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新闻战线》第七期发表的王政同志的文章《随笔不可随便》,提出了写新闻性的随笔事实要真实,写作态度要严肃,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作者所指责的《请看看左邻右舍》一文(见人民日报2月13日3版),并非“随便”之作,更非“主观臆测”,“做出错误的结论”。作为这篇随笔的编者,我有责任提出看法,同王政同志商榷。人民日报创办《市场随笔》专栏有两年多了,从编辑思想来说,报道内容和议论之词力求实事求是。应当说,《市场随笔》受到广泛  相似文献   

2.
祁念曾 《今传媒》2005,(2):49-49
在深圳企业报刊的编辑队伍中,梅细锁是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毕业于正规新闻院校的研究生,担任沙河实业集团公司《沙河》月刊的主编。他为人豪爽,工作勤奋,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开拓意识,经常在报刊上可以看到他写的杂随笔。最近,他把近年来写的杂随笔汇集成册,准备出版,书名为《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3.
1997年,我读到赵柏田当时写的一组随笔时,我的感觉是,他远离了我原先对他作品的印象的框架。或者说,他进入了时代的“随笔写作潮流”。我那时读到的赵柏田的这组随笔,后来收进了他的随笔集《我们居住的年代》,交由作家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 这册随笔集虽然写于9  相似文献   

4.
逼出来的话     
没有想到,1991年我将65篇杂文结册的《热冷集》,有幸被推荐列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图书目录。这事拽着我又把1990年以来写的61篇杂文随笔汇集出版。 本集杂文随笔,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日报》、《半月谈》和《中国记者》上署名谈峰发表的。它们也如同我40多年来“爬格子”“爬”出来的其它杂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动因可分三类:一是奉命写的;二是人们希望写的;三是自己逼自己写的。初当记者时写的东西,属第一类动因者多,第二、三类动因  相似文献   

5.
报刊上的“随笔”逐渐多起来了。人民日报开辟了《市场随笔》专栏后,登了不少好文章,这些文章写得生动、泼辣,引人爱看。如题为《字号老也要店风好》这篇(见2月26日第三版。以下简称“字号”篇),就写得较好。也有个别篇章,如题为《请看看左邻右舍》这篇(见2月13日第三版。以下简称“请看”篇),写得就不够好。“字号”篇说的是北京天源酱园的事情。作者有一天走进这家店门,看见有两位售货员  相似文献   

6.
写在屏幕边上(随笔五则)朱光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对退休老夫妻办起了一张《家庭纪事小报》,这张小报也许可以收入击尼斯世界大全─—它的发行量只有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但就是这张小报和这对老夫妻却正在领导着世弄新潮流。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相似文献   

7.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1988年第7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C.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美人鱼酒店里的生活》,重读了一遍,里边有不少篇谈到与书有关的事情,现在挑出三篇来给《读书》的读者做个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缘(散文)晓丁依稀记得上五年级时,有一天母亲翻阅着报纸对我说:“滨呐,长大以后,妈妈能在这上面看到你写的文章吗?”母亲一定想不到她随意一句话,促成女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护校毕业后分配到晋南一座小城,火热的军营,启动了我的思维,尽管我还不懂得主题结构,只知道写了一篇又一篇。一天,好友送来一张《健康报》的稿费汇款单,这是一月前完成的小散文《产房随笔》,没想到宣传干事略加修改后寄往报社,竟被采用了,版面上还加了围框和题图。初尝成功的甘甜,手中的笔就把不住关了,开始把那些难以称之为“文章”的文字四处…  相似文献   

9.
柳家英 《津图学刊》1999,(3):102-104
我们生活在散文的世界,而随笔是散文中最为自由的一种文体。我们读《容斋随笔》,读《蒙田随笔》,读郁达夫、林语堂随笔,也读张中行、来新夏随笔。随笔的妙处全在一个“随”字:其文思,即兴而生,不求自得;其行文,一泻千里,意随笔到;其文字,或叙或议,不拘一格。生活中有了随笔,那种“风吹林响,泉激石鸣”的境界,便不再仅为写随笔的作家和学者所独享了。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7,(6)
要善于逆向思维文/宿育海从1984年开始写稿,十多年来,我以为各大报刊写言论为主。我的第一篇见报稿《这个头带的好》就是一篇言论稿。十多年来,我写言论、杂谈、杂感、随笔三百余篇,发表在从部队到地方的几十家报刊上。要谈我写言论的一点体会,就是要善于逆向思...  相似文献   

