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报是市民报,也是生活报。百姓在茶余饭后除了要看新闻内容,对专刊感兴趣的人已越来越多。专刊是晚报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是晚报的“后花园”,花园里只有鸟语花香才能引得行人驻足观赏。因此,一张好的晚报,专刊的功能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荆门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新闻策划,让“三贴近”报道在晚报新闻中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3.
现在办晚报与十年八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那个时候,晚报在全国的报业中可谓一枝独秀,在中国报业市场中,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所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具有100多家报纸的晚报大家庭。晚报之所以能如此迅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她有比机关报更贴近市场、更贴近读的办报套路。机关报办报宗旨主要负责指导工作,面向各级领导干部,读面较窄;而晚报主要是指导生活,面对社会的各阶层群众,读面宽广。但随着都市报的兴起,晚报就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都市报的办报套路与晚报的相近,而且有的“更晚报”,加上他们在时效上占优,所以晚报遇到强有力的挑战,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4.
十人倡议百万人响应.武汉兴起“袋袋相传”。武汉晚报从百姓身边小事入手.联手武汉最大居民区——常青花园。策划实施“袋袋相传”公益活动,引导公众用环保布袋取代塑料袋,使“袋袋相传”成为市民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袋袋相传”由常青花园“传”到武汉三镇,在城区不断深入:又由城区“传”到市郊的汉南等地,  相似文献   

5.
薄秀英 《新闻界》2001,(4):20-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竞争特别是报业竞争的加剧,一批开宗明义以面向市民为定位的都市报、生活类报纸的诞生,促进了一些晚报、专业报等面向百姓、面向群众办报的改革步伐,从而形成与各级党委机关报争夺读者市场的咄咄逼人之势。因此,许多党报的社长、总编辑,都在努力巩固原有读者群的同时,寻找扩大个人和家庭订阅的途径。其中之一,便是进一步调整办报思路,在“贴近百姓”方面寻求突破。一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第一句便是“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纵观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6.
《赣西晚报》自2003年创刊以来,民生新闻就是新闻栏目的拳头产品,她以其亲切、活泼的新面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该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时态。由于民生新闻的品牌影响力,带动该报发行量年年递增,广告也随之翻番,跨入赣西地区纸质媒体榜首。  相似文献   

7.
南湖晚报社区新闻版开办的“晚报老娘舅”已成为品牌栏目,热心帮忙调解民间纠纷的“老娘舅”成了百姓贴心人。  相似文献   

8.
冯烙 《新闻实践》2012,(3):66-67
地方晚报是以地方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城市报纸。经济新闻是地方晚报始终关注的重点板块,是地方晚报的传统产品。地方晚报的受众定位、市民属性、市场策略等因素决定了其经济新闻应该力求平民化,在经济新闻报道时,要心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情怀;眼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选题;文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表述,使地方晚报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平民百姓服务,实现地方晚报经济新闻的大众化传播,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时间上贴近,多发昨日新闻、今日新闻,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对纸质媒体来讲,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媒体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晚报的叠数、版数比地市晚报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因此,除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新闻真实性、不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不低俗不媚俗之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最根本的便是为人民服务了。在这方面,《平顶山晚报》有着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群众对文化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作为反映生活,传递信息,崇尚文明的晚报,肩负的任务更大。如何使晚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突出晚报特色?笔者认为,研究、注重“市民文化”是办好晚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文林 《新闻前哨》2004,(4):59-59
目前,恩施晚报已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州级晚报,发行量从开办时的2789份上升为近3万份。一支能吃苦、能吃亏、能战斗的编采队伍亦随之成长起来。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恩施晚报能有所发展和进步,主要得益于坚持了“三贴近”。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沧州晚报》共刊发了以抗击“非典”为主题的公益广告26个,占版面20个。这些公益广告有的是晚报独家推出,有的是晚报和企业联合刊登.因为它刊发密度大,篇幅大,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成为沧州市抗击“非典”斗争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广告领域实践“三贴近”的一次有益  相似文献   

14.
最近结合学习中央关于新闻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精神,集中阅读了6月份的《汴梁晚报》,并两次到开封对该报做了专题调查研究。我们觉得《汴梁晚报》在“三贴近”方面,特别是把笔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推动实际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成效是很明显的。一、从版面看“三贴近”《汴梁晚报》是开封日报社出版的,周六刊,星期日无报。4开,16版。6月共出报纸25期,400版。以本地新闻为主的《要闻》和《综合新闻》版101个,共刊发本市新闻574条,内有头题95个。其中报道基层、群众的431条,占75%;…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晚报工作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提出晚报要坚持“进家庭、进生活、进百姓”的方向,得到与会同志的认同。坚持“三进”,是由晚报既姓“党”,又姓“晚”的性质决定的,是晚报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从鸭绿江晚报创办两年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走“三进”的办报道路,必须找准“切入”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说:“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邹韬奋先生说:“竭我智能,尽忠代谋”。作为中共温州市委主管主办的《温州晚报》,在与民众建立血肉联系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为民立言。 近两年来,《温州晚报》克服以前言论薄弱的缺点,开辟了“未晚丝语”、“今晚谭”、“想到就说”、“百姓论语”等言论栏目,经常发表读者的评论文章。遇到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17.
作为深入干家万户的大众读物,晚报怎样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做到“在贴近中引导,在引导中贴近”。这是晚报把握舆论导向的主要特点。在贴近中引导“在贴近中引导”,要求晚报在注意新闻可读性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新闻的导向性,在贴近读者的同时正确地引导读者。改革开放以来,晚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许多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新闻,纷纷登上了晚报的版面,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谓“党报抓导向,晚报抓市场”的认识影响下,出现了将导向与市场、指导性与可…  相似文献   

18.
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竞争上有诸多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晚报》以其新鲜感、归属感、亲近感赢得了本地广大受众的欢迎,为地市晚报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一、在时间上贴近,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地市级晚报,是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起家的。这是晚报的传统优势项目和看家本领。在目前的地市级报社中,大多是一张日报办一张子报(晚报)的格局,许多晚报也就很少做或有意识地淡化时政报道,认为那是日报的事儿,搞得不好一是重复二是挤占有限的版面,晚报就是要主打社会新闻,把这个搞好就行了。  相似文献   

20.
增强服务性,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种积极的探索。而作为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晚报,增强服务性,更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多点“零打碎敲” 晚报的读者构成与日报及各类专业报有较大的区别,自费订阅的读者占很大比例。一般情况下,订日报的读者比较看重指导性;而订晚报的读者,则比较看重服务性。因此,晚报不仅要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