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武当山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中国道教文化而享誉全球.这一殊荣,不仅因它产生了直接影响宋明理学、道教哲学的陈抟,孕育出了道教内丹理论家和武当拳祖张三丰,还因为明成祖朱棣与武当山真武大帝的不解之缘,才有了历史上人规模营造武当山的壮举,才得以留下恢宏壮观、千古卓绝的道教古建筑群.鉴于此,研究明成祖与武与山真武大帝的关系问题,就成为探寻武当文化之秘的一个不可忽略、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位于丹江口市境内.其道教的思想文化,斋醮设坛,教规教义,祭礼仪典等,对武当山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武当山现在流行的许多习俗、礼仪,均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里阐释的武当山地区民间的丧葬习俗,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3.
武当文化是以特定文化价值观为指导 ,以道家思想为根基 ,以道教“太和”精神为内核 ,以武当山古建筑为标志 ,包括武当山水、道教武术、音乐、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个非常复杂而奥妙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武当文化是以特定文化价值观为指导,以道家思想为根基,以道教"太和"精神为内核,以武当山古建筑为标志,包括武当山水、道教武术、音乐、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个非常复杂而奥妙的系统。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在明代时被誉为"道教第一圣山",它山势灵秀、道教文化纯正,道教建筑群规模恢弘、保存完整,自古就是世人朝圣旅游胜地。然而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武当山旅游无论在品牌名气上还是在景区建设上都落后于少林、峨眉,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品牌的精准定位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番调查,笔者认为武当山旅游开发应当以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扬长避短,重点凸显道教养生文化,集中力量打造道教文化集散地和正宗展示窗口,重振"道教第一圣山"威名。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武当道教的发祥地。武当山道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武当山及其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洞等自然景现的命名,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蕴涵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武当山地名或体现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或宣扬了道教的神仙信仰,反映了道教文化追求长生久视、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武当山自然景现与人文景现圆融会通,辉映成趣,既增加了武当山的神秘空灵,也使武当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不仅是道教名山,也是富有革命传统之地.往往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武当山成为重要的战略支承点.论证武当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对深化中国革命史研究和加强本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宗教史研究的角度,对道教名山汉唐时期的宗教活动进行了考察,揭示出西晋王隋唐五百多年间,佛教、道教同时在武当山开展宗教活动,共同开创这一宗教基地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武当山早期的宗教建筑,是西晋时羊祜所建的武当山寺,比唐代的五龙观早四百余年.南北朝时期,许多著名高僧入山,扩大了武当山的影响.隋、唐之际,禅宗主要人物都曾到武当山活动,太乙延昌寺的创建,是武当山佛教事业的高峰.文章最后推断,晚唐武宗法难,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因而退出武当山,此后,武当宗教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便由道教独立担当了.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它们包括:武当山独特的道教建筑;武当山独特的道教信仰;武当山独特的道教文化等,因此,发展武当旅游业的前景极为可观。  相似文献   

10.
粗粗翻阅一下武当山道教的历史,即会使我们感到,庞大浩瀚卓异的中国道教文化之光彩,在它历史的一步步足迹中,都在武当山道教史中得以闪现。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86年底到“武当山古建维修领导小组”工作。职称是建筑助理工程师,专职负责技术和施工管理。再则武当山是我的家乡。所以对武当山古代建筑维修有所了解。一、简述前代建筑情况武当山,最早是见于史书《水经注》记载的名山之一,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比较集中的是它的宏丽建筑。武当山的古代建筑是道教活动场所,随着道教的发展和传播而营建  相似文献   

12.
以武当山明代圣旨为依据,探讨玄帝信仰、宫观维修,以及明代武当山经济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力求再现明代武当山及武当道教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3.
从地方文化的角度来看,武当文化研究的成果已经是相当丰硕了.但这些研究往往是从宗教和文学的角度展开,没能以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来研究武当文化的广博内涵.现在是追问武当文化生发的根源的时候了.道教的生根、延续和繁荣,得益于武当山地处温暖、湿润亚热带的汉水之滨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道教在此有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武当山作为楚地的中心区域,较好地传承了源始初民的重巫术、崇尚水风尚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早在元代武当山第一部山志成书之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记载就已经出现,有些内容还比较具体。这些早期的文献记载为元代武当山志的编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是武当山山志文化的滥觞之作,也是研究武当道教文化渊源流变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宗教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雄奇的山姿,众多的景点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而著称的武当山.其影响早已超出国界.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国内游客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也慕名而至.饱览胜景.尤为可喜的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而加以保护和开发,为武当山进一步走向世界.为武当道教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了新的契机.然而,迄今为止.武当山道教建筑, 尤其是一些重要景点,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准确的、权威的英文译名.笔者在参加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中报资料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无权威的资料可供参考.常为一个译名踌躇半日.甚至绞尽脑汁.倍受其苦。后虽勉力将资料译完并获通过,但细思所译仍觉有不妥,不能释怀.现将部分古建筑的译名整理出来,以就教于名家高手.  相似文献   

16.
万丽 《湖北教育》2024,(3):55-56
<正>武当文化是在以道教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促进武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十堰市东风41学校经过10余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梳理出当地特有的武当文化资源,建构了武当文化特色课程及实施策略,积累了利用教育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经验,赋予了武当文化新的价值与内涵,让武当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坐落在十堰市的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武当山自然风光迷人,历史文化璀璨,有独特的美学意义,是一座有着巨大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库。十堰市东风41学校以美术课程为核心,开发出武当文化特色课程,探索出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都折射出武当道教文化的开放性、兼融性、延续性、辐射性特质.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河南民众跨省进香活动十分兴盛,位于今湖北西北的武当山是其主要的进香地之一。研究表明,河南朝武当的香客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很广,是武当山香客中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南朝山的香客多以地缘的关系结成香社出行,时间以春季为多。河南真武信仰的兴盛、真武本山———武当山建筑宏丽、风景优美、武当道教的影响及便利的交通,是河南民众大规模进香武当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述武当道教,系指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武当“玄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教团。宋代以来,玄帝已成为民众普遍信仰尊崇的大神,故当忽必烈营建大都发现龟蛇时,就开始崇奉玄帝。元朝统一后,玄教宗师张留孙又积极向忽必烈引荐武当道土,所以,作为传说中玄帝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元代在武当山传宗的主要是全真派和清微派,两派都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