚实寄封,一枚挂号,一枚平信,封上分别贴有两枚泰国邮票,盖销邮戳,并作为符资函件实寄,这些邮票都贴于信封背面。这两枚实寄封上的泰国邮票正好凑成了一套。挂号函件(图1)加贴"挂0948"  相似文献   

6.
我珍藏着一枚梅花手绘封。信封上贴着全套《梅花》邮票,收信人为香港潘棣祥先生,寄信人正是《梅花》邮票设计者程传理。这不是一枚普通的信封,因为在信封左侧空白处,程传理还亲绘梅花图案,封上的梅花画得神姿绰约,玉洁冰清,和封上贴的邮票相映成趣,令人喜爱。从落款可以看出此封作于子夜,封上还盖有3枚鲜红的程传理的名章,可见程传理在创作手绘封时的忘情和认真,也体现了邮票设计家对集邮爱好者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最近收到一封从法国寄中国的航空挂号回执盲人读物邮件,细细把玩之下,觉得此封相当有意思,现介绍如下:该信封为牛皮纸普通信封。规格为长230×170mm。信封正面贴有5枚法国邮票,销2011年5月9日巴黎SENTIER邮局邮戳;贴一枚52×65mm的盲人读物不干胶邮件指示标签,一枚80×30mm“纸飞机”电子邮票底纸标签,一枚100×43mm的挂号签条(图1)。信封背面销“四川郫县2011.05.18.08犀浦投递2”落地戳。封后附一回执卡。  相似文献   

8.
杨波 《集邮博览》2012,(4):50-51
1974~1982年,邮电部发行了天安门邮资图系列的普通邮资信封,由于邮资图案采用了普16邮票中的天安门图案,故被集邮者称为“普16型天安门图邮资信封”,简称“普16邮资封”。按背面印的编号来分,全套共有26枚;按信封的发行日期和不同式样来分,可分为3组。邮资信封售价9分,  相似文献   

9.
次日封     
正相对于我们熟悉的首日封,次日封就是我们比较陌生的东西了。所谓次日封,就是某套邮票首发日第二天贴该票寄发的信封。它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三种。其一,新邮不能在首日到货或售出,集邮者只能在首发次日购到新邮。如西安邮友寄我的《陶行知诞生一百周年》邮票次日封(图1),寄封者明确在封背记录(图2),邮票在当地为次日到货出售。其二,接收邮局  相似文献   

10.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12,(10):41-45
美国集邮者钟爱邮票连印全套多枚的美国纪念邮票,通常都是以连印的方式呈现在同一个邮局全张上,目前采用最多的格式是含20枚邮票的全张,如图1是今年7月20日发行的全套4枚的《职业棒球大联盟全明星》邮票。由于美国纪念邮票通常没有高面值,均采用国内第一类邮件的基本邮资(目前为45美分的"永远邮票"),无需考虑全套中各枚邮票的不同印量,因此也为多枚连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花几角钱玩玩邮票”,我曾经以此为题在杨浦区邮协主办的邮报上介绍一组新西兰的连票。它图案中的格子衬衫、橄榄球、球鞋、长统靴、背心、蜂鸣器、奇异果、扇贝、甜糕、冰淇淋、鱼、薯条、拖鞋等,由弯弯曲曲的绸带连接起来,共10枚。图案本身贴近生活,可以想见,孩子们如果从旧信封上陆陆续续集齐这10枚邮票,再把它拼接起来,会多么有趣。他们不会不被邮票迷住的! 最近我还写了几次小文章,提倡“收集信销票”。我说,如果追求市场的流通效应,则近期邮票还是以背胶完整的新邮为好。但作为集邮者业余“玩玩”,则  相似文献   

12.
集邮者主要收集和研究邮票,也收集和研究盖过邮戳的信封和其它邮政单据,因此,集邮者应当是最善于使用邮政业务的一个群体。当前,使用邮票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收藏到一枚从歙南苏村寄往徽城大北街的区票实寄封(图1),信封背面贴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一枚,分别销"安徽/一九五○十一月三日/苏村"邮政日戳和"安徽/一九五○十一月三日十八/歙县代"落地戳(图2)。在两枚邮戳的映衬下,使得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颇具邮政史研究价值。信封厚重,尺寸虽小,但家书抵万金(图3)。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的设计者周纪华  相似文献   

14.
邮市漫步     
可以说,每位读过一点集邮书刊的集邮者都知道世界第一枚邮票是面值1便士的黑色邮票,俗称“黑便士”,它于1840年5月1日在英国诞生(5月1日开始出售,但规定到5月6日才能正式贴在信封或包封纸上使用)。那么已达一百六十高寿的“黑便士”以及仅比它正式使用日晚1天(以前曾认为是晚2天)出生的面值2便士的蓝色邮票——“蓝便士”的当今身价几许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番。 “黑便士”是罗兰·希尔爵士提出的“均一邮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初集邮者大致从收集新发行的邮票开始集邮,再进一步便收集首日封——贴有当日新发行的邮票,并且盖有当日邮戳的信封。集邮为什么要收集信封  相似文献   

16.
张立 《集邮博览》2012,(6):53-53
1982年8月,父亲作为"十二大"代表,前往北京,9月中旬回到家中,递给我一叠信封:给你的。 我迫不及待地一一过目,一枚北京邮票公司发行的首日封,封贴9月1日发行的J.86《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邮票,加盖卢天骄设计的纪念戳,10枚由北京邮票厂印制的81-2型普通信封,且在右下角加盖了同样的纪念戳。  相似文献   

17.
收件人总付邮费信封(图1),这是一枚通过邮政局批准、登记,寄件人可免贴邮票而由收件人总付邮费的专用信封。邮简(图2)是解放初期中国人民邮政发行,全国通用,封上印有邮资,不需另贴邮票。同时,为了方便寄件人,在邮简内页可书写通信内容,信封信纸合一,交寄前  相似文献   

18.
融票、戳、画、文、书、印于一体的记事手绘封,是万维生先生的独创,别具一种风格。他创作手绘封纯属偶然。1979年他设计的《万里长城》首日封,由于印刷不及时,在发行日供应不了。万维生的一位同事拿着一个贴好这枚邮票要寄出的信封来找他,因为贴的邮票是他设计的。正在作画的万维生即兴用画笔在信封上绘了几笔,同事一遇乐了:这几笔简直就是锦上添花。自此,万维生每有自己设计的邮票发行,总要在贴上该邮票的信封上作画。1984年,万维生与邮票设计室领导去苏  相似文献   

19.
邮票上印上邮票志号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志号可以让邮票收藏者很方便的知道这枚邮票的信息:这枚邮票的种类和编号,这枚邮票全套的有几枚,这是第几枚,邮票计划发行年份,为邮票发行管理提供便利。在当时信息不畅的情况下,确实给集邮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我存有一件贴60枚邮票的(邮1106)国内包裹详情单,所贴60枚邮票全部为面值20分的1994—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一百周年》邮票,属单枚套票。此种邮票整张枚数为50(5×10)枚,包裹单所贴邮票比一个邮局全张还多出10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