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文课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学阶段开设的是“写作课”或“应用写作课”.目的很明确:教学生写文章。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作家、记者、新闻评论家等笔杆子,对这种“教”的经历并不深刻。这让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多少有几分尴尬。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为社会职业岗位培养足够的笔杆子.众多企事业单位以极大的热情向社会寻觅笔杆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语文教师。应该多作一些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张忠林 《成才之路》2013,(14):87-87
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什么?是推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正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在推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作文教学也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有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出好文章、爱写文章来表达与交流。几年来,本人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作、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写作的创造思维提高写作才能。  相似文献   

3.
用"为何要教学生写作"这个常识和最基本点去考察我们的写作教学,既可看出我们的窘境,也可明了努力的方向。从作文本质来看,写作教学既是为了让学生"有思想",也是教学生"如何思想"的过程。众所诟病的学生文风的浮夸不实、套话连篇反映出其"育人"的功效很是糟糕——作文教育的担当早已失去,因为我们的写作是假写作,而不是真写作。  相似文献   

4.
王爱莲 《天中学刊》1998,13(3):110-111
近年来,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师范专科学校普遍开设了英语写作课。由于在语言的学习中,写作是较费时间和功力的一项内容,许多学生对英语写作感到陌生,甚至恐惧,不愿意认真学习,再加上这些年没有统一的教材,更增加了教好英语写作课的难度,因而许多教师不乐意讲授这门课。笔者在从事了几年的英语写作教学后颇有收获,认为教好这门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学好英语写作的自信』已师专英语系学生,由于受学制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实行两年制),在校时间短,受正规教育的深度不够,同时又由于受传统思…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的讨论,古今中外、业内业外都格外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学校应该教学生做什么上。学校教学生做什么呢?我们的回答很简单,三"做"而已,即做人、做事、做学问。一、教学生做人。1.教人"真"。什么是真?真就是做真人、说真话。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诚实。学生要在社会安身立命,诚实是必备的品德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实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的讨论,古今中外、业内业外都格外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学校应该教"学生做什么"上。学校教"学生做什么"呢?我们的回答很简单,三"做"而已,即做人、做事、做学问。学校一要教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人标准千百条,真、善、美三条最紧要。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依据陶行知"先学后教"的指导思想,结合中职学校的语文学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以"一课三学"为主要模式,探索符合中职班级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胡玲霞 《作文》2023,(44):57-58
<正>一、为什么要研究作文教学模式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研究“作文教学模式”,似乎有悖于教育规律,其实不然,原因如下:从教学现状看。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但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多数老师既不知道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教,很少系统地上过作文指导课。很多学生面对写作题目,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写作兴趣,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也有部分学校以考代写,以分代评,学生写作更没有积极性。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游离于教与学的边缘——教师感觉教写作与不教一个样,学生感觉学写作与不学一个样。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最令师生头疼的是写作课,教师苦于难觅好的题材供学生写作或是作文题材不被学生接受;而学生则是"横眉冷对作文题,俯首苦啃钢笔头"。此情此景真可谓是"苦不堪言"呀!俗语说:"我手写我心"。前段时间在一本教育杂志中看到了一篇关于作文课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以来,中华传统诗词写作教育长期被排斥在教育体制之外,近二三十年间,大学诗教渐昌。在大学诗教中,诗人教师具有丰富深远的文化表征意义、具体而微的教育指导作用。大学诗教可通过大学诗词写作课的设置和教学、教材的适用、学生诗社和诗词刊物的动作存续、诗词赛事的举办、短期诗词学校的集中培训等途径进行。大学诗教的目标是:提高诗词文化修养,培养人的诗性思维能力和诗意生存品格,培养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应用写作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应用写作教学生处理事务,沟通人际关系,在全方位培养人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应用写作不如大学语文那样受学生欢迎,因为这门课比较枯燥无味、教条、呆板。怎样把应用写作课讲的生动活泼,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对此,提出几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写作课应该教什么?成人写作课如何在适应其特点来教?如何教?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算合格,一直是困惑我们写作教学的问题,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一下目前成人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写作纳入教学体系,语文写作教学呈现的突出问题已经从教师不知道写作课要"教什么"转化为教师不知道写作课要"怎么教"。其具体体现,一是写作教学缺乏课程化意识;二是写作教学缺乏过程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跟着教材亦步亦趋,没有创造性使用。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具体而微"教写作的教学思路,寻求实现写作教学课程化、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事实上,让学生自改互评既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课上的具体运用,也是叶老教育思想"教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据此,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的作文批阅,强调教者要精批细改,学生只有写作的权利,没有批阅的权利,教者手中的那支"朱笔"成了皇帝的御笔。笔者认为这种做法,远远适应不了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彻底改革。《课标读本》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要求教者把手中的那支"朱笔"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者独霸"朱笔"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你看,一个班级一次作文练习就四五十篇,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  相似文献   

16.
写作能力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视的一项能力,从小学、中学语文课的作文教学,到大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写作学》,写作教育始终没有中断过。习惯上,我们将中学写作称为"作文"。"写作"与"作文"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查《现代汉语词典》:"作文: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写作: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我一个教语文的,被学校安排上《思想政治》课,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疲惫不堪、神情沮丧,原因是我的课堂教学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参加新课程培训后,我尝试将写作引进思想政治课中。写作是学生畏惧的“苦差事”,但我从简单写作、自由写作入手(告诉学生不要考虑正确与否,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引导学生逐渐过渡到半命题、命题、材料写作。一个学期过去了,不少学生开始喜欢以笔代言,课堂学习气氛理性多了。如教八年级上册《自尊自信》一课,开始时我叫每个学生拿一张纸,用一句话解释什么叫自尊、自信,不会写的可以用一两句话写一个“自尊”、“自信”…  相似文献   

18.
关于怎样教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课标中的"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八个字,是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总方针.联系作文教学实践,重温课标精神,我觉得要落实"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八字方针,具体应做到"五化".  相似文献   

19.
席慕容曾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有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有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有接触过第一手的美。"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学生没认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那么我们即使给他讲了一百种的写作技巧,他也是不会运用的。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标中对于写作是这样要求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也不例外,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同时也要考虑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针对复习课课型的特点,我们认为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关注以下几点。一、复习课教学设计的起点要关注学生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全省初中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