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新闻大学》1988年夏季号发表《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后,卢惠民同志在冬季号发表了与我商榷的《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简称“卢文”)的文章。卢惠民同志与我商榷的主要之点是:我在文中,列举的全国二十所大学联编的《当代新闻学》关于“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的定义,是否包含着唯物辩证的观点?《当代新闻学》对新闻价值的表述,是否比较恰当?鉴于“卢文”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观点,就有必要对“卢文”的、“商榷”进行再商榷。  相似文献   

2.
读了《声屏世界》今年第八期上王新武同志的《现代新闻定义之商榷》和廖鸿同志的《对新闻定义的理解》两文之后,引起了我对新闻定义的思考。上述两位同志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和重新修定新闻定义,我也有同感。如何使新闻定义更科学呢?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新闻界同仁。一、新闻属何范畴新闻属何范畴?似乎是个不值一提的问题。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拿上述两文来说,王新武的新闻定义是:“用成文性表意信息符号公开传播的最新事实”。廖鸿的新闻定义是:“新闻就是大众所关心的、最新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4.
A 社会新闻的采写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探究的问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新闻界老前辈邵飘萍就给社会新闻下了如下定义:社会新闻就是政治以外的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超越而上之。社会新闻包括广泛的内容:人们公共生活、家庭生活、经济生活、业余生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公共关系,还有灾害事故、世态万象等。社会新闻包罗万象,其采写也纷繁复杂。作为《宜昌日报》记者,我有幸走访采写了大批社会新闻,其中不乏重大题材的新闻。如《少帅保镖高嗣斋》、《土家奇人庞四海》、《少林寺探秘》、《暗流“高利贷”》、《“出卖拳  相似文献   

5.
梅松武 《新闻界》2006,(1):24-25,27
笔者曾在《新闻界》2001年第五期《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一文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能量说”,引起学术界关注。当时,笔者主张对新闻价值定义应该回到新闻求“新”的本能上来——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笔者认为,传播者和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正是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的“动力”所在、“能量”所在;传播者和受众的新闻价值观表现为一种知识力量,也可以通过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这种转化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能量”。在这里,笔者想从新闻价值看记者的价值这一角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民族新闻”定义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新闻界》开展的民族新闻研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余正生①、刘万岚②、王春春与王洪祥等同志分别为“民族新闻”所下的定义。本文就王春春、王洪祥两位同志在《关于“民族新闻”的断想》(载《新疆新闻界》1997年第2期,以下简称《断想》)中的定义谈谈我们的不同看法。《断想》认为,民族新闻就是受众及时获得的具有民族意义事实的新信息。从信息论的角度,以受众为中心来定义民族新闻,较之以往余正生、刘万岚的定义,确实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从现代新闻学的角度来看,一些问题仍未解决。诚如《断想》所指出的,被定义概念=种…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主任编辑刘刚所著《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七章,分别论述了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的发现、发现新闻价值的突破口、采访领域中的新闻价值判断、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编辑策划中的新闻价值判断、新闻价值的表现。作者在“后记”中说,“新闻采访是门实践艺术,要想当一名记者就不能不思考‘新闻价值’概念在实践当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写‘社会需要的新闻’,成为记者思考新闻价值这一永恒命题的先决条件”。此书是“新闻入门丛书”中的一册。《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薛远  相似文献   

8.
1992年第4期上海《广播电视研究》上,登载了两篇对新闻定义再思考的文章,赵凯在《广播电视应有目已的新闻定义》中指出,在新闻学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广播电视应有自己的新闻定义,即,广播电视新闻是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信息的广泛、迅速的传播。与陆定一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相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提出“思辨性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正气是这样树起…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族新闻”的断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第6期《新疆新闻界》发表了刘万岚同志的论文《民族新闻定义刍议》,其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否可以这样给‘民族新闻’下定义,即运用符合民族个性特点的报道形式,对新近发生的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有关事实的报道。”显然,这是启发读者的思考,让大家讨论的。作为《新疆新闻界》的读者,我们仔细地阅读了万岚同志的文章,并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今将不同的想法笔谈如下,以就教于万岚同志和其他同志。应该说万岚同志的定义比余正生同志的定义(即“民族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  相似文献   

12.
近来探讨新闻定义的文章眼见多起来,特别是对于把信息概念引入新闻定义,存在截然不同的见解。如余斯勇先生在《用信息去定义新闻的概念值得商榷》(载《声屏世界》97年第9期)中认为:“用信息去界定新闻的定义,是不科学的、不严肃的”“不仅不能起到解释、说明和定义的作用,反而把问题复杂化了。”仔细思考,觉得其中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特以此文诚心求教于大家。余斯勇先生之所以得出如此结论,基于三条原因。第一,作为一般化的科学信息概念,至今尚没有公认的定义。第二,信息本身的实质是什么,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论。第三,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广播学院赵德全在《对新闻定义的再思考》一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信息和新闻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对新闻所下的新定义。什么是信息?随着世界性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大量多边缘交叉学科的出现,“信息”逐步上升到“最基本概念”的位置;越  相似文献   

14.
新闻哲学导论(下)黄玉顺本栏责任编辑艾风(续上期)时间性是新闻事实之存在形式的一个基本方面。谁都能感受到时间性对于新闻事实的重要性。但要真正理解这个问题殊非易事。且以人们所普遍接受的陆定一“新闻”定义为例:“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  相似文献   

15.
《新闻知识》1989年11月号发表的肖兆平《对新闻定义的再认识》(以下简称“肖文”),对一些新闻定义作了较好的分析。“肖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定义: 新闻是通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近发生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似有不妥。第一,定义循环。第二,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客观的。现代科学认为,信息、材料和能量是物质世界的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新闻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在回答新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  相似文献   

16.
一、信息又是什么呢? 《对新闻定义的再认识》(载《新闻知识》1989年第11期)认为,“新闻是……事实”、“新闻是……报道”、“新闻是……传播”,等等定义,由于在定义方法上出了毛病,所以“不能成立”,而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普遍性、鲜明性的  相似文献   

17.
对新闻价值问题的思考必须着重把握的一个关节点就是揭示它的二重性。 如果以通常的提问方式提出“新闻有价值吗?”这样的问题,若仔细分析一下,这里问的是两个问题:“新闻是否像一切劳动产品那样,是价值的的载体”?“新闻能否创造价值”?其实,把这两个问题包含在一个简单的句子里作为疑问提出,这提问方式本  相似文献   

18.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19.
回归事实:用故事讲述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之国 《新闻传播》2006,(4):20-22,25
在国内学术界,从2003年《中华新闻报》刊载《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新思路》,到我国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在反思“新闻传播学”时的有感而发:“作为一种定义,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这个故事必须满足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都引发了国内新闻界的新思考。用故事讲述新闻,成了新闻回归事实的一种新取向。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事物的“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它既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也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文试图从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出发,对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作些思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半个多世纪前,陆定一同志对新闻的内涵和界限作了这样的逻辑界定。社会发展进步,新闻的定义也有新的拓展与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