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它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有报道称,从1980年到1995年16年间,未成年人犯罪率增加127%。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较20世纪80年代提前了2至3年,其中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在增加。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也令人触目惊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该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进而找到解决的对策。一、青少年犯罪新走向在嵩县法院审结的…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许多独到的优势。然而,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快捷的信息、网络环境及西方文化诸多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犯罪诱因增多。据我市法院少年庭统计,20世纪90年代未成年人犯罪数占总犯罪率的15%左右,比80年代增加了近5%,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今天的未成人,是家庭、国家和民族明天的希望。为此,每每激起笔者的责任感,努力去探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的新途径。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1.生理心理变化发展大。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剧变时期。首先…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初始年龄提前了2至3岁。黔南州的未成年犯罪以盗窃最突出。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不稳定,是非辨别能力差,好冲动,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因素,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因此,要重视健康文明的家庭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的一大病症,前几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占到全国整个刑事案件16%之多。在判决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中,建国初期占全国罪犯的1%,20世纪70年代末占4%,进入90年代后已增至7%左右,据前几年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有10名是14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某沿海省份近几年抓获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中,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比例超过20%,据该省少年管教所统计前几年该所在押犯已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2倍多,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00年初发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温州市学生暴力事件和发生在河南安阳的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暴力事件和发生在河南安阳的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暴力行为,江泽民总书记说:“这样的材料,以前也看到一些,确实触目惊心,引起我的深思。”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就提到了各级澡委的议事日程,此后的20年时间里,我国颁布一系列有关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中共中央也下发了两个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文件,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不减,涉案人数之多、手段之残忍、后果之严重堪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中小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作一探索,即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桂菊 《成才之路》2010,(22):14-15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正在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比率呈日渐上升的趋势,犯罪的初始年龄在不断缩小,犯罪的种类在不断增多。很难想象,这些被喻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的未成年人尚未真正走进社会,就已经成为社会的害群之马。为此,笔者就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据了解,去年我市未成年人犯罪占全年刑事案件的16%以上,今年一至六月份,未成年人犯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以上,且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这已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未成年人自身正常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许多独到的优势.然而,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快捷的信息、网络环境及西方文化诸多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犯罪诱因增多.据我市法院少年庭统计,20世纪90年代未成年人犯罪数占总犯罪率的15%左右,比80年代增加了近5%,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今天的未成人,是家庭、国家和民族明天的希望.为此,每每激起笔者的责任感,努力去探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对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教育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而相对忽视了品德教育,特别是法制方面的教育。不可否认,教育上的偏失是造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逐年增高之势。据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曾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犯罪性质恶性化趋向明显,暴力性加重。近年来,在青少年犯罪中,…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的主力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后继是否有人,关系到祖国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而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惨重的。因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法官妈妈”尚秀云介绍,20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增长了3倍,而且具有犯罪年龄低龄化、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暴力倾向明显、恶性程度加大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与其家庭教育的失当、家庭环境的不良密切相关。多年的审判实践反映出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一 )未成年人犯罪呈大幅增长趋势2 0世纪 5 0年代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很低。1980年以后 ,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出现大幅增长。1980年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是 14 9% ,发展到1995年 ,青少年犯罪率高达 2 4 4 %。(二 )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暴力化、组织方式团伙化、作案方式现代化就体能来讲 ,一般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 ,但未成年人主要依靠团伙犯罪。团伙的组织形式也由松散趋于紧密、人员由流动趋于固定 ,个别团伙甚至订有“行动纲领”。同时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虽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科技素养很差 ,但作案方式却…  相似文献   

13.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关心少年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未成年人参与违法犯罪已经成为日益困扰社会治安的一大难题,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公害”之一。少年犯罪年龄越来越小,案情越来越重,犯罪时毫不在乎,犯罪后毫无悔意。未成年人犯罪已严重地危害社会。青少年,特别是“问题少年”尚未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尤其重要。近年来,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据报载,我区未成年人犯罪率连年上升,而农村的未成年人犯罪占我区未成年人犯罪的70%左右,学校周边环境的发案率提高,在校犯罪的比例上升,达到10%左右。这说明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滞后。当然,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做好早期预防的对策与措施,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不利因素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做好早期预防的对策与措施,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不利因素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连13岁未成年人杀人案折射出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社会问题。反观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具有无法有效防控低龄未成年犯罪、“一刀切”的制度过于僵化、各方利益难以平衡且难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问题。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域外英国、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立法层面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并在实践层面完善配套措施以保障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五个特点,即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单一化、犯罪主体团伙化、犯罪时间趋同化、文化水平低层化.进一步剖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原因的具体内容,联系我国目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从一个刑事审判法官的视角,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且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等新特点,日益成为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凉山彝族自治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查入手。对该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根源及预防对策作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做好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提高认识,要明确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和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要抓好教育,重点是积极对未成年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作为学校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