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逻辑角度解构“独语句”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语句,是只用一个词(或短语)就独立成句的特殊句式。它那明快、利索、干脆、果断的特殊魅力来源于其逻辑结构。本从逻辑学及语用学的角度剖析了独语句,首次揭示了独语句特殊结构及语用效果的逻辑 奥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独语句深层次的认识水平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外部性效应,失独家庭已经进入了公众视野。暴露在高风险社会下的核心家庭,面对政策风险、家庭风险、观念风险、生理风险等风险,成为失独家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失独父母面对投资损失、老年失保、情感断续、社会再适应困难等失独问题,其应对模式随政府职能的完善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建议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与失独家庭合力构建社会支持网,为失独家庭实现老有所依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唯一子女的不幸离世直接击垮了失独父母的生活秩序,失独老人的生存状况亟待关注。本文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协助失独老人重构其生活秩序。行动研究的历程分为问题发现与界定、行动规划、行动规划执行、行动结果检验、行动总结等五个阶段。行动研究介入后,研究对象的改变和研究团队的成长证明行动研究有效。研究中的反思则包括:与失独老人建立关系和收集资料需假以时日;失独老人服务中生命意义重建亟待强化;失独老人有自助与助人的可能;社会组织与落地方是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旧体诗中的独语句(以下简称独语句诗)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的欣赏者和研究者。不过,对它的赏析和研究,大都是就句论句、随句评点,缺乏理论的探讨和系统的分析。本文力图打破这种赏析和研究的旧模式,建构一个新的框架,把独语句诗看成是作为非形态语言的汉语的一种积极反映,从语法、逻辑、心理角度加以考察,揭示其结构形式、理解机制以及产生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原因。而进行考察的客观基础,又建立在独语句诗的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的抽样调查上,做到立论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5.
国学大师翁独健陈连开从1956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创办到1986年5月28日翁独健教授仙逝,翁先生一直担任着系主任之职。他的任期之所以这么长,是因为在元史、蒙古史以及整个中国民族史学界,先生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备受师生爱戴。先生原名贤华,1906年11...  相似文献   

6.
独龙江发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伯舒拉岭的东南。独龙江水急,它在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之间由北向南倾泻,每秒流速达3~7米;独龙江水雄,由下游仰望上游,极似白练自天下,雄伟壮观,激流撞击江心巨石,掠起千层巨浪,轰鸣声惊心动魄。独龙江南流至齐朗当,向西拐入缅甸,在中国的一段长达300公里,它的西岸担当力卡山,海拔5000余米,那是中国与缅甸的界山。独龙江水美,大江两岸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独龙族人就在这壮丽的独龙江畔,建立起自己美好的家园。中国境内的独龙族共有5825人(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相似文献   

7.
卢杨 《学语文》2008,(2):42-42
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选《许行》篇中,作者对其中“独可耕且为与”一句中的“独”字的注释是“单单,偏”。对此,我们存有异议。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数独”这个游戏吗?这是一款风靡欧美、日本及印度的数字游戏.这个游戏是18世纪数学家欧拉发明的,1984年被日本游戏商发现并命名为数独(Su Doku),意思是“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失独老人所面临的养老、经济等问题越来越严峻,他们面对内外的双重压力,降低了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发现,失独老人的消极情绪偏重,从而导致老人一些诸如自杀等偏激行为的发生。以"心家圆"关爱失独老人项目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观察访谈的方式对失独老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失独老人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他们所面临着的经济、社会、生理、心理等压力的关系,进而探讨应对失独老人消极情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近年来,失独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失独群体除了要承受丧失儿女的孤苦,更要担心疾病和养老困难等一系列现实难题。通过以往的研究了解到,失独家庭的困难简单地从物质层面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失独家庭对精神关怀、精神关爱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因此说,做好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工作和提高失独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目前做好失独家庭帮扶工作的重点。基于此,选择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认真了解失独家庭面临的困难现状后,分析和探究给予失独家庭精神关爱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逐渐集中在少数集团和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日趋集中,最后导致了垄断.日本从1947年开始制定与颁布限制垄断的法律,日文称作"独禁法".日本"独禁法"的制定、执行以及存在的问题,都可供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失独家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中有关"失独家庭"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这里运用成果分类方法将成果分为期刊论文、科研项目和学术专著三大类,运用词频分析方法归纳出各年的热点关键词,运用主题分析法分析失独家庭的概念界定和规模估计,阐述失独家庭的困境主要是经济窘迫、养老危机、心理障碍和社交困境,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计划生育政策、风险社会和传统养老观念,并且从宏观政府政策层面,中观社会保障层面和微观个案研究层面归纳出学术界对失独家庭的对策。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在心理建议专业性缺乏,失独群体互助的关注程度低以及帮扶主体多限于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工的帮扶研究较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需要在失独家庭的研究领域中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范畴,促成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失独家庭群体建设和互助的理论研究,并且能够开拓出除了问卷、访谈和个案研究之外更新的研究方法,希望为后续研究者研究失独家庭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张炜新作《独药师》面世,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拟探讨《独药师》中地理空间意象的营构,包括空间意象的对立和理想空间的想象;以及三条叙事线索在文中并行、交错和断裂所带来的故事推进与叙事空缺。从而明晰《独药师》中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自1979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当年的独生子女如今已成为“独一代”父母、“独一代”教师,他们与“独二代”学生构成了“三独链条”。“独一代”教师是“三独链条”的中间环节,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当“独一代”教师“遭遇”“独二代”学生,擦出了不小的火花,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是杜甫《石壕吏》的结尾。可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个最后,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独与老翁别”就是回味无穷的、绕梁三日的余音。咱们先算一算,老翁全家的人口:老翁、老妪,这是老俩口,是老一代。“三男邺城戍”,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失独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而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安徽某市实证调查,通过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失独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家庭关系及社会地位等弱势性,存在主观融入困境和客观融入困境,再融入状况总体差于失独男性,呈现高脆弱性。解决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困境,需从体现性别差异性的客观支持和主观建构两方面来促使失独女性重拾生活信心,再融入社会生活。这是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后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且我国现行失独家庭已经呈现出群体性、规模性的特征。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这也意味着我国每年将有约7.6万个失独家庭的出现。而根据2012年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2012年,我国存在至少100万个失独家庭。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的作者易富贤推测:中国现有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 009万独生子女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有超过1 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2]目前失独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养老就是突出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就保障失独家庭养老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国家政策关于帮扶"失独"群体方面的现状,认为帮扶政策存在着"失独"群体权利保障立法空白、帮扶力度有限、帮扶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通过以下方式来完善帮扶政策:明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关于"失独"家庭的专门法律法规、完善经济扶助制度、建立监察"失独"家庭扶助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以期让"失独"家庭得到更好的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品读古诗,常为诗句中意蕴各别的“独”字而发出由衷的感叹。一、抒写感时伤世的忧情诗人们才华横溢,却大多怀才不遇。他们关注国家危亡、时代变迁,常将满腹忧愤化作沉郁诗篇。被郭沫若盛赞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大诗人杜甫,便是一个极好的代表。他在《登高》一诗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时令季节、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抒发其沉郁悲凉之情,感人至深。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里的“独”字,尽显孤寂苦闷和难以排遣的感伤。“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失独家庭已过百万,失独群体在承受失子之痛的同时,对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焦虑、担忧和恐惧。以意识能动性作用原理及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为理论依据,对失独群体进行情感、认知和环境等方面的疏导,既是目前解决失独问题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