11.
兰姆的世界性文学声誉竟是建立在几本薄薄的小书《伊利亚随笔》正续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与姐姐玛丽合作)上,多少让人有些吃惊。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在《伊利亚随笔》的六十多个单篇中,“包括了许多至今写得最好的英语散义,历代读者最喜爱的散文也绝大多数出于...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8,(4)
一、现状与信息1.大环境与运作方面:党的十五大刚刚闭幕,市场上便出现了《大兼并》这本书,书眉上赫然写着很具鼓动性的话语:十五大以后中国最振撼人心的经济大趋势……这是20世纪末中国经济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个信息...  相似文献   

13.
《容斋随笔》(以下称《随笔》)作为宋人的一部笔记体文集,记录了许多有关语言文字的资料,本文对《随笔》中的语言文字观念及其在音韵、训诂、语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综述与评价,以备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5,(6)
精诚·自觉·超凡──《美文》办刊宗旨述评张国俊最近新闻出版界和文学界流行了一种说法:“北有《读书》南有《随笔》,西有《美文》。《读书》和《随笔》都是老刊物了,而《美文》从1992年9月创刊,至今才刚刚三个年头,时间这么短,就有了如此的殊荣和成绩,这在...  相似文献   

15.
随笔     
不知为何,写随笔时的心情比写作文时的心情要轻松得多,可能写随笔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是因为不怕失分吧。因此我说,随笔仿佛一湾栖息的小港。当学习一天累了的时候,便会拿起笔在这里抒发情感,调节大脑。随笔仿佛是心灵的天堂,当心境处于低落时,便会在随笔本上抒写哀乐,随后又释然,心里的结也自然开了,心灵又升华到另一个境界。随笔仿佛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当无趣的时候,拿起随笔本翻上一翻,心里便会多一些湿润,多一些遐想,多一些欢快的音符。抒写随笔的时候,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指导老师:何冠军随笔…  相似文献   

16.
谈随笔──为《中国当代作家随笔》丛书而作柯灵随笔是文学丛林的一枝,参差横斜,郁郁苍苍。寻根溯末,纵贯汉魏六朝,横涉东洋西海,曼衍变化,经历“五·四”这一场春风化雨,亭亭秀发,经冬不凋。随笔与散文、杂文为兄弟行,胸襟放达、神形命洒。饮食男女,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17.
近承吴小如先生惠赠其新著《霞绮随笔》(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作为《名家心语丛书》第二辑推出的《霞绮随笔》,是吴小如先生近一年来所写文字的一本自选集。所收文章都不长,大都是两千字上下的短文,稍长的也不过四五千字,但文短而精彩,很吸引人。《霞绮随笔》共收65篇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书房臆话》,第二辑《书序与书话》,第三辑《忆往思旧》。作为一本自选集,自然代表了吴小如先生的学术观点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虽然作者称这些文章是“即兴之作,并无太多学术价值”,但涉及学术话题的文章,却是很有学术意味,很有学术价…  相似文献   

18.
工作DNA     
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郝明义在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随笔《工作 DNA》是一本为所有工作着的人写的书,真切而让人感动。“工作是什么?在我们还没有弄清真义时,工作已经无声无息地进驻我们的生活,占据我们的生命。对于工作,有些人乐在其中,有人欲迎还拒,有人反对到底。这本书的作者,则显然当作是一种生命的觉悟。”下面选载书中的三篇随笔和附录《一个出版者对二十一世纪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功之路——漫话科学研究》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引起了有关专家的热情关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所编审《英华大字典》的编者郑易里在给作者的来信中,赞扬这本书:“内容丰富多采。写作手法灵活生动,我一看就丢不开,很有吸引力”。《成功之路——漫话科学研究》一书,我一气读完,越读越有味,作为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年,应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进行艰苦的自我锤炼,才能为人类作出重大的贡献”。这是新华社记者刘光辉写的感想。天津南开大学李约瑟教授读了这本书后,高兴地说:“此书写得很好。是继王梓坤教授《科学发现纵横谈》之后一本不可多得的科学史随笔。该书列为《青年修养丛书》,是很相宜的”。  相似文献   

20.
郭兴文 《今传媒》2006,(2X):49-52
作为一名编辑,我负责打理的《西安晚报》“曲江漫笔”版,近两年来连续刊发了一批谈贫富差距及批评“主流经济学家”的章。在前一段我还亲自动手操刀写了几篇。这些章只是报刊上一般的随笔和杂,若从专业角度来讲既不深刻、也很不到位,只不过说出了几句真话和真相而已。想不到这些章竟引起了如此强烈的读共鸣与社会反响。有的群众来信叫好,说这些章真正反映了他们的心声,有人写诗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