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显著标志和一种非语言的文化形式的最简易表现方式是装饰纹样,即一种符号化的艺术形式。鄂伦春是我国北方森林民族之一,由于长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特定的自然环境下,桦皮文化开始成为该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来探讨其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的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间先后有15部以鄂伦眷民族为题材的连环画作品问世,鄂伦春题材连环画形象地呈现了鄂伦春民族的历史风情和精神风貌,作为一种系列完整的图像文献,不仅有助于鄂伦春题材的绘画研究,而且为深度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图像素材。本文试从绘画的视角对其中的民族标识及“蟒猊”图像进行解析研究,从而考察鄂伦春游猎民族的文化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3.
课型: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  相似文献   

4.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在全同各省、市逐步实施,我省也不例外。纵观新的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甚至包括选修模块部分,无不彰显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5.
《子虚赋》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第一篇作品,现已亡佚。本文在考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子虚赋》是为讽谏梁孝王的奢靡游乐而作,内容取材于梁地风物、梁孝王的奢靡状况和游乐场景等,以梁孝王游猎为主线,以子虚乌有对答的形式展开,虽与《天子游猎赋》的行文形式差不多,但内容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千多年来,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一直被说成是《子虚赋》和《上林赋》。解放以后,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撰的《中国文学史》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沿袭了这一说法,国内出版的其它通史和文学史,也大率如此。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应该是《天子游猎赋》。  相似文献   

7.
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天子游猎赋》 ,《史记》、《汉书》本传连为一篇 ,但从时间来看 ,《子虚赋》本作于梁孝王时 ,而后者则作于武帝建元三年或稍后 ,参《史记》、《汉书》本传及《汉书·东方朔传》。《史记》、《汉书》本传将二赋连为一篇 ,盖主要是从二赋内容及形式的连贯来考虑的 ,而本传所谓的“赋奏 ,天子以为郎” ,则单指奏《天子游猎赋》 ,非指二赋同时奏上。又 ,《子虚赋》开头“而无是公在焉”一句 ,亦非原有 ,而是后来加进去的。据《隋书·儒林传》及《史通·序传》称 ,相如本有《自序》之作 ,而司马迁作传盖本于其《自序》。…  相似文献   

8.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正式下发了,这是全省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实施意见》从我省实际出发,按照中央《决定》指明的方向和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改革我省教育体制和发展我省教育事业的具体奋斗目标和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贯彻《实施意见》,精心组织施工,发展我省教育事  相似文献   

9.
由我校外语系教师张晰与吉林大学教授张彦昌等合著的《赫哲语》、《鄂伦春语》二书,已于1989年7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赫哲语和鄂伦春语均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支。作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这两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静态描写。这两本书用英语写成,采用国际音标注音,每一例句均有英语的直译和意译,书末分别附有赫哲语—英语、鄂伦春语—英语的词汇表,这将极大地方便国外同行了解我国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政治     
李皎  范冬月 《招生考试通讯》2014,(12):I0016-I0016
一、建立错题本 物质准备:准备好自己喜欢的并能保存住的四个本,分模块记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相似文献   

11.
《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登的龚克昌同志的《(天子游猎赋)辩》*一文,通过四个方面的辩述,最后得出结论说,司马相如所作的“《天子游猎赋》并非萧统所说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它是《子虚赋》和《上林赋》以外的另一篇”,而这“另一篇”,按龚文的观点,就是目前所见到的载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被萧统在《文选》中误分为《子虚赋》和《上林赋》的那篇作品,从而认定《子虚赋》和《上林赋》当另有其文。至于这两篇赋究竟存于何处?作者说不清,只好估计存于《汉书·艺文志》所录相如二十九篇赋中。对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与龚克昌同志商榷。为行文方便起见,兹依龚文提出的四条理由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若干规定》。这是我省人民生活中的一什大事,也是我省初等教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一定位,意味着它不是原《思品》、《劳动》、《生活》等学科的简单相加或大拼盘,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品德与生活》不以具体的道德规范或劳动、生活  相似文献   

14.
但凡一堂好课,听者最直观的印象是“好听”“有味”,《经济生活》要有“经济味”,《政治生活》要有“政治味”,《文化生活》要有“文化味”,《生活与哲学》自然要有“哲学味”。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哲学课缺失哲学味的现象较为普遍,或把抽象、思辨的哲理生硬、肤浅地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台湾南一版《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家》单元和大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我爱我家》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我与家"来展开的,虽然年级不同但是所针对的学生年龄很接近。探讨两地教材同一主题单元编写上的异同及各自特色,对大陆《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徐健 《文教资料》2007,(12):129-130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纸媒亦迎来新的局面。城市生活周刊在一波又一波的城市化浪潮中应运而生,实力逐渐增强的城市经济、个性日益突出的城市文化为城市生活周刊的兴起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申江服务导报》、《精品购物指南》、《上海壹周报》、《新民周刊》、《周末画报》、《可乐生活》、《南都周刊》、《东方文化周刊》等城市生活周刊相继问世,形成中国纸媒力量中的一支新军。  相似文献   

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背景下,必须依靠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来提高幼儿教师实施幼儿园课程的能力,保障每一名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学习并获得发展。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制订与实施中存在高度集中、时间管理"单轨化"、内容粗放缺乏整体规划、忽视生活环节等问题。本文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定位和教师对一日生活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依据《指南》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池莉小说语言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她的小说集《紫陌红尘》、《一冬无雪》、《细腰》、《来来往往》里叙写武汉都市的市民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本文尝试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賦》标志着汉大赋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前人对司马相如赋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子游猎赋上。本文关注的主要是除《子虚》《上林》之外的司马相如的抒情赋作,分析其讽谏之外的私人情感。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热点和难点。2006年《人民教育》第3-4期合刊《透视新课程》专栏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为案例,“追问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分野”,引出郑毓信谈《学校数学:必要的抽象》,引出孙晓天谈《生活,“发现”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