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简讯     
我省隆重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十月十七日,我省各界人士五百多人,在南京晓庄师范集会,隆重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省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筹备委员会主任、副省长吴贻芳作了《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的讲话。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张焕庭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晓庄师范师生在纪念会上演唱了陶先生创作的《锄头歌》、《镰刀舞歌》。会后,大家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瞻仰了陶行知墓。十八日起,在晓庄师范举行了为期两天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设立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生活教育》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  相似文献   

3.
<正>在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十年历程中,笔者对陶行知先生的人格产生了无比的崇敬。于是,在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前夕,撰写一文《试论陶行知精神》,发表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二期上。文章从四个方  相似文献   

4.
仲玲 《生活教育》2011,(13):38-40
6月10日至11日,为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更好地弘扬"生活教育"理念,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思想与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生活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生活作文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朱建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既是革命家,又是教育家,还是大众诗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以后,他在政治上进一步靠拢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及民族民主运动。他的教育思想和艰苦办学精神,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九十周年诞辰(10月18日),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和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研究室合编了《陶行知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卷首有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宋庆龄同志的题词手迹,周恩来同志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为弘扬陶行知精神、更好地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2006年10月29日,全国各地的陶行知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聚集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纪念陶行知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社会变革”为主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7.
仲玲 《生活教育》2011,(7):38-40
6月10日至11日,为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更好地弘扬“生活教育”理念,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思想与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生活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生活作文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朱建人、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钱进、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授苏支超、《生活教育》杂志社副主编张青运、陈会忠以及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小学的骨干教师等70多人,  相似文献   

8.
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为配合《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示,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新时期教育事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发起,与中国教育学会共同设立陶行知教育奖。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为进一步研究、弘扬陶行知思想和精神,增进陶行知研究国际交流,推进中国教育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将举办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2011,(7):17-17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实施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2011,(21):26
日前,合肥师范学院数千名学生观看了公益献礼片《陶行知》首映场,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合肥师范学院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学陶师陶"活动,特地组织了学生集体观看电影《陶行知》,学习观摩伟大教育学家、教育前辈的思想理念和人格追求。陶行知,1891年生于歙县黄潭源村一个贫寒之家,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育》2011,(9):18-18
2011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为进一步研究、弘扬陶行知思想和精神,增进陶行知研究国际交流,推进中国教育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将举办"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近日,全国各地的陶行知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聚集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纪念陶行知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社会变革”为主题进行研讨。古人伏(上海师大教育学院教授):陶行知的教育价值取向陶行知始终坚持的教育是面向劳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2011,(11):26-26
日前,合肥师范学院数千名学生观看了公益献礼片《陶行知》首映场,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合肥师范学院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学陶师陶"活动,特地组织了学生集体观看电影《陶行知》,学习观摩伟大教育学家、教育前辈的思想理念和人格追求。陶行知,1891年生于歙县黄潭源村一个贫寒之家,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  相似文献   

15.
胡国枢研究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久负盛名的陶行知研究专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长期致力于陶行知研究,笔耕不辍,成绩斐然。最近,我又读到他的陶研新著《中华本土教育家陶行知》。这是继《陶行知传》(与人合作)、《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新论》之后,胡国枢撰写的第4本高水平的陶研学术著作,也是“作者几十年置身陶学的综合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幼儿教育》杂志辟专栏纪念他,是十分有意义的。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思想家。他是美国实用主义大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但他不像其他留学生归国只是搬弄自己所学的一套,而是敢于创造,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谨以此文纪念陶行知先生,同时,以督促自己不断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认真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播种人生理想的语文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心,献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自参加福建省首届行知式乡村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后,我就坚信当前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通过专家引领,自学为主,我开始走近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认真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陶行知教育文集》等书籍。越往前走,内心越宁静,感受也愈加明晰,对于学陶研陶践陶,我要以敬畏心学习,平常心研究,大爱心实践。一、敬畏心学陶中陶会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团长汤翠英教授对自己的定位是——行知思想的播种人。她从四十岁开始做南京陶行知纪念馆馆长至今三十多年,深感陶行知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他一身致力于教育事业,为追求光明的新中国,为发展进步的教育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追求进步的一生光照后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中陶会副会长杨应彬)1939年7月,他来到正处于抗日烽火中的重庆,创办了后来为世人所瞩目的学校——重庆育才学校,继续他“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陶行知《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教育科学出版社方明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P105)的道路。在这里,陶先生不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还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创立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为育才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精神基础,这些都成为育才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今年,是我校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全体育才人无比深情地缅怀为教育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一生的老校长。值得幸运的是,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在,他的高尚风骨还在,他的办学精神还在。  相似文献   

20.
立场     
《教育》2011,(31):16-17
为什么不要忘记陶行知袁新文2011年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今年10月18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陶行知曾创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师范,对乡村教育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人们不会忘记,他倡导"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坚信"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